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盘龙城遗址
商代中期城市遗址。位于湖北省黄陂县叶店。年代约为公元前15世纪前后。据发掘资料,此地最迟在商代二里岗下层(见郑州商代遗址)时已有居民,至二里岗上层时发展迅速,修筑上、下两层宫殿,并与上层宫殿同时修筑城墙,到商代后期急剧衰落。遗址于1954年发现,1974、1976年湖北省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进行较大规模发掘。这一发现对了解商文化的分布、城市性质、宫殿的形制和建筑技术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 遗址位置示意图
城址概述 古城位于府河北岸高地偏东南部。平面略呈方形,南北约290米,东西约260米,中轴线方向为北偏东20°。城垣至1954年保存还比较完好,四面中部都有一缺口,可能即是城门。现今南、西垣及北垣西端尚存有高出地面约1~3米的夯土残垣。城垣的夯筑技术近于郑州商城,是以每层厚8~10厘米左右的夯土筑出主体,内侧又有斜行夯土用来支撑夯筑城垣主体时使用的模型板,说明用立柱加夹棍并以绳索固定模型板的夯筑技术尚未出现。推测城垣原为中间高耸而内侧有斜坡以便登临,外侧较陡以御敌。城垣外有宽约10米、深约4米的城壕,壕内侧往往高出外侧1米以上。在城南壕沟底部曾发现桥桩的柱穴,可知当时是架桥通过的。在城北和城南有2处居住遗址,城东分布有当时的墓地。

▲ 宫殿基址F1
宫殿基址 城内东北部高地上有宫殿基址。下层宫殿建在生土上,营建上层宫殿群时,则先将东西60米以上、南北约100米的地段平整,筑成高数十厘米至1米以上的大型夯土台基,再在上面修筑宫殿。已发现3座前后并列、坐北朝南的大型宫殿基址,其中的1号、2号基址已经发掘。1号基址长39.8米,宽12.3米,有高出地面20厘米以上的夯土台基,台基上部已遭破坏,但建筑物的柱穴与墙基仍基本保存。台基四周的外沿各有一排大檐柱穴,东、西两侧各5个,南边20个,北边17个,前后并不对称,推测当时可能在柱头架檐檩,再在其上架设大叉手以承托脊檩和房顶。房顶苫茅草。檐柱径达半米左右,埋在深70厘米的地下,底有大石块柱础。檐柱前部两侧有直径较小、埋得较浅的挑檐柱穴,可知房顶是出檐的。整个建筑面宽38.2米,进深11米。中心为四间横列的居室,四壁都是木骨泥墙。四室通面宽33.9米,进深6~6.4米。中间二室面宽略大,各室南面各有一正门,中间二室北壁又有后门。在四室与檐柱之间,形成一周宽敞的外廊。有人把它复原为一座“茅茨土阶”的“四阿重屋”,即四坡顶重檐的木构建筑物。2号基址南距1号基址13米,建筑技法相同,但檐柱前后左右对称,估计顶上的梁架结构当比 1号基址整齐。因基址破坏较甚,各室原来有无木骨泥墙间隔已不能确定。从周代以后的“前朝后寝”的宫廷建筑制度考虑,2号基址可能是只有一个大厅的“前朝”部分, 其北面的1号基址则是“后寝”部分,在这个基址的西侧还发现有陶管相接的排水设施。

▲ 宫殿复原图
墓葬 在城南的王家嘴,城北的杨家湾,城西的楼子湾和城东的李家嘴等地,皆有商代的文化堆积,但不见大型建筑基址,当为一般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后三个地点有许多商代二里岗期的墓葬,随葬青铜器的贵族墓则主要集中在李家嘴一带。

▲ 陶尊

▲ 铜鼎

▲ 铜觚

▲ 铜钺

▲ 铜盘

▲ 铜斝
已发掘的10多座墓可分为3类:①李家嘴的大贵族墓。如李家嘴2号墓,墓口为3.67米×3.24米,残深1.41米。有精致的雕花木椁,外壁阴刻饕餮纹和云雷纹,阴线内涂朱,余者涂黑。椁内有棺。底有腰坑,原有殉人或殉狗,但骨骼已朽尽,不能辨识,只剩被打成三截的大玉戈。雕花木椁之外另殉3人,其一被肢解;一为小孩;另一成人有刀、锛、锯、凿等青铜工具和铜镞随葬,大概是手工奴隶。墓主的随葬品有鼎、簋、甗、鬲、圈足盘、小盘、罍、盉、斝、觚、爵等青铜礼器23件,还有钺、戈、矛、刀等青铜武器和戈、笄等玉器,陶器有鬲、罐、大口器及印纹硬陶的尊、瓮等。铜器的形态及纹样属典型的二里岗上层风格。该墓是商代中期规模最大、随葬品最多的墓葬之一,墓主的社会地位应是较高的。②楼子湾一带的普通贵族墓。 墓圹长2.6米、宽1.2 米左右,皆有棺、椁和腰坑,腰坑内殉狗一只。随葬品为青铜的鼎、斝、觚、爵、鬲等,但每个死者只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另外往往有戈、镞、斧、锛等青铜武器、工具、石镰等农具,鬲、缸等陶器和尊、瓮等原始瓷器随葬。③杨家湾一带的平民墓。墓圹窄小,往往宽仅40厘米,长 2米左右,有棺无椁,但有殉狗的腰坑。随葬品主要是很少的陶器,有时也有1件小型青铜礼器如爵。

▲ 石斧
历史地位及文化性质 遗迹的分布状况表明,城内仅有宫殿,具有宫城性质;城外则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反映这一古城尚属早期城市的形态。盘龙城遗址在城墙的夯筑技术、埋葬习俗、陶器特征、青铜工艺、玉器风格等方面,均同黄河中游的二里岗上层文化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而宫殿的营建手法则同偃师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安阳小屯宫殿基址的建筑技术属于同一个传统,这证明商代中期时商文化确已分布到此地。但这里红陶缸的比例远远大于黄河中游,说明仍具有自己的特色。同处长江中游的湖南石门皂市、江西清江吴城等同时期的遗存,虽曾直接或间接受到二里岗上层文化的强烈影响,但皂市遗址中的大量灰白陶和吴城遗址中的大量印纹陶,均系本地原有早期文化因素的继续。而盘龙城遗址的内涵,则基本为二里岗上层文化因素,属商文化系统。此地大概是商人在长江之滨建立的一个重要方国。
仙人台邿国贵族古墓 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位于五峰山以南的长清县北黄崖村,距离仙人台只有三四公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点。这座遗址位于南大沙河边的三级台地上,具有典型的河旁高台特点,这种位置有助于防止洪水的侵袭。这片土台子几千年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从未将它视为特别之处,甚至在上面开垦出农田种植庄稼。1975年的一个秋天,一个村民带着镰刀来到仙人台,准备砍树枝,他在用镰刀砍土地时,听到了金属相撞的声音。这个村民意识到土地下可能埋藏了东西。我要新鲜事2023-08-31 19:18:170000李伯谦:长江流域文明的进程
0001104册珍贵古籍获新生,“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成果展”在国家图书馆开幕
2023年5月16日上午,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公益三方联合主办的“同心护珍宝聚力续华章——‘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成果展”开幕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2:15:100000西周三晋玉器之呦呦鹿鸣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35:000000植食恐龙:鸭嘴龙 化石遍布北美(头顶长有夸张冠饰)
鸭嘴龙是一种鸟臀类恐龙,诞生于白垩纪的晚期,最大的特点就是头顶长有突出的冠饰,而且吻部是较宽的鸭嘴状,鼻孔朝天。鸭嘴龙算是北美洲最早挖掘的翼类恐龙,在加拿大北部的一具鸭嘴龙化石也是目前全球最北的恐龙化石,最大的鸭嘴龙身长可达22米左右。鸭嘴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9:25:5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