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君雷:汉风番俗——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形成的考古学观察
2016-07-10 郑君雷、王腾飞 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

暑期学校的第二天——7月5日下午,由郭立新教授主持,中山大学人类学系郑君雷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名为《汉风番俗——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形成的考古学观察》的讲座。
讲座分为三个部分:西汉帝国岭南边疆的社会生活面相、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形成的诸形态、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形成的历史意蕴。
首先,郑君雷教授以岭南地区作为西汉边疆地区的一个代表,从考古材料出发,通过自然环境、历史文献、考古学材料、民族与民俗等方面介绍了该地区汉文化的形成。郑教授介绍,岭南地区地理特征异于中原,考古学文化别具一格,居民体质上为典型的古华南类型,具有面向海洋的文化特质,显示出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同时,在西汉中期及以后的岭南的考古学文化中,比较显著的见到了许多来自中原的文化因素,如五铢钱、卷云纹及草叶纹铜镜等,中原常见的熟铁产品在岭南能够找到其冶炼设备。郑教授指出,岭南南越国的统治阶层是由越化的汉人与土著越人构成,由此引导的南越国文化实质上是一种越汉混合的新型越文化,这类族群集团可称为“次生越人”。岭南汉文化的形成建立在汉越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南越国文化交融的大趋势是“次生越人”的形成和发展壮大。为了强调这一历史特征,郑教授将岭南地区称为“汉文化形成的次生类型”。
其次,郑教授将西汉帝国边远地区分为九大地区,对除岭南外八大地区进行逐一论述。郑教授指出,西北朝鲜青铜时期以来的社会发展脉搏与辽东地区同节奏、共呼吸、相始终,几近浑然一体,如影随行,因此可称为“汉文化形成的伴生类型”;辽西辽东地区的西汉文化是在故燕文化基础上
发展而来的,因此称为“汉文化形成的土生类型”;北方长城地带由于居民和田卒来自内地,其文化面貌与中原颇为相似,因此称为“汉文化形成的移民类型”;河西河湟地区由于其在汉代特殊的军事和政治意义,其独特的文化面貌可总结为“汉文化形成的军戍类型”;巴蜀地区在战国中晚期至秦代就已经比较深刻地受到了秦文化的影响,西汉初期巴蜀的汉文化是在续接秦文化深刻影响和持续作用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因此称为“汉文化形成的续生类型”;云贵高原地区由于汉王朝主要以羁縻方式对其进行统治,其文化面貌可称为“汉文化形成的羁縻类型”;东南沿海地区由于汉文化对其的影响有限,是中原文化体系和百越文化体系共同塑造而成的,因此称为“汉文化形成的共生类型”;关于西域地区,郑君雷教授认为西域并未形成一个整体性的汉文化板块,亦未成为汉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
然后,郑君雷教授深刻地指出,中国的历史边疆可以划分出四个轮廓,“萌芽轮廓”是秦汉帝国形成以前的边疆,基本地域在春秋外围封国至战国诸侯开疆拓土的范围。“基础轮廓的内圈”扩展至北方长城地带、半月形文化传播地带和珠江地带,西汉至明清中央直接控制的本土地域一般在此范围;“基础轮廓的外圈”,包括现今中国版图及蒙古国,为前清版图中包含羁縻体制的历史疆域;“外延轮廓”指现今边界以外的一些地区,在历史上与内附民族或中原政权保持着紧密联系,或与现国界内某考古学文化构成统一整体。这四条轮廓是一个具体的、灵活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段中发生变化的疆域概念。
最后,郑君雷教授热情地回答了在座学者与同学们的提问。
(执笔 王腾飞编辑 江俊伟)
罗志田:那些品质较差的论文得以发表,恰是经过“外审”的
原题《专家审稿制下坚持学术刊物的主体性》来源:浙大蒋研中心很高兴专家审稿问题能有一个专门的讨论机会,这个问题的确到必须探讨的时候了。匿名专家审稿是一项外来的规则,我自己从1999年起,曾多次撰文呼吁学术刊物实行这样的审稿制;但在各刊物广泛推行匿名专家审稿制后,又深感我们的学术期刊和学者都还不很适应这一制度。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41:190001秦始皇的秦兵马俑 为啥说他们很诡异?(诡异兵马俑)
秦始皇的秦兵马俑里被传说每一个都有活人。陕西西安的兵马俑绝对算得上是我国的一个奇迹,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哪个奇迹能够真正的超越兵马俑,在有不少的专家在专门的研究兵马俑,但是有不少人都在说是非常的诡异,解释兵马俑是用泥土制作出来的检查,那为什么又会说很诡异呢?兵马俑的制作我要新鲜事2023-07-03 21:39:420000考古学家透露秦始皇陵内藏奇怪生物,所以一直不敢挖掘
中国最为著名的皇陵秦始皇陵,自发现40多年以来,仍然没有挖掘的迹象。更让人不解的是,秦始皇陵早已没有了以前那样坚固,可就是没有一个盗墓贼光顾。一位考古学家透漏说,不是他们不想挖,而是秦始皇陵里面有一种奇怪的生物,而且数量庞大。仪器进不去,也不知道是什么怪东西。但是他们猜测,秦始皇陵里应该布满了蝙蝠。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3:02:070000瓜评十大考古:探寻陕西人的夏都——太平遗址
#历史开讲#进入全国十大考古评选终评的22项考古项目中,地下文物大省陕西有三项入选,其中这几年最火最受人关注的便是西安太平遗址。一处在陕西民众心目中可以和陕北的石峁遗址相比肩的遗址,一处被一些陕西人认为可以超越二里头的遗址,一处寄托陕西民众探寻夏都的重要遗址。如果剖去这些地方情结,太平遗址也绝对是一个相当重磅的大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9:22:370001免费阅览全文影像!国家图书馆等6家单位联合发布古籍数字资源
1月4日,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天津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苏州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等6家单位,在线召开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会。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古籍办副主任杨芳,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分别致辞,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主持会议,专家学者代表、联合发布单位代表、部分新闻媒体代表等参加会议。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