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并不是华夏人文始祖?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专家提出颠覆性观点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华夏,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原住民的自称,也称为“华”、“夏”、“诸夏”,以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姜戎子驹支说:“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语言不达。”

(行书“夏”字)
一般认为,华夏起源于夏后氏,大禹即为夏后禹。这一观点最近在学术界再起议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吴锐最新出版的《中国上古的帝系构造》一书,提出了新的史学观,否定了传统的“三代”同源,黄帝一元的“统战史学模式”,民国时兴起的“疑古”风潮再起。
最近,我有幸先读到这部书稿。《中国上古的帝系构造》试图厘清中国上古时代的帝系是如何构造完成的,相当于一本完整的反映疑古立场的《中国上古史》。书中核心观完全推翻大家对“华夏”、“黄帝”的传统认识和观点,令我们怀疑“我们还是黄帝后裔吗”、“黄帝还是华夏人文始祖吗”。
史学界有一个关键词——“帝繫”,此词出自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世本》,该书已经失传,汉字简化后写作“帝系”。实际上在古书中的“帝繫”不写成“帝系”——简化字的负作用是导致后代史学研究出现误会。

(北京平谷轩辕庙内供奉的黄帝塑像)
“帝”,也不是秦汉以后的皇帝,而是古人心目中比“王”更神圣的圣王,半人半神。《逸周书·谥法》:“德象天地曰帝。”东方民族崇拜的帝是少昊(又写作少曍、少皞),少昊是太阳神。集结在少昊大帝之下,形成了庞大的鸟夷族,在《尚书》有两处记载,从唐朝开始误作“岛夷”。
南方民族心目中的帝是祝融,其形象好比是火神,集结在祝融大帝之下的族群就成为楚族。因此帝繫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族系。
古人极其重视世系,楚国的太子从小学习《世》,见《国语·楚语上》。屈原自称是帝高阳之苗裔,帝高阳就是一种帝繫。
最麻烦的“帝”是黄帝,所有古书都说它是住在昆仑山上的大帝,但究竟代表了哪个族,众说纷纭。《中国上古的帝系构造》一书首次提出昆仑附近的黑水是褒水,赤水是丹江,从而认为黄帝是汉水流域三苗、巴人等族系的神话人物——黄帝并不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竟然是少数民族首领,是汉族自作多情,把他捧到自己的供桌上,当成华夏民族的始祖!

(河南新密黄帝宫内黄帝像)
我简单看了一下《中国上古的帝系构造》,该书侧重文献考古,吸收最多的是古史辨学派。
现在很多人相信考古是最接近自然科学的学科,因而是最可信的,本书认为考古学家很容易受古书的误导,不仅没有吸收最尖端的历史学成果,反而上了文献的大当,被“夏,中国之人也”一句话害惨了。
这句话出自《说文解字》:“夏,中国之人也,从夊,从页,从臼。臼,两手。夊,两足也。”页是人头。
这一解释千百年来让人费解:难道只有中国之人才有头、两手、两足吗?其实清代阮元已经指出“夏”与“颂”字义同,“颂”即“容”,通俗点说,就是“样子”,具体点说,就是跳舞时歌者、舞者与乐器一起表演的样子。

(黄帝陵轩辕庙内供的黄帝石刻像)
“夏”字本义指西部,还有一个意思是跳舞的人,舞者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因此“夏”字从夊从页从臼。舞者经常用到夏翟(雉鸟的羽毛)作装饰,这种舞蹈因此得名“夏”。“夏”舞之得名是因为舞者手持彩色羽毛(由此衍生出“夏”字的第三个意思是彩色,因此得以与“华”相通),与夏国、夏代、夏朝、夏禹、夏族没有关系,困扰古史的夏文化连环可解。
民国十五年(1926年),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辨》第一册自序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对于古史的主要观点,不在它的真相而在它的变化。……‘不立一真,惟穷流变’。”《中国上古的帝系构造》一书便秉承“不立一真,惟穷流变”思维,在颠覆着中国传统的历史观。

(黄帝像,汉画像石拓片)
具体颠覆了哪些,除了上述黄帝是少数民族领导人,“华夏”起源与夏族没有关系等,书中还有许多“非同寻常”观点,我会在下面的文章中继续与大家聊聊。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颠覆观点是官方最高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专家提出来的,这是否意味着官方试图修正传统的华夏史观?
陶渊明没那么有节操,辞官归隐真相不是想的那样,是你也这么干
古代公务员高工资本文作者倪方六从去年底开始,“2019年涨工资”就成为话题。在2018年底,国家财政部已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19年中央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应优先考虑调整工资等增支因素。最近涨工资又成新闻,搅动了职工的心绪。教师首先心动了,见诸媒体的消息显示,2019年教师工资改革方案已出台,教师的基本工资整体上调,人均涨幅在300-400元左右。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12:140000中国考古学的现实与理想——俞伟超先生访谈录
1993年8月8日上午9:00到下午7:00,曹兵武和戴向明二同志以“中国考古学思想变化过程”为题,对俞伟超先生做了一次专访。从中国考古七十余年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代考古工作者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思想与追求,而在这些不同的理想与追求中,则蕴含着某些我们学科和人类文化中共通和永恒的东西。兹将访谈内容整理成文。——题记0003和亲致中国独有的养蚕缫丝技术外泄,西域出土木版画描绘了经过
蚕种西传之谜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文章,是我《北京晚报》上“一带一路钩沉”独家专栏的见报稿内容,现在发到“头条号”上来,与网友们分享。仍接着上面《中国史前一项发现让人类物质文明大飞跃》一文,来说说中国养蚕技术外出的事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院藏“采桑猎钫”上采桑场景,一人站在一人肩上(摹绘)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20:210000马拉圭龙:南美超巨型恐龙(长25米/能与蓝鲸相比)
马拉圭龙是一种蜥脚下目中的泰坦巨龙类恐龙,诞生于89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可以达到25米,属于巨型植食性恐龙的一种。首批马拉圭龙化石是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发现的,相对比较完整,其中包含了尾椎、肋骨以及四肢骨骼等。马拉圭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9:58:370000河南发现“花木兰”墓,出土几片龟甲后,考古家:彻底改写历史
我要新鲜事2023-07-06 17:31:5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