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秋时男女关系随便,齐国一桩兄妹畸恋惹出了一件人命案
“洹子孟姜”壶隐藏的兄妹畸恋
文/张珍、倪方六

接着上篇所谈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洹子孟姜”壶,继续往下聊。
铭文中的 “洹子孟姜”,有人认为,她是指鲁桓公的夫人姜氏。壶铭的“恒子孟姜”是因其夫鲁桓公丧, 以夫谥“ 洹( 桓)”为称而来。与有些女子嫁人后,从夫姓相类似。而这个姜氏就是那个“齐大非偶”故事的女主人公文姜。

文姜是齐国公主,也是个不可多得的绝世美人。《卫风·硕人》这样形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就是这样的一位公主倾心于一个小国郑国的世子姬忽,那个在她心目中端正勇健,如玉树临风,十分可意的人。
只是似乎妹有意,郎无心。姬忽也许另有所爱,以齐国太大,贵国的公主自己高攀不上为由,即齐大非偶的理由拒绝了这桩婚事。文姜自负美貌,本以为这场婚事必是铁板钉钉的事, 可谁知却被一小国的世子摆了一道,少女心灵受挫,能不伤怀,不过还好有个“好哥哥”——姜诸儿,后来的齐襄公(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的哥哥)。

姜诸儿与文姜虽为同父异母的兄妹。但两人自小就感情不错。即使长大了彼此也不顾忌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照常往来。妹妹“失恋’了,一向要好的哥哥怎么不好好关心一下。于是兄长“趁虚而入”的关怀,少女直言不讳的倾诉,时日一久,变成了一场亲兄妹之间的畸恋。想不到,这桩畸恋后面竟然弄出了一件人命案,接着往下看——
虽说在春秋时代,男女关系也十分随便,只要两人情愿就能相恋,并自然发生男女关系。但可没随便到亲兄妹也能恋爱。姜诸儿与文姜的父亲齐僖公知道儿子与女儿之间的关系后,气得半死,一方面痛责儿子,一方面想着法地要把文姜嫁出去。
正在此时,邻国新立的鲁桓公派人来求亲,被家丑弄得的头痛的齐僖公自然求之不得,多的条件都没提,就答应了。这样,文姜就被送到鲁国做了鲁桓公的夫人。但似乎双方的畸恋,没因此结束,即使文姜为人妇、人母,姜诸儿为国君。

《史记·齐太公世家》所记:“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鳌公(齐僖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鲁桓公18年,桓公就偕同夫人文姜,大张旗鼓地前往齐都临淄进行访问,却不知这次访问却让他命丧黄泉。为何?
自然与奸情有关了。本是一对相隔多年而无法忘却的一对恋人——文姜和齐襄公姜诸儿,金风玉露一相逢,干柴烈火,不料太过张扬,被鲁桓公抓奸在床。受到莫大侮辱鲁桓公一气之下,扬言要将兄妹的丑事抖出去,但在襄公的地盘上也不好真刀真枪地撕破脸,只是声言即日返国,绝不再稍作停留。
齐襄公自知理屈,又怕丑事让国人知道了,在无可奈何之下,假装没事,却恬不知耻地在临淄的风景区牛山设筵,为鲁桓公夫妇饯行,并对自己的心腹公子姜彭生暗暗下达了谋杀鲁桓公的命令。

不好推却的鲁桓公,只好先吩咐随从人员佑护夫人先行出城,自己则匆匆赴宴。看着眼前恶心却又惹不起的“情敌”,鲁桓公借酒浇愁,终至酩酊大醉,连车都上不了。姜彭生按照齐襄公的命令假装好意扶鲁桓公上车,并暗自做手脚。鲁桓公没来得及哼一两声,就这样在沉醉中一命呜呼了。
但为了避免挑起两国战争,假作悲痛模样,命令厚殓妹夫,并以“酒后中毒,伤其肝脏而死”,向鲁国报丧。国君死于他国,自然愤怒不已。
至于这个壶是否是齐襄公为平息怒火,为鲁桓公而做的不得而知。齐襄公是否假惺惺地为妹夫服丧也不得而知。毕竟没有确切的记载。不过,也有说文姜不是齐襄公妹妹,而是女儿。
邺城考古新发现与史料记载不同引关注
邺南城宫城区两座大殿,文献记载是左右并列,考古发现却是前后对峙。近日,邺城考古新发现与史料记载之间的差异引发关注。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的邺城遗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北方的重要都城。其建筑理念和格局对隋唐长安城、宋东京城、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以至日本列岛上的平城京、平安京,朝鲜半岛上新罗王京等都有影响。中国人民大学牛润珍教授等学者认为“邺是中世纪东亚都城城制系统之源”。我要新鲜事2023-04-22 02:48:220000你见过这些欧帕兹文物吗?它们可能改写人类历史!
我要新鲜事2023-06-14 20:16:520001这座墓在唐朝功臣陪葬墓中最特殊,封土非圆非方,唐太宗指示做的
李靖墓——最有特点的唐昭陵陪葬墓本文作者倪方六说到李靖,不少历史迷可能会想到唐初那位大将,正是。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要说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钦点的二十四功臣之一,有“不败将军”之称的李靖。李靖墓在今陕西礼泉县城东北40里的官厅村南,西北距昭陵10余里。营建于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当年李靖的夫人去世,唐太宗特指示,为她建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22:060000武则天严惩逆臣扒其祖坟,发现尸身未腐,做出一骇人指示
遭武则天掘墓的大唐开国功臣本文作者倪方六就帝王陵陪葬墓考古而言,唐朝的发掘较多。我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介绍过七八座陪唐帝王陵陪葬墓(见《盗墓者挖了中国民间右门神墓,出土文物还原真实身世》诸文),这里再来说一座——唐朝开国功臣、三朝元老李勣墓。李勣是唐太宗李世民钦点的“凌烟阁二十四”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45: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