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云:解读大禾方鼎背后的秘密
2016-08-04 郭静云、刘梦扬 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

2016年7月8日上午,郭静云教授为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做了主题为"商代礼器人面寻钥”的演讲,为我们解读商代巫师形象及造型的文化含义。现将有关内容简述如下,详细内容请参见其新著《天神与天地之道:巫觋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页310-344,527-574。
我们今天的问题从大禾方鼎讲起,“大禾”是一个族名,大禾方鼎人面纹的特点是主要突出人的面貌而且是寻常人的脸。目前学术界对面具的研究或全部合
为一谈,或绝对性地分隔,这样是不合理的,面具需要分类才能研究。

大禾方鼎
殷商时期文化及国家分期问题
考古面貌接近并不等于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是一个中心,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贵族,各国贵族之间的关系很多可能。中国在三代时期有数种国家文明。最明显的是夏商文明,然后是先蜀神权国家,以三星堆、金沙为主。这里称先蜀是因为先蜀的文化传承断裂,后世的蜀国与三星堆文明是不同的。再有虎国文明,即吴的前身。除此之外还有淮夷等目前政治情况不明的地区。

商周时期历史地图
商周时期人面图像的类型
蒐集商、西周时期的人面造型,可分为“三星堆”、“江南”、“陕中南”、“河北及安阳”四种类型。
A 三星堆类型
三星堆文化头像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与石家河有传承关系,石家河对三星堆影响很大。三星堆人面像实际上是把石家河的主题放大,制作材料从玉器变为青铜器和金器而成。这些面像背后意义是长江流域都有的一种混合人形的崇拜对象。

B 江南类型
新干大洋洲祭祀坑出土人面像的特点一是长角,二是有獠牙。要理解它是什么,应从这两个特点入手,而不要考虑人佩戴什么东西,而是这个形象本身是什么。

带獠牙的面具也来自石家河。石家河时代的东西非常小,主要是身上戴,到后世才放大。獠牙的面像很广泛,一直沿用到汉代。最早的獠牙形象没有人面只有獠牙。高庙文化的獠牙实际上是野猪的獠牙。他们当时是对野猪崇拜。野猪在当时是非常危险的动物,同时也是非常好的狩猎对象,各个地方都有崇拜野猪的痕迹,如河北,东北,长江流域等地。不少被后世认为是农耕文明的文化遗址第一层都有野猪的獠牙,都有狩猎的痕迹。北方兴隆洼文化中期是崇拜野猪的猎民文化,同时鹿科动物也受重视;还有其他民族崇拜以鹿为主,因此即使是很小的地域也存在不同的民族。
河北磁山文化粮食窖藏的作用,经学者研究,该粮食窖藏并不能储备粮食,应为埋猪的祭祀坑,里面放谷类,实际上是作为猪的随葬品,给猪在世外吃。大地湾相当于裴李岗文化北界,也发现随葬野猪的下颌。渭河流域半坡文化对野猪崇拜:只有男性随葬野猪獠牙,作为重要的随葬品。这些男性可能是巫师,巫师是与神联络的人,基本上没有权利自然死亡。野猪獠牙是巫师的法器。海岱地区存在野猪形陶器。在家猪已经驯化的时代仍然存在野猪崇拜。随葬家猪下巴没有意义,但是仪式还在。
商代很多族都以野猪作为族徽,野猪身上有巫的符号。以猪祭祀神,猪本身就一个巫,一个联络者。到了殷末,獠牙的意义已经逐渐消失。这是因为狩猎文化有野猪的崇拜,随着狩猎文化的消失,野猪崇拜也被忘记。人面獠牙不再考虑野猪,而是作为权力的象征,涵盖其他的神物。后世,神口的意义有了变化,饕餮的信仰消失,神口的形象从吃人发展到吃鬼,神口不再是升天通道,而是表达吃魍魉、吞鬼气的意思,以有保护墓区的作用。

器物的流动不代表文化的区域。有獠牙有角的面像是源自长江流域的崇拜对象,应该结合不同地区的信仰重点,是崇高神的表现。其形象也用来做通达崇高世界的符号。
C 陕中南类型
此类面像遗址范围比较小,不是面像而是面具。但是部分面具比较小,人无法佩戴。

D 河北及安阳类型
殷墟常人面具被钉在木质的器物或偶像上。特点:无任何怪异,完全是常人的脸。小型常人面具强调眉毛和人中。大禾鼎类王级礼器同样强调眉毛和人中。眉毛与人中形状在相术里有关键作用。人中代表长寿良命,覆盖在死者面上加以强调可能隐藏着神寿观念。是世外的长寿而不是本生的长寿象征再生的和顺。

大禾方鼎造型释义:
大禾方鼎的纹饰是人面在两个夔龙之间,描绘的也是被神兽吞食的人头,同样有神杀发生。被神杀的人身份就是巫。其造型符合砍头献法。
神杀都是从吞头部开始,人是一个宇宙,人的头就是天。人形面像是神杀仪式中需要被仪式性杀死的国王的替身。
(执笔:刘梦扬/ 编辑:江俊伟)
鱼猎龙:老挝大型恐龙(长9米/最完整亚洲棘龙科)
鱼猎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棘龙科恐龙,诞生于1亿17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可以普遍达到9米,属于大型肉食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背部长有带缺口的帆状背脊,第一批化石是在老挝境内发现的,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标本。鱼猎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4:21:450001齿河盗龙:阿根廷大型食肉恐龙(长7米/距今6500万年前)
恐龙时期的阿根廷,因为环境适宜,生活着许多食草恐龙,相应的自然少不了那些食肉恐龙,这里简直是它们的天堂。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齿河盗龙,它是一种大型食肉恐龙,体长可达7米,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齿河盗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2:04:500002《甲骨文摹本大系》新书发布会暨学术论坛在京召开
12月18日上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与“学堂在线”合作,在云端召开了黄天树教授主编的《甲骨文摹本大系》新书发布会,并实现了全球同步直播。包括海内外著名学者在内的35万多人次线上观看了发布会。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5:55:180000湖北挖掘出的古墓 甚至足以改变历史(千年古墓)
千年古墓中发现了许多古代文学作品。真实的历史往往是在考古中发现的,很多史书上记载的不一定是真的,所以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和一群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考古专家。考古学中经常有一些重要的发现,其中许多足以改变我们已知的历史。上个世纪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让专家居然说出能改变历史这句话。秦朝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2-19 23:37:440000墓里盗出随品葬贿赂蒋介石,棺材板卖英国人,谁呀比孙殿英还贼精
原题:李品仙寿春挖宝案(再续)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连发了两篇国军将领李品仙,在安徽寿春盗墓挖宝的事。这个故事并未说完,这篇再来说。图:现代盗墓现场,头骨已被挖出⊙一对大铜碗贿赂蒋介石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29: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