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82

明朝御马监太监墓被盗,为什么盗洞挖得那么准?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32:361

曾国藩墓风水和被盗详情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说明:这篇文章是我几年前写的旧文,当时做客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警法目录》,与北京很有名气的主持人徐滔(现任做副台长)、特约嘉宾主持那威、故宫专家张淑芬一起,聊了一期特别节目《盗墓奇谈》。

下了节目后,就盗墓写了这篇文章。

图:2007年初发掘的安徽“六安王”墓内棺材正前方发现的唐代盗洞

特别节目《盗墓奇谈》的由头,就是当时北京警方破获的明御马监太监景聪墓被盗一事。

盗墓贼首名叫李德林,经过多次踩点,李探明了法海寺附近可能存在墓葬。2008年4月间,李德林与刘春友等8人使用镐、洛阳铲、探针等工具,先后多次对景聪墓进行盗掘,盗得不少随葬品。当年4月23日晚9时,李德林一伙前去“滤坑”(同墓穴再寻宝)时,被警方抓了个现场。

李德林一伙能盗墓成功,与盗洞打得准有直接关系,直达墓室。当时,徐滔问我为什么盗墓者会这么厉害?事实上,打盗洞是盗墓的基本功,有点经验的稍懂点风水常识的盗墓贼,根据地形特征,一般都能摸清方位。即便一时拿不准,通过探方也可以知道从哪下铲。打洞时,一般选择棺头或棺尾,此两处比较好下手;而且,古人喜欢把值钱的随葬品放在尸体的“左肩右脚”位置,取宝成功率亦大。

盗洞挖掘得是否准确,决定一次盗墓成功与否,所以盗墓贼做活前一般会仔细研究一番,就如外科医生做手术前要划出切口一样,马虎不得。盗洞有方圆之分。古人喜欢取方孔,这比较符合人的身体特征,便于上下攀爬。

近现代的盗洞一般是圆口,比较随意,这可能与使用炸药、“速战速决”有关系。相对来讲,古代的盗墓贼玩的是技术活儿,不论是风水理论,还是民间葬俗都了如指掌。但如何打洞,确是古今盗墓贼都要掌握的常识,这是为什么盗洞一般都挖得准的原因。

说到盗洞挖得准,晚清名臣曾国藩墓被盗时,也是这样。关于曾国藩墓被盗的传闻很多,详细情况外界并无知晓,可以说是鲜为人知。

这篇文章,就主要来聊聊这件事情。

图:曾国藩墓(修复后)

大家都知道,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洋务运动”的主要发起者,系湘军领袖,镇压农民起义军太平军的重臣,对清朝廷而言,可谓功勋卓著。曾的影响力在近现代史上都很大,连曾的老乡、出身于湖南韶山的中共领导人毛泽东,早年都十分崇拜他。1917年8月23日,毛在写给黎锦熙(字劭西,湖南湘潭人,中国语言文字学家、教育家)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是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公元1872年3月12日(孙中山也是3月12去世的)猝死的,当时他与长子曾纪泽在南京的府中散步,不想一下子发病,没有救,曾时任两江总督,62岁。因为死得突然(人谓“无疾而终”),根据其生前谈话时流露出的心愿,“叶落归根”,其灵柩运回湖南老家。

其弟曾国潢,子曾纪泽、曾纪鸿等从南京扶柩回湘。路上走得很小心,五月下旬才抵达长沙。因为天气开始变热,不宜久置,遂在曾生前心仪的南门外金盆岭南,选址挖墓。墓穴成形,便于六月中旬出殡下葬,比较仓促。

为什么会选择金盆岭?有这么一个说法。此山附近曾有一座桐溪寺,寺山后桐林茂密、寺前流水潺潺、山清水秀、环境幽雅,因而得名。桐溪寺前身为“兴国寺”,据说为唐朝振朗禅师创建。寺毁后至宋复建,名叫“伏龙庵”。至明末,寺又毁。清代经天岩应适禅师募缘重建,改名“桐溪寺”。曾与桐溪寺有缘,钟情此地,是因为当年曾在此训练湘军。

图:曾国画像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出生于地主家庭。曾姊妹9人,兄弟5人,藩为长子。俗话说,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当年曾国藩在训练湘军时,其重要的助手就是曾国茎、曾国潢、曾国华诸弟。

曾国藩在此训军时,不时造访桐溪寺。时寺中主持法名叫“宝月”,曾与宝月言语相投。相见甚欢。据说,当时曾国藩已有意以桐溪寺所在地伏龙山之阳作为死后归葬之地。但当时宝月并没有直接答应他,他告诉曾国藩,佛门近地非常人能使用。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宝月圆寂后,葬于金盆岭,宝月不让曾国藩葬此,是否是出于私心?但曾国藩最后还是“躺”在金盆岭。

有人说曾国藩是信奉风水的大师。实际上,根据曾本人的日记和家书所载,曾国藩早年并不相信堪舆术。据《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所载,道光二十九年三月廿一日,曾国藩写给诸弟的家书中有这样的说法“我平日最不信风水”。

曾家祖上也不相信风水,曾国藩在咸丰十年十二月廿四日“与澄弟书”中称,“吾祖星冈(曾玉屏,字星冈,曾国藩的曾祖父)公在时,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而且,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也淡漠风水,最反对当时为求风水宝地,让先人灵柩迟迟不得下葬的乡风。

但后来曾国藩却迷信上了风水。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九月十八日,曾国藩的奶奶去世,曾国藩觉得祖母的葬地选址不是太好,靠水太近,不开阔,遂给祖父写信,希望改葬。道光二十七年正月十七日,曾给祖父的家书中有这样的文字:“孙幸蒙祖父福佑,忝居士大夫之末,则祖母坟茔必须局面宏敞,其墓下拜扫之处须宽阔,其外须立诰封牌坊,又其外须立神道碑。木斗冲规模隘小,离河太近,无立牌坊及神道碑之地,是以孙不甚放心。意欲从容另寻一地,以图改葬,不求富贵吉祥,但求无水蚁无凶险,面前宏敞而已,不知大人以为如何?”但祖父没有同意孙子的建议。

祖母下葬半年后,曾家好运连连。曾国藩自己官升至二品不说,久有恶疾的祖父病也好了。都传这是祖母葬到了风水宝地,曾国藩也信以为真,不只不能改葬,还要好好保护。在一封家书中,曾国藩称,祖母坟地“风水之好可知,万万不可改葬。若再改葬,则谓之不祥,且大不孝矣。”正是因为这原因,“平日最不信风水”的曾国藩,开始迷信了堪舆术。

图:曾国墓前山川形势

后来,父亲曾麟书去世后,曾国藩便很在意风水了,请了多位风水大师给父亲找风水宝地。曾国藩年事渐高时,也为自己准备风水宝地,曾委嘱弟弟曾国荃在老家湘乡曾家祖坟(曾祖父竞希公墓地)周围为其择卜墓地,结果曾家祖坟范围内上好的位置已经用完。

倒是父母的墓地附近有一处,但空间太小,如果将父母的坟地往外移动一下,可空出一大块地来。曾国荃向曾国藩表达了此意,但曾国藩坚决不同意,认为不可以让父母灵魂受扰。后来曾国藩告诉曾国荃,早年办团练时曾在长沙郊外看上了一处地方,遗骨不用再运回湘乡,就安葬在长沙郊外。

而为什么曾国藩会嘱弟弟在竞希公的墓地周边找自己的安息之地,这里又有一个原因。据曾氏家谱,清朝初年,曾氏家族从衡阳的庙山,迁到湘乡荷塘二十四都(今属双峰县)定居,家谱上定称“大界曾氏”。但大界曾氏在曾国藩之前并不发达,世代都是农民,靠种田为生,与科举无缘。一直到了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才文曲星下凡,曾麟书考中了个秀才。到了曾国藩这一辈,奇迹出现了,“大界曾氏”一下子出了多位大人物,直到今天还有很多曾氏名人,甚至连“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也是曾家女婿,其夫人曾宪植是曾国藩直系后人。当时便有风水先生传,曾国藩的祖坟(曾竞希)埋到了风水宝地上。

曾竞希死时曾国藩才5岁,葬在荷叶镇神冲太西冲。当地人传称,曾竞希的墓地是块“金鸡”。前有小河环绕,后面是一狭长的山地,像鸡脖。再后是一长圆形的山丘,像鸡身;长圆形山丘两边,各有一块底矮的扇形山地,像鸡翅,曾竞希的墓穴正好选址“鸡头”。传说,曾竞希葬后次年春天,当地连下了三天大雨,山洪大暴发,“鸡头”前面田里的庄稼、泥土都让水冲走了,田地积满白沙细石。有好事的风水先生便称,曾竞希长眠的宝地显灵??“金鸡啄白米”,曾家将显贵,嘱曾家保护好这墓地。

其实,曾竞希的墓地形势就是中国古人喜欢择葬的“四灵”(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地,“金鸡啄米”不过是附会之说。虽然曾竞希墓地传奇是附会之说,但曾家后来确实显贵了,曾国藩考中了进士。所以,曾国藩嘱弟弟给他在曾祖父的坟地附近找自己的归葬处,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曾国藩下葬金盆岭后并没有长久安息,实际上仅是暂攒。葬后两年,曾妻欧阳夫人去世,长子曾纪泽遂将父亲迁葬,与母亲合茔于善化县湘西伏龙山之阳,即今望城县坪塘镇桐溪村伏龙山南。此处墓地据说是清朝廷出费用,派堪舆大风在其故里寻访得来的风水宝地,后来此山易名狮子峰。

图:曾国夫妻绣像

曾国藩现在的墓地,距坪塘镇中心区约4公里,距离长沙市城区潇湘大道、绕城高速、岳麓大道三干线主匝道约为2公里。曾墓原先建筑规模很大,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分为墓冢、墓围、拜台、平台、神道、牌坊、墓庐、碑亭8大部分。墓冢为三合泥拌碎石,混合糯米汁封死,上铺砌花岗石,呈半圆形,底径5米,残高2米。茔地以花岗石墙围护。墓后立碑三通,白玉石碑心,主碑高3米,宽2米,刻楷书碑文“皇清太傅大学士曾文正公一品侯夫人欧阳夫人之墓”(见下图)。附碑均为龙纹浮雕,墓前有拜台,祭坪约50平方米,东西各立石阙一个,分别刻“曾太傅墓东阙”、“曾太傅墓西阙”字样,石梯通道沿桐溪寺围墙而下,与墓庐相连,通道边有石马、石狮、石虎及翁仲各一对。距曾国藩墓约60米处立有“太傅大学士毅勇侯曾文正公神道碑”,系大学士李鸿章撰、翰林黄自元书,叙述曾国藩生平功绩。

实际上,目前大家所见的曾国藩墓为后来修复的,原墓早就被毁。曾墓被毁既有盗墓贼所为,也有“文革”期间的红卫兵所为。据当地文管部门透露,比较重大的毁墓事件在1949年后先后有过三次,直到1993年曾国藩墓被确定为当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情况才有所改变。1996年,曾墓又被公布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曾国藩墓在民国时期也受到重点保护,曾家也颇用心,曾用20亩良田,聘请当地一户周姓人家为守墓人。因为是清朝重臣,其墓地也不让人随便进出。据说凡五官不全的、放牧的、要饭的,都不允许进入墓地,附近不让放猪放羊。但在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曾墓遭到了严重破坏。

图:曾国藩墓碑

第一次毁墓事件发在1950年代大陆“农业合作化”时期。在“破四旧”运动中,除墓冢、墓桌外,其他地面附属建筑悉被破坏,精美的条石让附近村民搬回家建房子砌猪圈,桐溪古寺也在此时消失了。第二次破坏则发生在“文革”期间,墓地上的石马、石狮、石虎及石翁仲被推倒,砸碎。当时红卫兵打算挖开墓穴,但因为曾墓是用三合泥拌碎石、糯米混浇而成,非常坚固,使用炸药也没有能把墓掘开,(一说掘开后棺未能开)。

影响最大、真正破坏到核心墓穴的一次事件,则是盗墓所引起的,发生于1989年冬天。

当时,“万元户”概念流行,要想富,去盗墓。曾国藩的墓就是在这样背景下,被盗墓贼盯上的。据当地村民回忆,那晚天特别寒冷,刮着大风,不少人早早就钻进被窝里睡觉了。有几位年纪大睡不着觉的村民,围着火盆前烤火拉家常。快到后半夜的时候,从狮峰山方向传来了“轰轰”的响声,怀疑有人在盗曾国藩的墓,因为当时盗墓现象在当地不时发生。当地镇文化站站长王震球、望城县文管所所长余耀国及派出所民警接报后,立即赶到墓地,在现场还能闻到很浓的火药味,现场还有盗墓贼逃跑时丢弃的钩子、绳索、手套等盗墓工具。

墓上有直径达一尺多的盗洞,明显是用火药刚炸开的,现场还留有燃烧后残存的导火索。因为曾墓十分坚固,盗墓贼多次爆破,也仅炸开了一个很小的盗洞了。但此盗洞打得准确异常,正在盗墓者习惯下铲的棺头,不应该是盗墓新手所为。

图:2008年初山东省即墨市温泉镇西石桥汉墓上发现的现代盗洞,取法古代方形盗洞

从盗洞往下望,可以看到黑色的棺材。曾的棺材是用上等楠木做的,材质好。盗墓贼在成功挖到棺材后,却未能将棺材揭开,仅在上面弄出了一个小洞。此小洞是用火烧了很长时间才烧出来的。在火烧之前,盗墓贼应该想尽了各种办法。由于棺材上的洞口太小,盗墓贼只好用铁钩子从棺材钩随葬品。由于曾的棺材内塞有大量的灯草,随葬品在下面,盗墓贼只得先钩出灯草。

在盗墓现场,人们发现了一顶清臣的官帽,此帽做工十分考究,系用上等蚕丝织成的,黑色。专家判断,此帽应该是盗墓者钩出来的官内之物。这顶官帽很值钱,为什么会丢在现场不带走?分析可能是是盗墓贼逃得太急,没有来得及带上;再是没有看上这“破帽子”,只图金银财宝。这项帽子目前并没有存于世上,当时被重新放回了曾的棺内。

盗墓贼到底从曾国藩的墓内盗走了多少文物?目前不得而知,但专家根据盗洞很小的情况推测,盗墓贼只是钩走了一部分棺内之物,且都是小件,大部分随葬品并没有被盗走。当地官方在事发后次日上午,便安排人员用钢筋、水泥将盗洞封死。曾墓被盗,当时影响很大,时湖南省省长熊清泉在上呈的曾墓被盗上报材料上批示,“如经查实,对盗墓者严惩不贷”。但因为线索不全,当年到底是谁盗了曾国藩的墓,至今没有侦破,成了一桩盗墓迷案。

曾国藩墓造价很高,用三合泥拌碎石、糯米混浇而成,在修建时已考虑了反盗墓。还有传说,目前大家所看到的曾国藩墓是“疑冢”,葬有尸首的墓室被挪动了位置,另葬他处,以防止盗墓贼光顾。而且,为了防止工匠泄密,工匠“集体消失”了。筑墓时整个山头都是民工,可是快到墓室修好,这些人一下子就不见了。当时就有传言,清朝廷将这些工匠秘密杀害了,或是发配到不知名的远方。

但不论如何反盗墓,只要墓中有值钱的东西,盗墓贼总有办法将墓盗开的,所以,只有“裸葬”才是最高超的反盗墓招数!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