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女喜欢的一种发式,在上古时就流行了,传与一个丑女有关,原本用来掩饰缺陷的
女人披发考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我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前面的文章中,说过古代女人发型的事情,未说全。这篇文章具体来谈女性日常最常见的“披发”。

(青海柳湾出土彩绘人像陶壶上的“披发覆面”女性形象)
俗话说“女人头发长见识”,显然这是一种偏见,但说女人头发长是事实。那么,为什么女性都会留长发?
一谈起发式,不少人可能就会联想到女性发式。从史料及现代考古出土物来看,发式的流行与女性的关系确实十分密切,如最为原始的时尚、流行发式之一 ——披发,首先就是在女性中间先流行起来的,到南北朝时有的地方都很流行。
披发就是长发,又叫“散发”、“被发”,是一种将头发从面部垂下,盖住脸面的发式,就是俗话说的“披发覆面”。《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中记载的莋都夷人,“皆披发,左衽”,即披着头发,穿的衣襟向左开。

(青海乐都出土彩绘陶投罐上的披发样式)
莋都夷人生活在今四川西部的汉源一带,但这种发式并非南方夷人独有,在北方的突厥人中间也流行,《周书·突厥传》记载,突厥人“披发左衽,犹古之匈奴”。这记载也说明,早期的匈奴人也流行“披发”。生活在今江浙一带的越人,也喜欢披发,《韩非子·说林上》中,便有“越人被发”一说。
披发是如何成为流行发式的?从《后汉书·西羌传》的一则记载中,或许能找到民俗学上的解释。当时,生活在春秋末期的西羌首领无弋爰劒,被秦厉公捉到,沦为秦国的奴隶。无弋爰劒不甘心,成功逃走,在野外,他遇到了一个被割掉鼻子的奇女子,即所谓“劓女”,两人遂结为夫妇。

(甘肃秦安大地湾出土彩陶瓶上的披发样式)
羌人流行披发,即与劓女有关,因为鼻女“耻其状,被发覆面,羌人因以为俗”。
《后汉书》所记只是一个传说,其实披发在上古时期便流行了。《山海经·海外西经》便记载了上古时的披发风俗:位于龙鱼北面的“白民国”人,皮肤白皙,披头散发,即所谓“白身,被发”;在同书的“长股之国”,人们也流行“披发”。
现代考古早已发现了披发的存在,作为中国最原始的时尚、流行发式之一,确曾在中国许多地方流行,如在羌人当年生活过的青海、甘肃一带出土的人面彩陶器物上都看到了“披发”发式。

(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汉代青铜杖饰上披发女性,后看)
在青海乐都、甘肃永昌等地,也出土了马家窖文化马厂时期的饰有人头形象的彩色陶器,全都是披发。
在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汉代青铜杖饰上,同样发现了披发人形象(见上图)。这些考古发现,以实物证实了披发在早期的流行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在早期,如此披发是不被中原文明人好看的,甚至鄙视之。如在孔子的眼里,这种发式就是很粗野、低俗的。

(古代披发女子,林心如扮演)
据《论语·宪问》,孔子曾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大概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这是孔子肯定管仲在齐相位置所作贡献时,如此表述自己观点的,间接透露出了当时边远地区民间存在“被发左衽”的现象。
到现代,披发已无孔子眼里的等级之分,发式也十分丰富。现代不少美女特别喜欢披发这种发式——长发拂面,不加任何饰物,就能产生一种朦胧感和自然美。
不少女明星就是这样的打扮,如汤唯流传很广的一张照片(见下图)是她刚出道时拍的,就是一头披发,既美丽又有味道,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原始披发的效果。

(披发汤唯)
似尾羽龙:中国小型食肉恐龙(长1.8米/距今1.2亿年前)
在中国,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就是辽宁,这里目前已出土了35种恐龙化石,其中包括前面介绍的中国鸟龙和双庙龙,还有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似尾羽龙,一起去认识看看吧!似尾羽龙基本资料体型:似尾羽龙是一种中国的小型恐龙,它体长0.8-1.8米,与驰龙、短角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587位,生活在距今1.2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2:26:230000新发现 | 衡水东明酒坊遗址:复原清代“十八酒坊——永丰酒坊”的前世今生
2021年8至11月,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衡水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桃城区文物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衡水市东明酒坊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计发掘500平方米,发现明末清初至近代酿酒作坊及相关遗存33处。其中,房址11座、窖池3处、摊晾场2处、蒸馏灶1座、灶2座、窖坑3处、润料池1处、道路2条、灰坑7座、门址1座。衡水东明酒坊遗址总平面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30:180000荐书:环境考古:农业起源和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研究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34:240001李学勤:出土文物与《周易》研究
本文主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何要用考古资料来进行《周易》研究。第二个问题讨论近年出土的与《周易》有关的材料,分四点,一是长沙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二是安徽阜阳双古堆汉简《周易》;三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四是和《周易》有直接关系的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简《归藏》。一、为什么要用考古的材料来研究《周易》0000三星堆:东西方上古青铜文明的对话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0:57:0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