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遇怪事,装满财宝的棺材盖竟未封死,棺内仅存头发,尸骨呢?
原题:李品仙寿春挖宝案(续)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上一篇说了李品仙这位集团军总司令,调3个运输连前来安徽寿春挖宝,仅与网友聊到士兵将棺材挖出来这地方。见棺后又发生了什么,挖到什么宝物?这篇就来聊李品仙的盗得宝物清单。令人不解的是,参与盗墓的参谋长何宣,指名要走了楚王的棺材,连同分得的其他宝物,悉数送回了湖南益阳老家。这棺材后来怎么处理的,至今没有下文。

图:汉墓现代考古发掘现场,图为起吊棺椁
⊙楚王墓“椁内九室”
挖尽白膏泥后,终于见到楚王的巨大棺椁。这里是墓室的核心,是后来帝王陵地宫的雏形。李品仙的官兵们大开眼界,大家都是第一次见到。邓峙一的回忆文章是这样写的——
“棺材的周围,有约三丈长、两尺方的木条一百多根。当初挖出时,木条都是软的,用手指一按,便有一个深的指痕,一经风吹后,便相当坚硬,不是锋利的钢锯锯不动;不是锋利的斧子,也砍不动。木条的颜色是板栗色的。它们堆成约两米高,排列成大小不同的十字方格。棺材放在木条中央的大方格中。”

图:古代高等级葬法“黄肠题凑”(西汉扬州广陵王墓)
邓峙一不知道,这方格其实是一个个椁室,这正是楚国王室特有的葬具和葬式。
当年楚国丧葬礼仪,王墓要有大型封土堆,墓道一般一至两条,有多级台阶。棺外巨大的木椁一层层套着,长宽多在十米以上,椁内有九个独立的空间,即所谓“椁内九室”。附近还会有大型车马坑,以真车、真马殉葬。早期还会用活人殉葬,有殉人坑。
“椁内九室”,其功能相当于现代三室一厅或四室一厅。每个室都有不同的使用功能,用于摆放不同类别和性质的随葬品。放置尸身的棺材摆在“大客厅”里,就是正中间那个椁室。除了墓室讲究外,随葬品也有讲究。

图:考古发掘出的汉代棺材(清理后)
当年,楚王下葬时必随葬青铜铸造的重礼器,一般必不可少的有九件升鼎(“九鼎”),有的还有成套的各种青铜乐器,如编钟、编磬、铎等,这些东西都放在一个个椁室内。这一制度为后世继承,如近期开棺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大墓,便在主椁室内发现了“九鼎“。
李三古堆楚王墓证实了这个丧葬习俗的存在。
当时仅从一个椁室内,李品仙的士兵便盗出一堆青铜铎、几只大青铜碗、大青铜瓢和许多不知名称的奇形怪状的古物,还有许多颜色鲜艳的红红绿绿的花石。花石的底面是纯白色的,石质又细又坚。

图:青铜铎
从邓峙一所见来看,随葬品已足够丰厚了。但此墓之前已遭乡人严重盗掘,邓峙一所见其实仅是劫后余物。可以想见,如果此墓没有被盗的话,会出土多少宝物。
李品仙的三个运输连士兵,前前后后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才结束了李三古堆的盗掘活动,完成了李品仙下达的“作战任务”。
⊙棺盖未封死疑云
李三古堆到底是谁的墓?早在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古堆首次被乡人挖开后,当时的民国学术界便进行了推测,一致的观点认为这是楚王墓。但到底是哪一位楚王,学者间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是楚怀王,也有人说是楚考烈王。
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则认为是楚幽王。郭沫若在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发表了《寿县出土楚器之年代》等论文,提出了这一观点,其观点如今被绝大多数学者认同。
根据邓峙一等当年盗墓者所见,后来专家推测楚幽王下葬时,确系“椁内九室”,现在还复原了楚幽王的整个椁室。试想,如果不是李品仙将原墓彻底盗毁了,楚幽王墓内一定会有不少新的重大考古发现。
楚幽王的棺材也十分精美。20多年后,邓峙一还记得很清楚。

图:现代考古开棺现场(撬开)
楚幽王的棺材是朱红色的,长约9尺,高约3尺,宽也约3尺,盖上及四周都饰有龙的浮雕,刚挖出时色泽鲜艳如新。但令人不解的是,棺盖与棺体竟然没有用铁钉封死,当时士兵很容易就将棺盖揭开了。
装满随葬宝物的棺材竟然未封死,这简直不可思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棺盖铁钉不封死,棺内的随葬宝物很容易被盗墓贼或心术不端者取出来。难道是负责下葬的人有意为自己日后取宝留一手?还是年代久远,铁钉锈断所致?
棺内四壁是雪白色的,鲜艳如初,没有变异。在棺材里面仅发现了一束头发,楚幽王的尸骨哪去了?推测早已化成灰。身上穿的“龙袍”形状和花纹仍然存在,但提不起来,用手一提便成粉末了。

图:现代考古开棺现场(北魏贵族棺)
将棺材及全部随葬宝物取光后,可能受到帝王陵内的“金井”说法的影响,邓峙一觉得棺材底下可能还有东西,便又命士兵往下挖了约一丈深,一直挖到生土层,觉得不会再有什么宝物后,才让士兵住手。
楚幽王棺材重三四百斤,邓峙一觉得这也是贵重东西,便让士兵将棺材抬出了墓坑。这棺材可不好抬,可以想象当时费了不少劲。后来,棺材随大量的椁木、随葬宝物一起,被运回了司令部。
分赃时,参谋长何宣指名要走了这副棺材,连同分得的其他宝物,由傅笃生押运,悉数送回了湖南益阳老家,这棺材是给他老娘当寿材了,还是改为他用,便不清楚了——反正把死人的棺材动回家,这在盗墓史是十分罕见的,可谓奇葩。
⊙李品仙所获宝物清单
李品仙从楚幽王墓总共盗出“古物150余件”。笔者根据邓峙一的忆述,还原出了一份“李仙品寿春挖宝清单”——

图:楚幽王墓出土青铜簠
铜铎30余个,每个重约1.5公斤不等;
花石70多块,每块长约8寸,宽约3寸,厚约1寸5分,像砖一样;
大铜碗、大铜瓢数只(不少于4只);
奇形怪状的古物20~30件;
铜鼎3只,每只重100~150公斤,鼎脚铸有浮雕的龙头,鼎的四周也铸有浮雕的龙(棺前出土);
大铜灯台2只,每只重约50公斤(棺前两侧出土);
宝剑1把,长约3尺,剑柄上也有浮雕的龙;
翡翠1只,直径约有1尺,已分裂成两大块,上面雕有花纹。
值得注意的是,邓峙一认为:铜鼎、铜铎、灯台等青铜器中均含有金子成分。邓峙一的理由是,这些物品在晚间都发出点点星光。
这些宝物全部运回李品仙的司令部后,便进行了内部分赃。在民间盗墓团伙中,分赃一般是根据各人地位高低、所起作用和贡献大小来决定的,一般掌门的老大会拿走大部分。按说,从李三古堆挖出的这些东西,应该由李品仙来决定分配,但参谋长何宣很聪明,也懂“江湖规矩”,主动提出分赃比例:只要三分之一,余下的悉归李品仙所有。大头都是李品仙的,李品仙自然没有不同意的,也就没有另拿分赃方案。这样皆大欢喜。

图:楚幽王墓出土展翅攫蛇青铜鹰
盗挖楚幽王墓以后,尝到盗墓甜头的李品仙,准备继续盗掘朱家集附近另一座大墓——楚庄王墓(楚庄王墓一说在湖北省江陵县境内,有学者据此分析,在寿县境内的楚国大冢,可能是楚顷襄王夫人庄氏墓)。但因当时日军已向距寿县六十余里的田家庵、上窑一带发起进攻,第十一集团军下辖的第三十一军、第四十八军正与之交火,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只好暂时放弃了盗墓计划。
没过多久,寿县沦陷,挖宝的事情又让南京政府知道了,李品仙盗墓的野心才不得不收了起来。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提倡无负担阅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事先联系作者!作者微信:nifangliu
新发现 | 良渚早期发展阶段的重要突破——浙江北村遗址考古发掘收获
作者:姬翔陈明辉王宁远2019年4月至12月,因配合瓶窑镇小城市改造凤都路延伸项目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良渚遗址保护区以南进行了大面积的调查和勘探,在距离良渚古城南城墙以南2公里处,发现了北村遗址。北村遗址所在位置北村周边遗址分布图(无聚落组)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1:40:100000关于举办2023年中国文化遗产公开课—全国博物馆讲解员线上培训班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行业主管部门关于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博物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推进博物馆讲解服务质量提升,作为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基地,中国文物报社拟面向全国博物馆讲解员、社教工作者、各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等人员,举办“2023年中国文化遗产公开课—全国博物馆讲解员线上培训班”。此次培训班为公益活动,具体安排如下:一、培训性质本次培训为线上社会公益性公开课。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4:32:08000067年农民山洞捡到西周开水瓶 倒掉3000年美酒 只为当废铜卖点钱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这里曾是春秋战国时期蔡国的都城,也是古代名将吴起的故乡。在这片土地上,曾经隐藏着一件珍贵的文物——一座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一、淅川铜鼎如何被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8-01 18:32:02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冯素弗墓
十六国时期北燕贵族冯素弗夫妇墓。共两座。位于辽宁省北票县西官营子村将军山东麓,这里是冯氏陵园“长谷陵”所在地。1965年辽宁省博物馆发掘。据《晋书》记载,冯素弗为北燕天王冯跋之弟,北燕国的建造者之一,死于太平七年(415)。该墓是十六国时期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对了解当时中原和北方民族的文化关系有重要价值。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7:14:430001秦始皇祖母陵惊现一物 确认为已灭绝新物种遗骸
导语:秦始皇陵一直尚未开启,其中隐藏的秘密未曾揭开。很多人一直想要探索秦始皇墓之谜,但是目前科学条件不允许。甚至有人认为秦始皇和外星人有关系,当然这些都是猜测而已。日前有消息称在秦始皇的奶奶的墓中发现的一具神秘的动物骸骨,这是一种新物种,让人有点意外。秦始皇祖母陵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7:33: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