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利器洛阳铲比国外引进的荷兰钻还好使,却有这么一个死穴
“洛阳铲”的死穴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图:固定铁柄洛阳铲
“洛阳铲”的出现,是民国年间洛阳邙山盗墓猖獗的产物和反映。这把铲子现在被更多的盗墓贼看好和使用,也深受考古工作者的青睐。
现在利用现代测量仪器和技术,进行地下考古调查和勘探的手段很多,如电阻率勘探法、磁测法、地面电探CT技术、地面透射雷达技术、高空遥感技术等。但是,这些高科技手段,都没有一把小小的“洛阳铲”简便易行。
曾有学者作过对比,使用“洛阳铲”与“荷兰钻”(人工推进钻)、汽车冲击钻这三样勘探工具,对河南商丘境内同一处古遗址进行勘探,结果发现,虽然这些钻探工具各有所长,但综合评价起来,还是“洛阳铲”使用简单,既轻便、灵活、效率高,又经济、实用。

图:擅长取土样的荷兰钻
这么说,是不是“洛阳铲”便是完美无缺的勘探工具?不是!“洛阳铲”也有明显的不足,也有一大死穴。其神奇的功能是建立在当地土层深厚、土壤松、地质纯、杂质少、水位低……这类良好的地理、地质条件之上的,在其他地方则变得平庸。
“洛阳铲”最适合使用的土质是黄土和砂质黏土,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能发挥出色,遇到颗粒较大的砾石层及礓石层,效率很低,往往几天都打不出一个探孔。即便现在有了“提沙铲”这类创新铲,效果也不是太好。
再者,遇到地下水时,“洛阳铲”也发挥不了取样作用。如安阳和开封都属河南省,但两地情况不一样,前者可以很好地使用“洛阳铲”,后者则不能。原因是,开封历史上曾多次遭水患,古文化遗址已被深深地淤埋于地下,最深超过百米。而更麻烦的是,黄河在开封段成了地上悬河,导致地下水位很高,土壤含水量大,“洛阳铲”根本提不出土样来。

图:洛阳铲取出的样土
“洛阳铲”的发明人李鸭子所在的马坡村人,便深知“洛阳铲”这个不足。这些出生在盗墓之乡的人,现在大多不再盗墓,而是从事新的职业——出来当合法的专业探工。在国内,来自马坡村及周边的“洛阳探工”,与“洛阳铲”一样出名,因为他们最善于使用“洛阳铲”,受到业务单位的欢迎。洛阳探工在全国各地都有业务,一年到头忙不完。
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前的地下勘探,便是由来自马坡村人的洛阳探工完成的,李鸭子的孙女李金英的儿子还是一个负责人。但是洛阳探工不太喜欢接非黄土以外地区的勘探业务,比如天津那边,洛阳探工就不乐意去“打洞”。

图:北京鸟巢建设工地,地下均经过勘探,由于工期紧,洛阳探工承担了主要任务
为什么?天津地下土质太黏,板结严重,挖起来相当吃力,铲子打在土上就像打在石板上一样。好探一点的地方又因为天津靠海、地下水位高,取样不理想。所以同样的勘探业务,天津的活儿要价比其他地方高出一倍多。
准确地说,“洛阳铲”是黄土地上的盗墓利器,而像江南,如湖南长沙一带,多丘陵、山地,“洛阳铲”就逊色了,还得看短柄锄的神勇!

图:杂土和太黏土质洛阳铲就不好使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洛阳铲也有明显的地域性,各地盗墓贼都在结合当地的土质情况,不断地改造着这种盗墓利器。如目前湖北荆州一带盗墓贼使用一种“荆州铲”,此铲便是在洛阳铲的基础上改造而成:铲头由半圆形变成近圆形,与洛阳铲家族中的“泥铲”颇为相似,可以取出完整的土样,适合当地的盗墓需要。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微信公众号jsnjnfl
葛剑雄:环境保护要有基本的人道前提
编者按:环境保护不仅是一个观念、认识的问题,也是一个与经济增长过程,社会发展阶段、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以及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等密切有关的实践性问题;视角多样,众说纷纭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葛剑雄先生的文章从另一些角度提出的看法,相信会引起读者的各种反应。我们期待着这些反应的回馈,以利把问题的讨论进行得更深入、更具体。0000圣域中的凡人:龟兹石窟世俗供养人服饰
龟兹,这个多元文化荟萃之地,留下了诸多文化遗存。龟兹建筑、龟兹壁画、龟兹造像、龟兹乐舞、龟兹服饰等,都是古丝绸之路文明交流的结晶。它们不仅为消失的丝路文明提供了特殊的历史见证,亦突出地展现了佛教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历史发展轨迹。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27:360000盗墓利器“洛阳铲”的变化:越来越隐蔽,便携包或手提箱提着走
“洛阳铲”的变化:“21式”铲最厉害本文作者倪方六第一把“洛阳铲”——马蹄铲,出现在1923年(民国十二年),到现在的2011年,已有88年历史。可能读者想知道,民国时期的“洛阳铲”与现在的有没有差别呢?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虽然连百年时间也没有,但变化还是很大的,现在的“洛阳铲”都发展到第六代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06:570003学术实践 科技弘扬——云冈石窟第14窟的研究保护历程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9:06:260002学生路上捡到红色鸡蛋 却成为了镇馆之宝(煤精多面印)
捡到的红色鸡蛋是煤精多面印价值高昂。1981年,陕西一名中学生放学回家路上捡到一块像是红色鸡蛋一样的石头,石头呈巴棱26面球状,上面还刻着大小不一的文物。这些奇怪的文字让宋青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件文物,于是拿回家准备自己收藏。可没想到父亲看到后,强烈要求他去文物局上交,于是他连忙把他送到当地文物局,文物局的工作人员看到后异常兴奋,冥冥之中感觉此物非同一般。煤精多面印我要新鲜事2023-10-29 19:31: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