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郑州商代遗址

商代中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城内及郊外,总面积达25平方公里。1950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发现,同年起由安金槐主持发掘。1959年出有考古学专刊《郑州二里冈》。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公元前1500年左右,早于安阳殷墟,因此它的发现对认识商代中期文化的特征及研究商文化的渊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分期郑州商代遗址的文化遗存以在二里冈发现的最早,也最具代表性,所以一般称之为“二里冈期商文化”。根据该地点的地层堆积与包含物的差异,二里冈期又包括二里冈下层与二里冈上层早晚两期遗存。在郑州人民公园发现二里冈期遗存被压在殷墟文化层之下,证明二里冈期商文化的年代要早于殷墟。此外,在南关外、洛达庙等地,还发现了早于二里冈期的南关外期与洛达庙期商文化,后者是与偃师二里头遗址三、四期遗存相当的早商文化遗存。但是整个遗址的内涵仍以二里冈期遗存为最普遍、最丰富。

▲ 郑州商代遗址平面图
城垣与宫殿遗址 规模宏大的郑州商城位于遗址中部,平面近长方形,四周有夯筑的城墙,周长约7公里。在商城城内东北部,发现了二里冈期的宫殿遗址。基址均用红土与黄土夯筑而成,大者达2000余平方米,小的也有100余平方米。台基平面多呈长方形,表面排列有整齐的柱穴,间距在2米左右,柱穴底部往往有柱础石。有的台基表面还有坚硬的“白灰面”或黄泥地坪。在这些宫殿基址的附近,曾出土青铜簪、玉簪和玉片等其他地点少见的遗物。

▲ 夯土城墙
在宫殿区内,发现有一条南北向的壕沟,宽1.4米,深0.9米。在已发掘的长约15米的一段壕沟中,发现了弃置的近百个人头骨。这些头骨大多被从眉部与耳部锯开而成瓢形。另外在宫殿区东北部较高地带,发现了3排8个狗坑,最多的一坑中埋狗23只,最少的6只,总计92只。在一个坑的底部还埋有人骨架2具,另一狗坑中出有夔龙纹的金叶装饰。这些遗存可能与宫殿区内进行的祭祀活动有关。此外,遗址内还发现有小型的方形或长方形地面建筑和半地穴式居址。
手工业作坊遗址在商城周围发现有与商城同时的铸铜、制陶、制骨等作坊遗址4处。

▲ 铜方鼎
铸铜遗址有城南的南关外、城北的紫荆山两处。都发现有小型房基、窖穴、水井、壕沟等,并出土了不少与铸造青铜器有关的坩埚碎块、陶范碎块、铜渣、木炭屑以及铜器、砺石等遗物。坩埚是在粗砂质厚胎陶缸和陶大口尊外涂草拌泥制成。已发现的陶范有铸造䦆、刀、镞、锥、簪、鼎、鬲、斝、爵、觚等铜器的内范和外范。其中以䦆、刀、镞范的数量最多。南关外铸铜遗址多出䦆范,似以铸造铜䦆为主;紫荆山铸铜遗址则以铸造铜刀、镞为主。这表明在当时的铸铜手工业内已有某些分工。制陶作坊址在城西1300米处的铭功路西。在已揭露的1400平方米内,发现陶窑14座以及小型房基、工作台面、窖穴、水井、壕沟等遗迹。出土物中包含有大量陶片、烧坏变形的废品及制陶用的陶拍、陶杵、陶印模等。印模上刻有饕餮纹、夔纹、方格纹等不同的装饰纹样。此外还有一些尚未烧制的泥质陶盆坯等。制骨作坊址在紫荆山北, 出土了很多锯割过的骨料、 废料,锥、簪、匕、镞等半成品和成品, 以及粗、细砺石等。 据鉴定,在所用的骨料中,除了牛、猪骨外,还有人的肢骨。

▲ 墓葬及随葬铜器
墓葬与窖藏 在白家庄、铭功路、杨庄、人民公园、南关外等地,发现了100余座二里冈期的中、小型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小型墓中多用鬲、盆、豆、爵等陶器随葬,中型墓则随葬有鼎、鬲、斝、爵、觚、尊、盘等青铜礼器和少量玉器、象牙器、原始瓷器等。在一座中型墓的二层台上殉有一人,腰坑内埋一条狗。

▲ 青铜工具
在商城西墙外的杜岭和商城东南角外各发现一处铜器窖藏。杜岭铜器窖藏深6米,出土大方鼎2件,即著名的杜岭方鼎,还有鬲1件。方鼎之一高100厘米,重86.4公斤,是郑州商代遗址所出最大的一件青铜礼器。另一件方鼎高87厘米,重64.25公斤。两鼎腹壁和四足外侧均饰有饕餮纹与乳丁纹。城东南的窖藏中出土铜器13件,计有大方鼎2件,大圆鼎1件,扁足圆鼎、觚、牛首尊各2件,羊首罍、提梁卣、盂和盘各1件。 这些铜器的器表大多饰有饕餮纹。两件大方鼎的形制、大小、装饰等均与杜岭方鼎一致。大圆鼎、提梁卣等在郑州商代遗址中都是首次发现。这些铜器应是商王室使用的礼器。

▲ 陶簋
遗物 出土的遗物以陶器最多,青铜器、石器、骨器次之,并有蚌器、玉器、原始瓷器、印纹硬陶、白陶器、象牙器等。

▲ 陶斝
陶器有鬲、甗、斝、罐、簋、豆、大口尊、瓮和觚、爵等。一些泥质陶器的表面往往饰有饕餮纹、夔纹、云雷纹、方格纹、圆圈纹等纹饰。原始瓷器多施青绿色釉。白陶器发现很少。青铜器有工具、礼器、乐器等。器形有䦆、铲、刀、钻、鱼钩、 簪、鼎、鬲、斝、罍、尊、盘、卣、盂、觚、爵、盉以及戈、镞等,品种、数量均比二里头文化时期有明显的增长,铸造工艺也有进步,充分说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过,在生产领域之内,石器仍然起重要的作用,有刀、镰、斧、锯、锛、凿等。卜骨出土的数量较多,但刻字者仅有3片,刀法与殷墟的甲骨文相似(见商代甲骨)。此外,在陶大口尊的口沿上也常有刻划的陶文与记号。出土的猪、羊、龟、鱼、虎头、人坐像等陶塑制品,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雕塑工艺水平。

▲ 铜爵
问题与展望 郑州商代遗址面积大,遗迹多,特别是城垣与宫殿的发现,表明这里是商代的一个重要都邑。但究竟是商代哪一个王的都城,学者们意见尚不一致。有人认为是仲丁所建的隞都,属商代中期;另有人认为是成汤所居之亳,属商代早期。这个问题看起来是地望之争,实际上涉及到对商文化及早商文化特征的认识问题。目前仍在讨论中。
盗墓圈南派和北派都很厉害,各自的看家秘技是啥?你只知一半
民国盗墓圈的南派与北派本文作者倪方六民国时期,从盗墓多发地来分析,有十大圈子。这些圈子,其实就两派别,可分为南派与北派两大派系。其中以北派势力最为强大。两大派基本上以长江为分界线,长沙帮、江宁帮、岭南帮属于南派;辽沈帮、热河帮、昌平帮、洹洛帮、雁北帮、关中帮、鲁南帮属于北派。北派以山海关为界,可分出关内派、关外派;以黄河为界,可分为京派、地方派。图:长方形盗洞图:圆形盗洞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06:370004山东发布2021年度五大考古发现
2月18日至19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东省考古学会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2021年度山东省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在济南顺利闭幕。我要新鲜事2023-05-29 22:32:280000「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马桥遗址
▲遗址概貌中国长江下游以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和青铜时代遗存为主的遗址。位于上海市上海县马桥镇东。面积约5000平方米。1960、1966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两次发掘。由此充实了良渚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揭示了太湖地区青铜时代早期印纹陶遗存的面貌,并为研究这一地区古文化的发展序列提供了依据。▲云雷纹鸭形陶壶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6:44:590000盗墓者暗示弄死同伙怎么说?忌讳吃私,“黄货”非金条更非淫秽品
销赃黑话——“吃私”被发现会“成地仙”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出盗墓的目的,大多是图财。盗出宝物来,就是要变现,那销赃也要秘密进行,不可能说大白话的,要用“圈内语言”——黑话来说。图:人称“老鼠”的盗墓贼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42:2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