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者想挖却一直没挖到,建房打地基意外发现,墓里出一龙钮帝玺
“文帝行玺”金印背后的故事
文/张珍、倪方六

(文帝行玺)
【名 称】“文帝行玺”金印
【年 代】西汉
【出 土 地】1983年10月出土于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山西汉南越王墓
【收 藏 地】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文物价值】南越王墓“镇墓之宝”。中国目前考古发现的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 也是唯一枚汉代龙钮帝玺

(玉衣,复制品)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曾派将军吕瑜带领5000兵卒不远万里到广州,执行一项特殊任务。何特殊任何?原来并不是打仗,这支军队到广州来不是干“正事”的,是来盗墓的。他们掘地三尺,几乎把广州大小岗岭都刨了一层地皮。只为挖到传言中有稀世珍宝的南越王赵佗墓。
可是只挖到了南越王赵婴齐的墓。
之后也来了不少趋之若鹜的盗墓者,一直想挖到南越墓王墓,却始终未找到这座藏有珍宝的墓。1983年6月9日, 在广州市北郊一座称为象岗的小山上, 建房打地基时竟意外发现了。
初发现时,推测是一座西汉早期的古墓,并未能确定是南越王墓。

赵佗是什么人?他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南越国的创建者,也曾是秦始皇平定岭南的一员战将。在岭南被平定之后,秦始皇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立有战功的赵佗被任命为南海郡龙川县县令。
之后,秦朝灭亡, 刘邦、项羽逐鹿中原, 一片混乱。正所谓机会难得,公元前204年, 赵佗发兵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后, 建立了南越国。而在公元前206年新建立的西汉王朝对这个偏处于东南一隅的独立王国,有些无可奈何,只是采取怀柔政策安抚。
似乎中央政权的这种宽容的政策增长了赵佗的野心。刘邦死后,赵佗自封南越武帝。到景帝时代,赵佗虽口口声声表示臣服于汉中央朝廷,但仍“居国窃如故号名”(就是在南越国内和皇帝一个样)直到去世。死了就算了,还在自己的丧葬上和后人玩了一把故弄玄虚的游戏。

(南越王龙钮帝玺)
西汉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在赵佗国葬之日这一天,当地的百姓看到了一幕怪异景象:只见,发葬的灵车从番禺城四个城门同时而出,四具棺柩一模一样,令人分不清孰真孰假。
赵佗这反盗墓手段很管用,此后没有人知道真正装有赵佗遗体的棺材葬在什么地方,孙权派出的部队找不到很正常!
1983年发现的这个墓给了大家不少期待。但是当墓主身上的“帝印”王印和刻“赵眜”字样的印章等一一展现在大家眼前时,发现找到的似乎不是赵佗的的墓,而是一位叫赵眜(mò)的南越王的墓。只是在历史典籍上从未听说过这个人名,这里的赵眜是谁呢?

(南越王墓门)
在众人迷茫之际,墓主身上的发现的一方刻有“文帝行玺”的金印成了最有力的爆料者。这里的“文帝”显然和我们熟知的汉文帝不是同一人。而在南越除了僭越称帝的赵佗外,似乎还有一位南越王也自称为帝。他是谁呢?
《汉书》有载:“婴齐嗣立, 即藏其先武帝、文帝玺。”赵婴齐是南越王赵胡的儿子,也是赵佗的曾孙。在这里的“武帝”自然是赵佗。据传,当时赵佗死后是将王位直接传给了孙子赵胡,之后赵胡又传给了赵婴齐。那这里的“文帝”就是赵胡了。

(南越王彩棺,仿制品)
由此可见,赵眜就是赵胡(不过也有说法是赵眜是赵胡的父亲),不过为何史书资料上只见赵胡不见赵眜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当细细考究赵眜的这方金印,有两处显而易见的地方令人觉得十分有趣和怪异。
对于中央汉王朝来说,南越王僭越称帝足可以灭族。而这枚刻有“文帝行玺”金印在汉朝方面来说就是一枚胆大包天的伪印。对比一般常规的皇帝印玺,这枚“伪帝印”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了。

(南越王墓出土物)
盗墓有3种绝器,你知道哪一种最厉害?
原题:民国盗墓三件绝器本文作者倪方六《论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到盗墓工具,可能有的读者会立即联想到洛阳铲。不错,洛阳铲当然是一种盗墓利器,但盗墓利器并不只有一把洛阳铲。实际上,在更早些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专门用于盗墓的工具,只是在盗墓成为一种专业行为、成为一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后,才有了专用的工具。图:警察收缴的盗墓工具:钎、铲、锄均有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03:340000荐书 | 张懋镕:21世纪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著录——《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商周青铜器》读后
西安的疫情稍微缓和后不久,收到上海古籍出版社惠赠《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十大卷,简称《宝鸡博物院》)。虽然我因年事渐高,从前年年初开始就已经停止写作了,但是,当我粗粗将十卷书籍浏览后,还是忍不住想写上几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商周青铜器》编著: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主编:徐天进、段德新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1月定价:9800元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1:59:530000晚清湘军崛起之要诀——曾国藩的用人之术
许多研究曾国藩的学者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聚焦于曾氏的那一套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的方法上。其中曾氏在用人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也是他能够成功的关键之一。现就各种用人术研究成果整理如下:一、曾国藩用人八字评析: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广收”即广泛访求,收罗人才。包括三点:一是“衡才不拘一格”,二是“求才不遗余力”,三是注重人才的相互吸引。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37:04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大盂鼎
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因作器者为康王时大臣名盂者而得名。相传清道光初年和小盂鼎同出于陕西岐山礼村。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07:030000「收藏贴」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完整精校版)
序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蹉跎久未报命。顷独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斯篇,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书名篇名亦忆错误者,他日更当补正也。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启超作于碧摩岩翠山房(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论语》《孟子》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