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初次来华盗宝想出鬼点子,和尚扮成“花姑娘”,以蒙混路人
日本人第一次到西域盗宝真相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上一篇说了日本人在西域“探险”时写下的“盗墓日记”。这一篇继续讲日本人在华盗宝史,来说说日本早期组织人员到西域探险的经过。最早被大谷探险队派遣来华的日本人名叫橘瑞超。当时,为防意外,日本人想出一个鬼点了,让秀气的橘瑞超扮成“花姑娘”,玩美人计,蒙混路人。

图:橘瑞超
橘瑞超(1890—1968年),原名橘曜弘,日本净土真宗本愿寺派僧人,兴善寺住持、探险家,两次带领“大谷探险队”,进入中国腹地“探险”,在楼兰附近一个废墟发现著名的“李柏文书”,著有《中亚探险》《新疆探险记》和《新西域记》。
盗墓事迹:1908—1914年(光绪三十四年至民国三年)间,先后与野村荣三郎、吉川小一郎等,在中国西域盗掘古址、古墓,盗得大量中国文物。
在近代西域探险、考察热中,日本人并不是最早的,但反应并不慢,不甘落后,更为疯狂。日本人利用对中国的熟悉和了解,通过民间、官方等多种方式,进入西域,盗取了无数中国文物。

图:橘瑞超(左)与敦煌房东合影(1912年)
其中,最著名的是僧人大谷光瑞组织的“大谷中亚探险队”。在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至1914年(民国三年)间,大谷探险队先后3次组队,深入中国西北腹地,进行一系列所谓探险、考古活动,盗掘了众多古遗址、古墓葬,连古尸都不放过,偷运回日本国内。
第一次来华盗墓时,据传,为了避免身份暴露,和尚出身的主力成员橘瑞超,竟然装扮成“花姑娘”,实施“美人计”组织中亚探险。
大谷探险队的组织者名叫大谷光瑞,他家世显赫,是日本净土真宗西本愿寺第21代宗主大谷光尊(明如上人)的长子,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日明治三十六年) 继任,成为第22代宗主。大谷光瑞与不少民国要人有交往,1913年 (民国二年),在孙中山的推荐下,还当上了刚成立不久的中华民国政府顾问。

图:大谷光瑞
大谷光瑞曾游学伦敦,与探险家、西域盗宝人斯文·赫定、阿尔伯特·冯·勒柯克一样,都是著名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成员。斯文·赫定在中国西域“探险”成功,刺激了大谷光瑞。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日明治三十五年),大谷光瑞组织了第一支“中亚探险队”,进入中国境内“寻宝”。
随行成员有渡边哲信、堀贤雄、本多惠隆和井上弘圆,加上他本人共5名队员。当年8月,探险队从伦敦出发,取道俄国突厥斯坦,进入中国新疆境内。他们每到一地,只要是古遗址,就要乱挖盗掘一通。渡边哲信在《在中亚古道上》中称:“该发掘的地方也都发掘过了。”
1904年(光绪三十年,日明治三十七年)5月,渡边哲信和堀贤雄携带盗得的大量中国文物回国,结束了大谷探险队的第一次中亚探险活动。

图:大谷探险队在新疆库车苏巴什古遗迹发掘
第一次的成功,令大谷光瑞很兴奋。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日明治四十一年)日俄战争刚结束,大谷光瑞便组织了第二次探险。这时候,后来成为日本著名探险家的橘瑞超出场了。
日本僧人是允许结婚的,橘瑞超生于1890年(光绪十六年,日明治二十三年)1月7日,父亲法名“秀圆”,是名古屋西本愿寺派所属真广寺的住持,橘瑞超就降生在真广寺中,母亲名志,橘姓,橘瑞超随母姓,幼名曜弘。“橘瑞超”一名,是他被大谷光瑞看中后改名的,嵌了一个“瑞”字。
橘瑞超当时仅18岁,探险队就由他和24岁的野村荣三郎一道率领。选择一个大孩子做领队,也足见大谷光瑞有非同一般的冒险和赌博精神。其实这首先是由于橘瑞超绝对的忠诚,再是与斯坦因、斯文·赫定等西域探险家一样,橘瑞超也有语言天赋,且性格坚强、沉着机智,这正是探险家所需要的。

图:日剧剧照

图:男扮女(网图)
还有一种说法是,大谷光瑞派出橘瑞超玩“美人计”,以减少意外。橘瑞超虽然是男人,但当年长得很秀气,外表像个女孩子。考虑到探险途中,极有可能遇到的就是强盗,让他装扮成“花姑娘”,以蒙混过关。原来想,中国男人都会怜香惜玉,说得俗一点,男人都好色,再凶残的强盗看到楚楚可怜的“美人”,想来也会心软的,于是大谷光瑞想出了这个鬼点子。
但是,大谷光瑞的“美人计”,最后并未派上用场,因为一路上橘瑞超没有碰到强盗,倒是因为路途凶险,“花姑娘”几乎自毙于沙漠,这个下面文章会详聊。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提倡无负担阅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事先联系作者!作者微信:nifangliu
声明:转载须征得本头条号作者同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三二一,上链接!《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出版
《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编者: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1月定价:600元订购二维码:目录荐言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4:57:400000李学勤:《周易》与中国文化
本来参加这个会我想谈一个非常专业性的题目,因为今天是第一场报告,作为开场锣鼓,不能够唱太专业的戏文,我想就谈几个大家可能比较感兴趣的问题,题目都很大,恐怕与我要讲的实际内容有些不相称。谈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谈一下易学在中国文化领域中的地位;第二个问题,谈一下易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第三个问题,谈一下孔子对易学的最大贡献。围绕这三个问题谈一些感想性的说法,错误不妥之处,希望各位批评指正。0000近千年的红色棺材 开出龙泉窑青瓷(墓中瓷器)
红色棺材里是一个没有名字的老太太。2018年的冬天,在江苏常州的一处污水改造工地,工人们无意中发现了一座宋元时期的古墓。常州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得知消息以后,立马赶到了现场。当专家揭开覆盖在古墓上的木板以后,一口巨大的红色棺材赫然显现在大家面前。为了保护墓主人和棺内可能存在的文物,专家决定将这口棺材整体打包,送回实验室进行室内开棺。棺材液体我要新鲜事2023-04-09 20:37:340000黄文弼:楼兰国历史略述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51:240000没名作者怎么推销自己作品?西晋畅销书作家左思这么干的,很成功
古代的名人效应和行为艺术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聊了古代炒作现象(见《炒作并非现代创意,吕不韦使用一种手段,成功推广了《吕氏春秋》一文),其实古代比现代人会炒作,现代不少包装和营销手段都是古人玩剩下的。比如现代人喜欢使用的“名人效应”。仍以文化产业来说,拉名人是常规包装自己的手段。著名的《三都赋》就是这样,当初借用名人的影响力,成功炒作出来。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25:5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