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古老毒杀手段是人工制毒,早期人人忌畏,被盯上后只有死
古代谋杀案中会使用哪些毒物?
本文作者 倪方六
2017年2月13日一名朝鲜籍男子,在马来西亚机场被毒杀成为头条新闻,真相至今一头雾水。大家对毒药也产生了好奇,没有现代制毒技术,中国古代谋杀案中会使用哪些毒物?

(马来西亚机场实施毒杀的外籍女子在作案后迅速被抓,图为监控)
从记载来看,先秦时毒杀现象已不鲜见,那时人们便发现了多种的毒物,归纳起来有矿物性、动物性、植物性三大类型毒物;到了明清时期,现代常见的煤气、鸦片曾作为新型毒物,先后出现。
何谓“毒”?东汉王充给出的说法是:“夫毒,太阳之热气也。”其在《论衡》一书中用专门一章《言毒篇》,来讨论毒物,并对已发生的毒杀现象作了分析和解释,称:“天下万物,含太阳气而生者,皆有毒螫。”
毒物致死现象,中国人发现很早,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相当于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即已开始毒物调查。据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中华人文始祖之一的神农氏炎帝,当年曾“尝味百草”。《淮南子·修务训》更称,炎帝在做药物学调查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在当时自然界的毒物分布十分广泛。

(炎帝神农氏画像,手拿药草品尝验毒,图源:明《三才图会》)
托名之作《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大量毒物,在确定某一种药物的功效时,首先评判其“是否有毒”。以此为标准,该书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大类,除了“上药”无毒外,“中药”一百二种“有毒”,“下药”一百二十种“多毒”。
到夏商周三代时期,官府已有专人负责毒物管理。周王朝由“医师”负责此事,《周礼·天官》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
到隋唐时,对能致人死亡、可供用于谋杀的毒物有进一步分类,时药学家孙思邈《千金翼方》所记已超120种。现代药物学将毒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类,古代还没有机与无机的概念,分为矿物性毒药、动物性毒药、植物性毒药三大类型。

(最毒的植物性毒物钩吻,又名断肠草。图源: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
矿物性毒物又叫“金石毒”,有砒霜、水银、雄黄、雌黄、密陀僧等;动物性毒物有蛇毒、蝥毒、蛊毒、河豚毒等。植物性毒物就更多了,有钩吻(断肠草)、乌头、羊踯躅、莨菪子、巴豆、莽草、皂荚、杏仁、毒蕈,等等。
这些在古代都曾被当过谋杀和自杀毒物使用过,且较常见,其中不少毒物毒效的发作时间,比朝鲜籍男子被毒的VX神经性毒剂还快,有的沾到即死,有“三步倒”的说法。由于古代不进行尸体解剖,很难找出确切死因。

不论是古代文献,还是古本小说,里面都可见到用这些毒物来自杀或谋杀、误杀的案例。在这些毒物中,砒霜使用最广泛的毒药,如大家应该都知道的《水浒传》中人物潘金莲,害死亲夫武大郎时,在在药中掺入的毒药便是砒霜。
而在植物物毒物中,几乎都在古代的毒杀事件中出现过,其中断肠草为最厉害、又最常有的毒物之一。由于在野外分布很广,遭植物性毒物侵害的意外中毒身亡现象特别,在今天仍不时会发生。因为这种意外性,下植物性颇具迷惑性,在实际司法办案中,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误定性为“意外事件”。


(两种甲骨文“蛊”字,都是杯子一类器皿里放了虫、蛇一类害物的样子)
而在古代所有毒杀手段中,数投放蛊毒最为古老,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找到了“蛊”字(见下两字),《左传》、《周礼》、《洗冤集录》等古籍中都有记载,至今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仍有踪迹。
蛊毒是一种人工毒源,最容易使人迷惑。其制作方法是,一般是将有毒虫蛇一类放在一个器皿中,任其互相嗷食,直到只剩一虫或蛇,就叫作蛊。取这剩下一只毒虫的肉或分泌物,置于饮食之中,使人发生慢性或急性中毒,就叫中蛊毒。
对于制造和畜养这种毒虫者,这种用造畜蛊毒来毒人的方法,在古代的南方最为流行,尤其江西、浙江一带;到了明清时期,制蛊毒人仍存在,但法律上是禁止的:作蛊或蛊人要严惩,“敢蛊人及教令者,弃市”处以死刑;唐律中还规定, “诸造畜蛊毒及教令者,绞”。

(古代法医办案现场,地面躺着一具尸体,汉画像石)
由于蛊毒害人是通过巫术手段实现和完成的,具有很神秘的宗教色彩,被盯上后结果往往只有一个死字,所以古人很忌畏这种毒杀方式,先秦时周王朝已设专人来防范蛊毒之害,《周礼·秋官》记载,庶氏“掌除毒蛊”。
卢兆荫:略论汉代礼仪用玉的继承与发展
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以礼仪用玉和丧葬用玉为主体的中国古典玉器,在东汉末年基本上结束了,此后的中国玉器逐渐进入以装饰用玉和观赏用玉为主体的新的发展时期。探讨汉代礼仪用玉的渊源及其演变过程,对了解中国古典玉器将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本文所论的礼仪用玉,包括古代贵族阶层祭祀、朝聘以及其他各种礼仪活动所用的“礼玉”(或称“祭玉”)、“瑞玉”及仪仗用玉等。一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27:170000秦朝坐牢囚衣要自费,农忙时可回家帮忙干活
中国古代怎么坐牢?本文作者倪方六有个说法叫“身陷囹圄”,意思其实就是坐牢。“囹圄”与“圜土”,均是上古周代监狱的叫法。在早前的夏代,监狱称为“夏台”,殷商叫“羑里”,春秋时改“狴牢”。和监狱的叫法不一样,坐牢的规矩在古代各个朝代也不尽相同。我在《北京晚报》“一方钩沉”独家专栏中,专门写过一篇专稿,谈古代坐牢的规矩。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49:540001剑节龙:中国小型食草恐龙(长3米/白垩纪晚期的甘肃)
在中国甘肃省,目前发现了11种已经命名的恐龙,其中比较好记的就是甘肃龙,其它的不论是体型还是名字都很普通。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个剑节龙,它也曾生活在甘肃地区,一起去认识一下吧!剑节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6:21:030000敦煌遗珍:流失海外绘画珍品——菩萨
敦煌壁画享誉中外,而这里收录的这批以绢画为主的作品,无疑是对壁画非常有益的补充。封存千年,不见阳光,拥有保持原初效果的绝佳环境,所以当我们痛心于有些壁画遭受自然剥蚀风化时,再来一睹色彩如初、华艳夺目的绢画,定会是另一番感受了。正是因为如此,今人研究敦煌绘画艺术,必须将绢画、壁画两类作品从多方面做出更深人的比较、印证,方能取得较为完善的认识。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23:160000旧鲨齿龙:最古老的鲨齿龙科(最长10米/仅出土尾椎骨)
旧鲨齿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鲨齿龙科恐龙,也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最原始的鲨齿龙科恐龙,诞生于侏罗纪的末期,平均体长可以达到8.5-10米,属于大型肉食恐龙的一种,它的第一批化石是在非洲的坦桑尼亚发现的。旧鲨齿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4:04:2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