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明节有一项极重要风俗,皇帝都要参加,可惜现在消失了
古人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改火”?
清明节又要到了,大家都在忙着上坟。
上坟是古代清明风俗之一,但古代清明节还有很多风俗,不少已消失了,比如清明改火,可能现在有不少网友都不知道。

(古代寒食祭墓)
在古代清明节中,“改火”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活动,皇家都要参加,还会赐新火给臣僚。这一如今不再流行的节俗,曾给古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古人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改火”?
所谓“改火”,就是重新点燃火种,又称“出火”、“新火”、“新烟”等。这一民俗活动与寒食节的“禁火”有直接关系,而寒食节是怎么来的,就是因为禁火风俗的存在。
《荆楚岁时记》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禁火又称“断火”或“内火”,从冬至后第105天开始,到清明节那天结束。其风俗在先秦时已存在。
据《周礼·秋官》“司烜氏”条。司烜氏是周王家分管火源,管理火种的官员,“中(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意思是,这就是说,在仲春时节,司烜氏要管理好火源,敲着木铎,提醒人们现在是禁火时间。周王这个禁火制度,就是后来寒食节形成的起因。
在禁火期间,不能生火做饭,只能食用之前已做好的食物,确是“寒食节”。

寒食节禁火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源于春秋时晋人介子推被焚一事。其实这是附会,西周时已有禁火之制。据天文学家、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陈久金的研究,古代寒食节“禁火”和清明节“改火”,与古人对二十八星宿中的“大火”星崇拜有关。
大火星,又称大辰星,即商星,是天蝎座中最亮的一颗,与猎户座的参星相对,此起彼落,有“参商不相见”一说。夏历三月份参星落下,商星就要出来,即所谓“火出”,《左传·昭公十七年》称:“火出,于夏为三月”,从三月至九月都能看到大火星。
古人常以大火在天空中的位置,来安排农事,为此专门设有观察大火星位置的官员,谓之“火正”。大火星的出现正是家事上开始栽种的时候,由于对大火星的崇拜,迷信的古人想到了禁“人间烟火”来媚之,以示虔诚。

(大火星位置)
一直到唐朝,寒食节禁火都被严格执行,以免冒犯大火星神,唐诗人沈佺期《寒食》“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一语,说的就是这么回事情。当时官府还安排专人下去检查,将鸡毛插进灶灰中,如果鸡毛焦了,说明这家生火了,户主要被严惩。
寒食节一过,到了清明节就开始改火了。改火往往有仪式,很讲究,唐宋时,皇帝会命人钻木取火,将新火种分赐给臣僚。唐佚名《辇下岁时记》“钻火”条便称:“至清明上食,内园官小儿于殿前钻火。”
崇高龙:阿根廷大型食肉恐龙(长8米/距今1亿年前)
说到恐龙,食肉恐龙总是更受人关注,如今各类影视作品中,也更喜欢刻画食肉恐龙,比如霸王龙、食肉牛龙等。而今天小编要介绍的也是一种食肉恐龙,它就是崇高龙,出土于阿根廷,一起去认识看看。崇高龙基本资料崇高龙是一种南美洲的大型食肉恐龙,它长6-8米,与阿贝力龙、楯甲龙差不多大,体型暂时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234位,生活在距今1.12亿-1亿年前的早白垩世。崇高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7:11:520001河北一个土包不长草 专家调查后申请部队封锁(西汉墓)
河北一个不长草的土包,实际上是西汉时期皇室的墓葬。众所周知,咱们国家自古以来就很讲究风水,尤其是对于墓葬的选址和规格,历代帝王都会聘请高人为自己寻得一块风水宝地,以此来庇佑国家繁荣昌盛。那么在河南石家庄鹿泉区发现了一座神奇的土包,这个土包寸草不生,于是人们找来考古专家进行调查,那经过调查以后,这座土包被军队连夜封锁了,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又暗藏着怎样的玄机。墓葬主人我要新鲜事2023-10-15 19:58:580000为抗日挖祖坟该不该?这曾是一段历史隐秘,七十年后央视公开此事
原题:民国军人盗墓怪现状(五)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的动机多种多样,如果出于国家利益而盗墓,该怎么评价?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05:480003泥潭龙:新疆小型食草恐龙(长1.7米/距今1.55亿年前)
在恐龙界,食草恐龙是很容易被人忽视,特别是那些小型食草恐龙。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种小型食草恐龙,它就是泥潭龙,出土于新疆,一起去认识看看。泥潭龙基本资料体型:泥潭龙是一种中国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1.7米,与欧罗巴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604位,生活在距今1.55亿年前的晚侏罗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1:33: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