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真是史上最严考场纪律:皇帝要求搜内裤
原题:史上最严考场纪律有多严?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一年一度的高考季来了。
2015年的考场纪律特严,除不准考生携带除身份证件及准考证之外的任何物品(包括文具)进入考场,考场内设监控探头、增加监考人手外,不少地方还要求考生一律接受金属探测仪的扫描,甚至着装也有规定:“文胸要换成背心,裤子穿松紧带儿的,鞋子最好是一次成型的塑料凉拖”;有的地方还请来了无人机,对考点周围的无线电电磁环境进行监控……堪称史上最严,由此引发广泛的社会热议。

实际上,这些都不算什么。在中国古代,由于科举考试成绩与名利、仕途直接挂钩,作弊现象尤为严重。如何确保考试公平,各朝都有一套相应的办法,其中以清朝的考试管理制度最为完备,其考场纪律才是真正的“史上最严”……
“准考证”上没照片,如何辨识考生?
考试作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找人代考,古称“代笔”,又称“倩枪”、“枪手”。古代由于照片技术尚没有发明,功能类似于现代准考证的“票卷”、“考凭”上是没有照片的,考生凭票入场,枪手很容易混过去。为防止有人钻“空子”,清代考场实行“点名识认”。
所谓的“点名识认”就是点名进场,对其进行辨认,这是考生入场必经的首道关口。入场前,在门外设序进牌,上面写明牌数、省份名次,以便考生认明随行,听候点名识认。
古时的考场称“贡院”,“点名识认”程序在贡院的最外一道“龙门”进行。点名好办,识认不容易,守门人都是随机新换的兵役,不认识考生怎么办?考生要拿出“识认官印结”。
“识认官印结”是古代流行的一种行政文书,上面盖有官印,证明考生身份的真实性,防止冒名顶替。这种文书实际作用是一种担保书,一旦出事,“担保人”跟着倒霉。“识认官”就是担保人,其姓名登记在点名册上,叫到考生时他就出来辨认。
这种办法其实是一种原始的人工“人脸识别技术”,识认官临场辨别无误后会签字放行。万一识认官不到场,除了将其所报的试卷扣除以外,识认官也将被查处。对国子监、府学出来的特定人群的考生,也可由其老师(助教)一类考官认可的人员出来辨认。
需要说明的是,不只考生这样,凡进入考场的人员都要严查,或出示“印结”,或使用专用“腰牌”(临时身份证)。
“枪手”处罚:
嘉庆《钦定学政全书》(卷19)《考试场规·附载律例》:“凡学臣考试,有积惯随棚代考之枪手,察出审实,枷号三个月,发烟瘴地面充军。其雇倩枪手之人,及包揽之人,并与枪手同罪。知情保结之廪生,杖一百。窝留之家,不知情者,照不应重律治罪。倘有别情,从重科断。有赃计赃,以枉法从重论。”

图:明代科举殿试考场,由皇帝亲自主持
没有扫描设备,如何查出作弊工具?
经过识认后,考生还不能进入考场,要经过第二道关口“搜检”。所谓“搜检”就是搜身和检查所携带物品。为了防止考生将作弊资料亦即古代所称的“怀挟”偷偷带进考场,甚至不顾及考生的隐私。
在实行科举取士初期的隋唐时代,并不禁止考生携带考试资料入场。五代后唐长兴年间始定搜检之例,当时规定凡搜出考试作弊资料者不予录取。金章宗泰和元年(公元1201年)出台“搜检法”,这一考场纪律为后来各朝效仿,即使现代考试也不例外。
宋金时期,朝廷对“怀挟”行为开始严打,女真人建立的金国甚至采取“裸检”手段,考生进场前“行沐浴更衣之法”。由于有悖斯文,脱衣解裤等手段并未被严格执行,一直到清代才又重视起来,搜检时连内裤都要搜。
据清《钦定礼部则例》(卷91)《仪制清吏司·乡会试场规》记载,顺天府的乡试和会试考生入场时,在第一和第二两道门分两次进行搜检:“令搜检人役两行排立,士子(考生)从中鱼贯而入。以两人搜检一人,务令士子开襟解袜。”
后来更规定,考生必须穿规定服装。据清《钦定科场条例》(卷30)《关防·搜检士子》,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规定:“凡考试举子入闱,俱穿拆缝衣服,单层鞋底,只带篮筐、小凳、食物、笔砚等项,其余别物令在外留截。如违,严加治罪。”
据《清会典事例》(卷341)《礼部·贡举·整肃场规》,当时怀挟手法五花八门:“或藏于衣帽,或藏于器具,且有藏于亵衣裈裤中者。”清朝最严的一次乡试搜检,出现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在乡试头场,乾隆皇帝派出亲近大臣数人前往监看,当场搜出怀挟21人,在二场搜检时又搜出21人;临时弃考的有2000多人。在考场外,“抛弃的蝇头小卷堆积于墙阴路隅者,更不计其数。”
经过这次检查,清朝的考场纪律更严,对所有可能作弊的地方都作出明确规定,如对带入的食品,“糕饼、饽饽各要切开”。甚至连考生所穿内衣内裤(亵衣、裈裤)都有强行要求:“裈裤绸布皮毡听用,止许单层。”
搜检时,内衣内裤都要搜。曾有人就此举提出异议,乾隆皇帝亲自解释:“设无所别,而一概从宽,则将来裈裤中竟成怀挟之薮矣。”意思是说如果内衣内裤不搜的话,那考生都把作弊资料藏那里——皇帝要求搜内裤,这大概也是史无前例吧!
“怀挟”处罚:
嘉庆《钦定学政全书》(卷19)《考试场规·附载律例》:“凡应试举监、生儒及官吏人等,但有怀挟文字、银两当场搜出者,枷号一个月,满日杖一百,革去职役。”

图:清代考生“小抄袜”
每人一间号舍,如何防交换试卷?
考生过了“识认”、“搜检”两关,下面考生就可入场、领卷,到自己的考试位置,坐下考试了。这下考生可以安心答卷了吗?不是,期间还要稽查。之前进考场的两道程序仅是例行检查,防止考试期间作弊才是重中之重。
古代考场与现代不同,不是一人一张桌子,几十人坐在一个考场,而是每人一个小房间,即所谓“号舍”。清朝共有京师、江南、浙江、江西等17所贡院,这些贡院平时都是关闭的,考试时会派士兵看守、巡查。在开考前,主管部门要安排专人对考场进行一番彻底检查,除了清查安全隐患,最主要是检查预先埋藏在考场内的作弊资料。
从进入号舍考试至交卷,最容易发生的作弊行为是换号、换卷、代考等。考生和枪手都合法入场,枪手把自己做好的卷子换给考生,称为“龙门调卷”。
为严防此类作弊出现,清朝考生坐号的编列都是随机分配的,并有多人现场监视分配。监考人员直接监看对应某舍,姓名登记入簿,“倘有乱号等弊,即将某号原查官参处。”
考生在领试卷时,由换卷官验明卷面。然后按指定通道,进入自己的号舍。进入号舍后,工作人员随即“栅门锁闭”。接下来,监考人员要进行查号,再次核对考生身份,由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等大小考场官员负责,分段严查,按照年龄、相貌逐一核对。
没有特殊情况,考生不能到号舍随意走动。如果乱入号舍,一经发现,立即赶出考场。如果在场内制造不稳定因素,“照例黜革枷示”。
考好交卷也有规定。交卷后,考生仍由规定的通道直接出来,不得任意驻足,偷归号舍,亦不准另入别号。
场内作弊处罚:
嘉庆《钦定学政全书》(卷19)《考试场规·附载律例》:“其越舍与人换写文字,或临时换卷,并用钱财雇倩夹带传递,与夫匠军役人受财代替夹带传递,及知情不举察捉拿者,俱发近边充军。各计赃重于本罪者,从重科断。官纵容者,交部议处;受财者,以枉法论。”

图:清代考生作弊用“夹层鞋”
没有无线发射装置,场外如何遥控作弊?
答题期间,最隐蔽的作弊手段是内外勾结。古代考场与现代一样,一旦开考要全封闭,与外界完全隔绝。现代场外作弊,可以通过无线装置远程作弊,古代没有这些高科技设备,枪手在考场外怎么知道考题然后将做好的卷子递进场内?
由于枪手直接进入考场代考难度很大,危险系数极高,有的家长往往在考场附近给枪手租个房间,在场外替考生做卷子。试卷如何送出递进?考场内外都有士兵把守巡查,即使没人把守,也无法翻墙。贡院一般有三重墙,内外墙都铺以荆棘,以禁攀爬,贡院别称“棘闱”即由此而来。
清《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340)《礼部·贡举·申严禁令》上提到了不少场外“遥控”远程作弊手段:“京城举场附近之地,近科以来,闻有积惯奸徒,窝藏枪手,专为场内代倩文字。而不肖举子,勾通外场巡绰兵役及闱中号军,将题目走漏消息,用砖石等物掷出场外。及文字作成,或遥点灯竿、连放爆竹,或将驯养鸽鹞,系铃纵放,作为记号,预行指定地方,以便关通接递,仍用砖石等物掷入场内,最为积弊。”
场外作弊处罚:
据清《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340)《礼部·贡举·申严禁令》:“届期选派诚实妥干番役,会同五城、顺天府,密访窝留枪手之家,查拿治罪。并于考试届期,凡附近居民,有遥点灯竿、连放爆竹,及举放鸽鹞、抛掷砖瓦等弊,即严行拿究。并先出示严禁,以杜内外勾通传递文字……”(本文纸质版首发《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文史”倪方六独家专栏“一方钩沉”版,2015年改每周四出版)
中国56个民族图腾与服饰
苗族哈尼族德昂族独龙族仡佬族瑶族土家族侗族朝鲜族赫哲族保安族裕固族蒙古族回族土族布依族阿昌族普米族黎族门巴族俄罗斯族基诺族怒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水族壮族布朗族畲族锡伯族达斡尔族乌孜别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仫佬族毛南族彝族满族景颇族拉祜族京族纳西族汉族白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珞巴族0000玛雅文明是哪个级别的文明(一级文明或者高级文明)
根据文明进行分类,玛雅文明属于其中的高级文明或者是一级文明。玛雅文明主要分布的地域按照现在的地名进行划分,位于墨西哥东南部、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国家以及危地马拉的丛林文明。我要新鲜事2024-04-01 17:42:550006洛阳找宝人为何看看土就知道地下是否有宝?说出来你不得不佩服
原题:洛阳看土秘诀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为什么搞考古的要向盗墓者学习,就是这个原因。我在写作《民国盗墓史》时,访问了国内不少找宝人,他们的经验之谈足够我写三五本盗墓小说。我在想,如果哪一天不研究历史了,我就开始写小说,把这些年考察盗墓时遇到的人,做过的事情,听到的故事……一一写出来,与我的读者分享。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29:180003楚墓突现12个盗洞,考古队气得无语,5个月后却挖出1000多件文物
河南省上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隶属于驻马店市。在古代,这里曾是蔡国的故地,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上蔡县的地底下埋藏着很多古墓,这些古墓见证了这里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然而,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却经常成为盗墓贼的目标,遭到非法盗掘和破坏。我要新鲜事2023-04-15 21:54:380000新发现 | 山东邹平新西村发现战国至汉代墓地
作者:邢琪颜奕曹帅2020年5月,为配合小清河复航工程,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对新西村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该墓地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九户镇新西村西北约200米处,地处小清河北岸。本次考古发掘共计清理战国至汉代墓葬56座,出土陶罐、陶壶、铜镜、铜铍、铜带钩、铜钱等文物。墓地航拍照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2:24: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