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龙与属虎的结婚,会一生不幸福?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情
中国的龙虎文化
文/周秀德 、倪方六
前面的文章曾说了“龙虎四环铜鼓座”(见下图),此件国宝级文物最为珍奇宝贵之处,除了它中国第一个有铭建鼓座的地位,就莫过于它的龙虎雕纹了,倒是不说这雕刻技艺有多么出色,而是它所代表的五千年文明之根——龙虎文化。

我们的民族文化中,龙和虎作为最霸气的存在常常被赋予特殊的文化意义,存在于政治、经济、军事、宗教、语言、文学、医学等各方面的表述之中。
中华民族龙虎文化,源于远古羲、炎两大族团的汇合,从仰韶文化中有迹象可寻。由龙女娲和虎伏羲两落融合而成为汉文化,不仅在文献中能找到依据。近年来陆续出土了一批史前文物,是最有说服力的实证。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墓葬中,首次发掘出蚌塑龙虎造型(见下图);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尊”,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造型别致、琢工精细的“龙虎纹玉带钩”……
龙虎是中国古代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守护神和吉祥物,古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之说,想象丰富的古人认为它们居于天上,担负着守卫天宫的责任,并划分天空里的恒星规定了它们的具体位置,把它们当做预报季节的标准。

(蚌塑龙虎造型,有学者揭露是考古造假)
后来,因为其尊崇的地位和护卫之意,人间帝王也爱以龙虎自喻,龙虎渐渐成为皇权的象征,唐刘知几《史通·书志》说:“虎踞龙盘,帝王表其尊极。”商代青铜礼器有龙虎尊,不少器物有龙虎装饰。如战国曾侯乙漆箱上十分清晰地绘有一对龙虎,汉代皇帝玉玺上也是龙虎纽。
虎与龙都为古人所崇拜,但在南北朝以后,虎的地位就大大地下降了,龙虎作为皇权守护神的地位逐渐被双龙和外来的狮子所取代,龙也成了帝王唯一的象征——帝王的面貌或脸色被称为“龙颜”,皇帝高兴叫做龙颜大悦,帝王穿的衣服为龙袍,连皇帝衮服上绣的花纹也称为龙鳞。杜甫《秋兴》诗云:“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皇帝睡的床也叫龙床,后蜀花蕊夫人之宫词云:“御炉香气扑龙床”。
“龙”与“虎”一样厉害,为何龙能成为中国帝王化身,而虎不行?其地位甚至连狮子也不如,出现了龙配狮组合,
原因自然很多,但最主要是龙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大家都见过,没有神秘感,虽然勇猛却非所向无敌。而龙不同了,现实中生活人们看不到,是一种神兽,若有若无,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就是这个意思。龙的文化属性这正好迎合了喜欢故弄玄虚的中国帝王化的集权心理,于是有了“造神运动”——龙被抬到大神尊位。

(天安门前华表,上雕凿龙纹,边上以石狮相护)
然而在龙虎文化民间却随道教的发展,地位未曾动摇,道观里至今还有青龙白虎二将护卫。
龙和虎都是各自领域的霸主,所以人们对于威武、有威严的人通常用龙虎来形容,用以体现他们的领袖。龙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最高权威,虎代表的是世俗中的最强力量,龙和虎的关系有对立的意思,所以民间有龙虎必相争的说法。
相传,一只老虎到思州一个水潭饮水,潭中的蛟龙认为这只虎侵犯了自己的领地,就跳出水面与虎搏战,结果渴虎不敌饿蛟,被蛟龙用尾巴击昏缠起吞吃了。苏东坡据此作诗道:“潜鳞有饿蛟,掉尾取渴虎”。
由于龙有司理雨水的神职,而龙与虎的关系又这么微妙,于是就有了天旱时投虎头骨求雨的事情。据说唐朝中南一带大旱,乡民们便常常以长绳系虎头骨,投入龙潭。俄倾,“云起潭中,雨亦随降”。

另一方面,龙与虎如何能和谐相处,又是力量无穷的。如果把龙和虎统一起来便霸气十足,所向披靡了。古人在语言创作的过程中尤其喜爱把龙虎并称,“龙韬虎略”、“龙蟠虎踞”、“龙虎风云”等成语都显示出傲人的气势和威信。
此种龙虎文化不仅存在于民族语言中,当权者们更愿意把它做成器物来展现无上的权威和荣耀。古代春秋时期,带有龙虎雕纹的青铜器就显得尤为流行了,深受诸侯贵族的追捧。龙虎四环铜鼓座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当然,这样尊贵的雕饰即使是贵族也是是不敢随便乱用的,一不小心可就是杀头的大罪啊。
存放在博物馆里的头颅 有着如此历史隐秘(诡异头颅)
存放在俄罗斯博物馆里的是著名的土匪黑喇嘛。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能够让中俄盟三个国家听到他的名字都是为之一颤,就是为了防止他再次转世投胎,四处作恶,人们在其去世以后直接将他的头颅砍了下来,永久的放进了博物馆。那么这个人究竟是有多么可怕,而他又是谁?嚣张土匪我要新鲜事2023-10-11 19:15:560000新发现 | 2021年河南安钢给排水系统治理项目考古取得重要收获:发现殷墟时期干渠一段
为配合安阳钢铁公司给排水系统治理,从2021年1月7日至12月底,在安钢厂区的多个地点做了考古发掘。以前期考古钻探报告为依据制定发掘方案,共布探方61个,发掘总面积约为3200平方米。清理殷墟时期遗迹有灰坑150个、墓葬40座、房址1座、瓮棺葬12个、水井2眼、灰沟2条。其他有战国时期灰坑9个,唐代窑址1座,宋代窑址6座。一殷墟时期遗迹举例1.沟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1:03:0900011880年法国《旅行画报》报道中的清朝剃头匠
清朝的剃头匠本文作者倪方六如今民间将理发称为“剃头”一说,自清初才叫开,以前称为栉工或镊工,理发称作“净发”,不会说剃头。早期剃头是骂人话,被判了髡刑的才会剃头。满清入关后出于统治中原,推广满清风俗,摧毁汉人自尊心的需要,下达“剃发令”,在汉族男子中间强行推广“剃头梳辫”。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14:390001过去夏天都到河里洗澡消暑,男女“同川而浴”体现纯朴民风
富贵之家挖私家泳池冲凉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的“梧桐树下观凤凰”头条号中,讲过古人洗浴的事情,这篇再来聊聊——过去民间河里洗澡的风俗。在古代,富贵之家会想着法子,在池水中寻找夏日的清凉。经济条件好的也会学着皇家,在府里院内挖个大水池子,供夏天洗澡冲凉用,这也是中国早期的私家游泳池。(华清池景区“贵妃出浴”雕塑)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13: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