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员挖沙无意挖到一宝物,上面铭文令专家惊喜,竟证实了一段历史
一只铜鼎铭文与一段战争
文/吴甜甜、倪方六

名称:西周多友鼎
年代:西周晚期
出土地:1980年出土于陕西长安
收藏地:陕西历史博物馆
文物价值:镇馆之宝
猃狁(xiǎn yǔn)是西周时期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部落,却也是西周西北地区的重要威胁。特别是西周后期,西北地区的猃狁、犬戎等势力逐步强大,时时反叛侵扰,劫掠财物人口,严重威胁周王朝的统治。对此,西周的统治者主要采取武力征伐应对,周室和猃狁之间的战争也就不休。
此事在史上有记载,但毕竟没有实物可证。令史学界惊喜的是,1980年在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下泉村发现的一只鼎,证实了这一切。

图:多友鼎内铭文
这是一只西周晚期的青铜鼎——多友鼎。鼎上的铭文,记载了不少周人与猃狁的战争。
古人把四方少数民族称为四夷,在《礼记王制》记载:“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猃狁,《左传》称 “允姓之姦”。在先秦文献中又被称为昆夷、混夷、犬戎、西戎、太原戎、姜氏之戎,是殷周时期我国西北地区强悍的部落。
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将山戎、猃狁、荤粥与匈奴放在一起。王国维也在《观堂集林》卷十三《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曾说:“我国古时有一强梁之外族,其族西自汧陇,环中国而北,东及太行、常山问,中间或分或合,时入侵暴中国。……其见于商、周间者,曰鬼方、曰混夷、曰獯鬻(xūn yù);其在宗周之季,则曰猃狁;入春秋后则始谓之戎,继号曰狄;战国以降,又称之曰胡、曰匈奴。”王国维将鬼方、昆夷、猃犹与戎族、狄、匈奴认为是不同吋代的不同称谓。后来有很多学者予以反驳。

相传,猃狁是炎黄族先祖的近亲。早在炎黄时期,就是炎黄族的劲敌。《后汉书》就有记载:“昔高辛氏有猃狁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高辛氏就是黄帝的曾孙,尧帝的父亲。
最早记载猃狁的文献是《诗·采筱序》、《后汉书·西羌传》。当时的猃狁散居在西北各地,穆王因为戎狄不上贡,而西征犬戎,猃狁备受打击。其中属于猃狁的“四白狼”“四白鹿”,被周穆王强行迁于“太原”。这个时候的“太原”已成为猃狁的活动区域。那时的太原并非现在地理上的太原,而是大概在今天的黄河以西、陇山以东地区。
不过,即使是迁于“太原”,西周的统治者也没能控制他们,反而造成了“天高皇帝远”的情况。以至于适得其反,西周宣王时期,“薄伐严犹,至于太原”,深入到“太原”讨伐猃狁。

除此之外,西周时期关于猃狁的记载主要有《诗经》中的《采薇》、《出车》、《六月》、《采芭》四首。《小雅•采薇》:“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诗中着力描述了宣王大军出征的军容,一月三捷。
《小雅•出车》:“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猃狁于襄……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猃狁于夷。”可知宜王派遣南仲征伐猃狁之后,还命令他在宗周以北一带修筑城防工事,以抵御猃狁的进一歩侵扰。从这些西周中后期史料中可见猃狁多次侵扰,确实为西周的两北边患。
猃狁不肯臣服于周,长年边患不断地史实还见于一些书籍和金文。《竹书纪年》:“夷王衰弱,荒服不朝,乃命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及宣王立,四年,使秦仲伐戎……后二十七年,王遣兵伐太原戎,不克。”虢季子白盘铭文记载:“搏伐猃狁,于洛之阳。” 可见猃狁与西周关系之严重。

多友鼎的发现相当偶然。据资料,1980年11月12日,陕西省长安县斗门公社下泉村第二生产队社员在该村东北约一百米处翻土取沙时,在深约4米的细沙堆积中,发现了一只青铜器。
当时一铲下去,感觉得太硬,似是砖石,弄开土后才发现下面有宝。但想弄出来却不成,太沉重了。消息很快传开,接到报告的考古人员很快赶来,将这宝物挖了出来。发现这是一种青铜鼎,拖回后小心擦去泥土,上面的铭文清楚可见——因鼎为多友所铸,遂命名为“多友鼎”。
多友鼎现收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为什么斗门公社下泉村附近能出土此宝物?原来发现地是古镐京附近,此鼎应该是窖藏。具体鼎都写了什么,再聊。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微号:jsnjnfl
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古代彩陶)
古代彩陶彩陶盛行于新石器时代,是以红色赤铁矿(赭石)、黑色锰氧化物及白泥三种颜料,在红褐色或橙黄色的陶胎上绘画纹饰,入窑烧成的彩绘陶器。1.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钵内用黑色颜料绘画人面纹与鱼纹,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的特有纹饰。图片来源:《世界陶瓷全集10中国古代》,页1,图9。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4:04:530000南巨龙:南美超巨型恐龙(超过30米长/尾巴灵活)
南巨龙是一种泰坦巨龙类的超巨型恐龙,体长超过30米,诞生于88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尾巴灵活性非常强,比雷龙还要更加敏捷精准,据说能够快速拍中一只巨脉蜻蜓,第一批南巨龙化石是在南美的阿根廷发现的。南巨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3:54:180000NBA全明星赛编年史:1979“天行者”大卫-汤普森夺MVP
1979年NBA全明星移师密歇根的底特律,银穹球馆的座位数超过3万个,一举打破了全明星赛观战纪录,此前尚未有一届全明星观战球迷超过2万人,而本届全明星赛总共售出31745张球票。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24:130000板龙:最原始的巨型植食恐龙(生于三叠纪/长8米)
板龙是一种蜥脚亚目恐龙,体长最多可达8米,诞生于2.2亿年前-2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在当时最大的植食性动物也只有现代的猪一样大,所以板龙出现之后它就成为了目前发现的最早期的巨型植食性恐龙,第一批化石出土于欧洲的西部地区。板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7:39:490000五湖四海聚天山,乐而忘苦呼斯塔——新疆呼斯塔遗址2022考古生活随笔
2022年6月至9月,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呼斯塔遗址本年度的考古发掘工作在王鹏、文臻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展开。呼斯塔考古队是一支特殊的队伍,队员们几乎都是由两位老师从上百份招募简历中挑选出来的考古专业学生,大家因为共同的学术兴趣、研究规划和对边疆考古的憧憬与热爱,走出各自的校园,从五湖四海而来,相聚呼斯塔,问古天山。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9:07:4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