都说冰激凌是意大利人发明的,日本人说了实话,证实元朝时意大利人获得了中国人制作冰激凌方法
冰酪,中国人的冰激凌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眼下,正处盛夏,天天“高烤”。在如此时节,冷饮无疑问是最受欢迎的解渴饮品。在所有冷饮中,酸梅汤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既便宜,避暑功效又明显,不只在今天,在古代也大受欢迎。

这篇“头条号”,就来聊聊中国人吃冷饮的历史,这方面的文章我以前写过。
“冷饮”是现代流行的说法,古人多称为“凉饮”。到明清时,冷饮早已由隋唐以前的“白领饮品”,变成了民间老百姓的“街饮”。
在古代冷饮中,最为经典的当是如今人们仍爱饮用的“乌梅汤”,乌梅汤,又现代多称“酸梅汤”,明清时曾风靡城乡,贫富皆饮。据清末民初人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所记,“酸梅汤”是京城市民最欢迎的冷饮:“北京夏季凉饮,以酸梅汤为佳品。系以乌梅和冰糖水熬成,外用冰围之,久而自凉,不伤人,且祛暑也。”

因为酸梅汤受欢迎,制作酸梅汤也成了一个行业。据刘佳崇璋《北京各行祖师调查记略》所记,当时卖酸梅汤的小贩供奉的“祖师爷”是朱元璋。朱元璋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为什么要供奉朱元璋,民间传“酸梅汤”是他发明的。
但是,古代中国人在饮食方面的“冷发明”中,最受现代人欢迎的应该一“冰酪”。所谓冰酪,即现代品种十分丰富的“冰激凌”的前身。
作为古代一种高种的冷食,冰酪也曾是贵族食品,元初,冰酪已是宫廷夏日心备之物,有御赐冰酪的风俗。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元大都时,便曾吃过冰酪。

有一种说法是,“冰激凌”是意大利人邦塔伦蒂在14世纪初发明的,也有观点称是古罗马奴隶的发明,奴隶在从阿尔卑斯山向都城运冰的过程中,将果酱加到冰中,创造了“冰激凌”。
实际上,到晚在13世纪时,中国人已开始食用冰激凌,即冰酪了,意大利人的发明是“偷师”中国。
日本人这回说了实话,证实元朝时意大利人获得了中国人制作冰激凌方法。《中国制冷史》引用日本医学杂志《日新治疗》上的文章称,“冰激凌原是元朝的宫廷冷饮,他人不得制作。马可波罗离开中国时,元世祖忽必烈把它的制法透露给了他。马可波罗回到家乡,又把它献给了意大利王室,从而传入了欧洲。”

《马可波罗游记》亦记载:“鞑靼人又将乳品弄干,制成糊状,作为食物。”这种糊状乳品如果再加了冰,便成了“冰激凌”了,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冰酪”。
冰酪是元朝宫廷美食应该是不争的事情。元末人陈基曾在大都(今北京)供,他的《寄葛子熙杨季民》诗中有这么两句:“去年京国樱桃熟,公子亲沾荐庙余。色映金盘分处近,恩兼冰酪赐来初。”诗中便的到宫廷赏赐冰酪的事情。
元朝贵族在夏天也喜食冰酪。时医家王好古的《阴证略例》中,便提到有一公子因为“饮冰酪水一大碗”的引发伤寒的病例。
如此说来,冰酪应该是元朝宫廷厨房的发明,但事情上绝不这么简单,早在宋朝,中国人已食用冰酪了。

中国人早在已有利用动物乳汁的记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医书《十问》中,便有“饮走兽泉英,可以却老复壮”一说。其中的“走兽”即指牛、头一类牲畜,“泉英”即乳汁。
但把奶品做成冰酪北宋出现,北宋宫廷已开始食用这种冷食。生于11世纪初、宋仁宗皇祐三年赐同进士出身的诗人梅尧臣,在《送刁景纯学士使北》一诗中,有“朝供酪粥冰生碗,夜卧氊庐月照沙”一句,其中的“酪粥冰生碗”,所描写的就是“冰酪”。
南宋诗人杨万里也提到了“冰酪”,只是没有直呼其名,而是《咏酥》为诗名,描写信用冰酪的感觉:“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
所以分析起来,冰酷应该是饮食风气大盛的宋朝人的发明。

大清亡后格格们过得怎样有人一生未嫁有人摆地摊卖古董
伟大皇帝溥仪的心酸言辞,曾流露出一种被遗忘的悲伤,说自己如今要回家都需要买门票,这种感受让许多人深感同情。在清朝政府倒台后,溥仪并不是唯一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在故宫中,还有成千上万的皇宫贵族被赶了出来,其中包括许多清朝的格格们。这些格格们在历史洪流的冲击下,如同漂浮的浮萍,在乱世中坚强地存活下来,谱写出了各自悲喜交织的人生篇章。这些失去皇权庇护的女孩们过得如何呢?最美丽的格格为嫁姐夫开处女证我要新鲜事2023-06-11 20:42:030000苏秉琦:重建中国古史的远古时代
小瓜按:这篇文章为苏秉琦先生为《中国通史》第二卷写的序言,被学界奉为经典,但是文章太长,建议收藏慢慢研读学习!一本卷是多卷本《中国通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求它从考古资料探索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原始社会的状况。上起人类的原始,下与夏商周对接,涉及中国史前考古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对象的各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诸课题。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1:16:320000盗墓者匿宝潜规则:绝不放在一起,这是为啥?知道后都说太狡猾了
蓝田吕氏家族墓被盗案本文作者倪方六“考古专家跟在盗墓贼屁股后面”,这话虽然很酸,但有时事实上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客观原因是国家不允许主动发掘古墓葬,如果不是被盗墓等人为破坏或工程建设需要,无法继续保护,是不能发掘的。所以,不少考古报告中所谓“抢救性发掘”,其实就是“被盗墓者挖过后发掘”的书面词汇。陕西蓝田五里头村吕氏家族墓地的发掘,便是由盗墓引起的。事发2005年12月。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30:390003中国老年人一般都会留胡子,为什么?知道原因后你老了也会留
过去农村人的留胡子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过去蓄胡须风俗。俗话说“老爱胡须少爱发。”对于现代人来说,胡子并不受欢迎,蓄胡须不卫生,但在过去,人们很喜欢留胡须的,特别是老年人,长胡子成了一种标志。这是为什么?原来并不是图好看,乃有特殊作用和意义——知道了,将来老了你也会留。(白胡子老人)原来,老人有胡须是人格和尊严的象征。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36:180001严文明:关于聚落考古的方法问题
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