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江湖:川大考古六十载的砥砺之行
在最新一轮的软科学科排名中,川大考古凭借三星堆考古、西藏考古和科技考古等方面的优良表现,仅次于北大位列第二,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川大考古这六十余年的砥砺前行。
壹·恰如日方升(1960年以前)
百废待兴之时,川大考古恰如日方升。
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川大考古就已经在华西大地上落地生根;
课程开设、教研组成立、田野考古、教学实习......
回首来路,无一不蕴含着先辈们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1937年,冯汉骥受聘四川大学史学系教授,讲授考古学。徐中舒应中英庚款委员会与四川大学合聘,任四川大学教授。

1952年,成恩元为历史系历史专业52级学生开设《考古学通论》课程。

1958年,历史系成立考古教研组,冯汉骥任主任,张勋燎任秘书。

1959年,林向从历史专业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考古学研究生,由冯汉骥指导,这是川大考古专业培养的第一名研究生。

贰•兼夙兴夜寐(1960-2000年)
1960年,随着考古“专门化”的设立,来自全国各地的13名学子成为首批考古专业学生,标志着四川大学考古专业的正式建立。
此时的川大,大师云集,名家荟萃。课程体系逐步建立,田野考古工作渐次展开,交流合作初见端倪,这是川大考古人夙兴夜寐迈出的坚实步伐......
1960年9月,我校正式设立的第一届考古专门化,标志着川大考古学专业正式建立。

1962年,为系统而规范地进行考古学专业教学,考古教研组设立了相应的课程教学小组,担任课程教学的主要教师有杨建芳、林向、马继贤、童恩正、张勋燎、宋治民等。


1964年,博物馆划归考古教研组代管,马继贤开始负责博物馆日常工作。

1972年,国家教育部批准在我校历史系恢复设置考古学专业,将考古专门化正式更名为考古学专业。

1978年,考古学专业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20人。这是普通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恢复后我校考古学专业招收的首届本科生。1978级考古专业本科毕业合影

198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在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设立博士点(含考古学和古文字两个研究方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批准徐中舒为第一批博士导师,是西南地区唯一的考古学博士授位点。

198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四川大学历史系设立博物馆学专业,其教学、科研由考古学专业管理和执行。

· 1990年,获准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格。
· 1995年,包括考古学、博物馆学专业在内的川大历史学科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历史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 1996年,考古学专业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叁•正方兴未艾(2001-2020)
迈入21世纪,川大考古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川大考古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开展一流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创建与国际交流合作。
多元、创新、包容,川大考古人始终践行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
· 2001年,历史文化学院设立考古学系,下设考古学、博物馆学两个本科专业,标志着川大考古及博物馆学在学科建设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2002年,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被评为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 2004年,考古学专业作为教育部“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平台、“南亚与中国藏区”平台的重要支撑学科。
· 2006年,建成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同年11月四川大学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共建成都金沙遗址考古教学实习基地。

2008年,四川大学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获准成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2010年,四川大学考古系获批文博专硕学位授予权。
· 2011年,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被教育部核准为考古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 2012年,四川大学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检查验收,成为全国仅有的4个国家级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之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同年考古学系获准新增考古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3年,由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四所高校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组建的“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在西安举行签约、揭牌仪式。

· 2016年,考古学系参加的四川大学人文社科综合大学生“双创”实验中心入选国家发改委文化传承与创新分中心“双创”平台,升级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 2017年,斯里兰卡国家遗产局局长、凯拉尼亚大学校长等来访,三方签订共建曼泰港口遗址考古实习基地协议。

2018年,考古学专业入选四川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双一流”)“区域历史与边疆学”的重点建设专业。同年4月,考古学系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合作共建“中美亚洲山地考古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

2019年,四川大学-哈佛大学“古蜀文明考古遗址研习营”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举办。

2020年,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围绕“古蜀文明传承保护工程”、“考古中国”、“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等重大项目开展协同攻关。
古代帝王用活人殉葬 这些人能活多久?(残忍制度)
古代给帝王殉葬的人在地下活不过一天。自从人类有了一定的智慧之后,逐渐诞生了文明,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独一无二有权利的人。在古代的封建王朝,但凡有帝王去世,他除了会修建很大的坟墓之外,还会找很多人给自己陪葬,希望这些人在阴间还能够被自己继续统治。活人埋葬我要新鲜事2023-03-06 18:07:000000北京大妈带万元大钞鉴宝 价值超400万(万元大钞)
北京一个大妈带着家里传下来的万元大钞最后鉴定价值460万人民币。在大多数人的印象当中,人民币的最高面额也不过只有100块而已,但是在2019年有一个来自于北京的大妈拿着一张万元大钞上了一个鉴宝节目,因为大妈手里的这张纸币是他们家一代一代传下来。据说是非常的珍贵,当时他家需要不少的钱,所以大妈就想着看看这个。纸币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就可以把它卖掉换点钱。万元大钞我要新鲜事2023-12-08 19:27:130002《夏商时期古冀州的考古学研究(文化谱系篇)》后记
小书的基本内容,源自博士学位论文《夏商时期古冀州之域的考古学研究》绪论与前五章部分的增订,主体内容是以陶器构建古冀州及邻境区域的考古学文化年代谱系,学位论文涉及生业技术、墓葬、聚落、人群关系的章节,后续匡谬增删,再俟求教。《夏商时期古冀州的考古学研究(文化谱系篇)》书影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49:460000漫谈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