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东西是古今老人都爱用的器具,但古人更喜欢,它是什么?
搔杖为什么叫“谈柄”?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古人的生活用具很多,如果要找最少不了的,会是什么呢?搔杖应该列入其中。所谓“搔杖”,就是俗话说的痒痒挠。为什么会是痒痒挠,由于古人洗浴没有现在方便,皮肤瘙痒是常有的事,痒时用手挠不到,别人又不方便,遂有了搔杖的发明。
别看搔杖不起眼,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表现可不一般,具有特殊的内涵和价值。

(带着痒痒挠的古人)
在古人的生活用具中,搔杖的异名别称大概是所有器具里最为丰富的:“爪杖”、“蚤杖”、“扒子”、“痒扒子”、“搔背扒(爬)”、“不求人”、“老头乐”、“麻姑”、“谈柄”、“握君”、“木奴”、“执友”、“如意”等等,雅俗都有,但皆指搔杖一物。
其中最为形象的叫法是“不求人”,有了搔杖时,背部痒痒再不需要低声下气求助别人了。元陈栎《和不求人赞》便称:“噫!虽不求人兮,未免求木奴之指。”
而比“不求人”叫得更多的是“如意”。《稗史类编》引佛经《音义指归》称:“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用竹木创作人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背脊有痒,手不到,用以搔爬,如人之意。”
“谈柄”,则是搔杖最有内容的别称。,里面有故事。唐文宗李昂常请饱学之士到他的宫里讲学,据唐苏鹗《杜阳杂编》,有一次请易学大师、后官至宰相的李训讲《周易》微义,时值盛夏,李训讲得满头大汗,唐文宗便派人取来水玉腰带和辟暑犀如意,赏赐李训,还对李训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意足以与卿为谈柄也。”

(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痒痒挠实物)
现代被人拿来做谈笑资料的所谓“话柄”一词,即由“谈柄”而来。
“谈柄”原指拂除蚊虫、灰尘的拂尘,拂尘又名“麈尾”。魏晋多清谈之士,为便于驱赶蝇虫,不至于因蝇虫的干扰而扫了谈兴,于是多持拂尘。
清王士禛《居易续谈》即称:“六朝以来,则以麈尾为谈柄耳。”但后来,清谈之士更喜欢手持搔杖,因为时人流行服用“保健品”五石散,服后浑身发热发痒,搔柄更能用上,时达官贵人也都手持搔柄。
搔杖最有意思的异称是“麻姑”。麻姑本是女仙名,据葛洪《神仙传·麻姑传》,汉孝桓帝时,王方平和麻姑这对男女二仙降临苏州人蔡经家,欲学仙道的蔡经见麻姑臂洁如玉,指纤似葱,心中生出俗念:“背大痒时,得此爪以爬背,当佳。”结果被王方平识出,背上挨鞭。
搔杖的叫法之所以这么丰富,是因为它与古人生活太密切了,不同人在不同的时候使用,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但是,搔杖在古人的生活中并不仅仅是一种挠痒工具,它身上丰富的文化内涵才是古人看重的。

(明代铁挠杖)
讲好文物故事 构建中国文化遗产全媒体传播格局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19:270004朱元璋家祖坟的迷信说法,其中一说是“赶龙人”使坏,过于荒诞了
朱元璋家祖坟奇事本文作者倪方六中国历史上,帝王有神化自己出身现象。这类神化现象,历代帝王中都有,连祖坟要神化。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网友比较熟悉的明太祖朱元璋家的祖坟。朱元璋是元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他原名朱重八,放过牛,当过和尚,参加过起义,最后在打打杀杀中,建立了大明王朝,年号“洪武”。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4:12:540000丧俗中,寿衣的袖子为何必须长一截?老话的说法比较迷信
寿衣置办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有段时间未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聊民间丧葬风俗了,这篇文章来说说。生老病死,是人都躲不过的,所以没有必要忌讳死亡。中国人对这一点,其实看得很开的,特别是有老人的家庭,过去都会早早预办寿衣什么的,准备那一天的到来。寿衣,俗称“送老衣”,是人在世间穿的最后一套衣服,必须准备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48:430000新发现丨薛城遗址发现南京地区最大规模史前墓地 出土“龙形”蚬壳堆塑遗迹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8:36:170004援华飞虎队修理所原址发现古墓,出奇特文物,女考古队员背后议论
云南昆明羊甫头墓地考古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墓葬考古文章,得先从飞虎队说起。不错,这个飞虎队就是民国三十年(1941年),由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飞行教官陈纳德组建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随着战事的发展,大量飞机需要得到及时的维护和修理。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决定在昆明设飞机修理所。修理所选址在昆明市郊,具体地点位于今昆明市官渡区小板桥镇羊甫头村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24:5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