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二里头遗址

▲ 二里头遗址位置示意图
二里头文化的典型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南,北临洛河。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二里头文化堆积的年代为公元前1900~前1500年。1959年历史学家徐旭生在豫西调查时发现,同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并持续至今。发掘工作由赵芝荃主持。

▲ 二里头遗址各期遗存分布图
遗址面积约为 3平方公里。二里头文化堆积是遗址的主体,厚达3~4米。二里头文化之上叠压有商代二里冈期(见郑州商代遗址)文化层和汉代文化层;其下则有庙底沟二期文化和仰韶文化堆积,但遗迹和遗物均很少。已发现的二里头文化的遗迹,有宫殿建筑基址、作坊遗址、一般居住址、陶窑、窖穴、墓葬等。

▲ 二里头宫殿区发掘场景
宫殿建筑基址 已发掘2座。1号宫殿基址略呈正方形,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高0.8米。基址中部偏北处,有一长方形台基,其上有一周排列整齐的柱穴,南北各9个,东西各4个,间距3.8米,每个柱穴的前侧还有2个小柱穴,可能是支撑殿堂的四檐的。据此可将其复原为一座“四阿重屋”式的殿堂,东西长30.4米,南北宽11.4米。殿前为广庭,面积约5000平方米。基址的四周有墙基,墙基的内侧或内外两侧有一排或二排柱穴,可知基址四周原有一面坡或两面坡的廊庑建筑。大门在基址南墙的中部,宽34米,有柱穴8个,其间有3条通道,通道间均保留有建筑遗迹。东北角有小门2,大概是所谓的闱门。这座宫殿建于二里头文化第三期,毁于第四期。2号宫殿基址位于1号宫殿基址东北约150米处,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73米,东西宽58米。形制与1号宫殿相仿,殿堂亦建在基址北部的长方形台基上,台基四边有一周柱穴,东西10个,南北4个,柱穴内侧有3间木骨墙房屋,东西通长26.5米,南北宽7.1米。基址四周亦有围墙及廊庑建筑。大门位于南墙偏东处,中央为门道,两侧有塾。东廊下还有陶质排水管道。2号宫殿也建于第三期,第四期继续使用。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建筑,从形制到结构都保留了早期宫殿的某些特点,有很多地方为后代宫殿所沿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开创了中国宫殿建筑的先河。就建筑技术而论,作为主体建筑的殿堂,下有基座,上为四阿式屋顶的宫室和回廊,说明当时的建筑技术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 二里头遗址宫殿复原模型
墓葬 遗址中清理出数十座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墓葬。可分大、中、小 3种,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大型墓只发现1座,位于2号宫殿遗址的北部,墓口长5.35米,宽4.25米,深6.1米,有生土二层台,已被盗一空。中型墓墓口长2米余,宽1米余,有二层台,墓底有清晰的漆棺朽痕和硃砂层,随葬品中有铜器爵、戈、戚,玉器戈、钺、铲及陶□、绿松石饰、石磬等,此外,还有漆盒和漆豆。小型墓最多,墓口长不过 2米,宽仅0.6~0.7米。多为仰身直肢葬。随葬品只有陶器,器形有盉、缶、盆、豆、簋、觚、小口尊等。另外还发现不少被弃置在灰坑中的尸骨,有的双手被捆绑,显系被迫致死,可能是被杀后随意处理或与祭祀有关。

▲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贵族墓葬
遗物 二里头文化的遗物有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骨角器和蚌器等。青铜器主要为工具、兵器、礼器、乐器和装饰品。生产工具有刀、锛、凿、鱼钩等,多用单范或合范铸成。武器有戈、戚、镞,戈的形式为直援曲内,无阑,曲内后端有突起花纹,制作精致。礼器有爵、斝两种,爵的数量较多,都是薄胎、束腰、平底,较早的素面无柱,较晚的有小柱,施简单花纹和镂孔。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容器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都是多范合铸,器身留有范缝,整治不精。乐器有铃。装饰品有镶嵌绿松石兽面铜牌饰,制作精美,表现出熟练的镶嵌技术。玉器基本为礼器和装饰品,大多出自墓葬,器形有圭、璋、琮、钺、戈和柄形器等,其中一件柄形器有上、中、下三组兽面纹,其间饰两组花瓣纹,兽面用单线和浮雕相结合的技法雕成,线条流畅。陶器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为主,一般陶胎较厚,相当一部分陶器表面磨光或涂黑衣。纹饰有篮纹、绳纹、方格纹、弦纹、附加堆纹和各种印纹,个别陶器上还刻划鱼纹、蛇纹、兽面纹等。盛行鸡冠形器耳和花边器口装饰。在大口尊的口、肩部常刻有一、二、三、四等数字和各种符号。器形中,炊器以夹砂罐为主,其次为鼎、鬲、甗和斝很少。食器有盆、豆、簋、三足盘。储盛器有大口尊、瓮、缸、圜底盆、敛口罐、高领罐和汲水罐,酒器有壶、盉、觚、爵、角和杯,陶器制作都比较工整。石器有斧、锛、凿、铲、刀、镰和镞等,其中斧、刀、镞的数量最多。骨器有凿、铲、刀、匕、镞等工具,也有针和笄等生活用具。此外,还出有漆器和卜骨。

▲ 方格纹铜鼎

▲ 乳钉纹铜爵

▲ 嵌绿松石铜牌饰

▲ 涂朱玉璋

▲ 七孔玉刀

▲ 玉戈
分期 这一遗址的二里头文化可分为4期。第一期陶器的特点是磨光陶、黑衣陶和棕褐陶较多,纹饰以篮纹为主,器形多为宽折沿,小平底,有浓厚的河南龙山文化的色彩。第二期陶器的特点是磨光陶、黑衣陶和棕褐陶相当多,纹饰以细绳纹为主,器形多窄卷沿和圜底,出现簋和大口尊等。第三期是全盛时期,发现的各种遗迹主要属于这一时期。陶器中灰陶明显增多,陶质坚硬,器表为浅灰色,内壁有麻点,纹饰以粗绳纹为主,器形多为卷沿和圜底,新的器类有鬲等。第四期与第三期相仿,陶器也以灰陶为主,但绳纹更显粗犷,敞口器增多,出现一部分新的平底器。

▲ 石钺

▲ 附加堆纹陶鼎

▲ 骨杖
遗址性质 对二里头遗址的认识,目前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根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认为这一遗址的二里头文化第三、第四期遗存是商汤都城西亳,第一、第二期为夏文化遗存。另一种意见主张郑州商城为西亳,二里头文化乃是夏文化,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晚期的一处都邑(见夏文化问题)。这个问题还有待继续讨论和研究。最近在距二里头遗址 6公里的洛河北岸的尸乡沟,发现一座商代早期的城址,年代早于郑州商城,这个发现将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 卜骨
参考书目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5年5期。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4年4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队: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考古》1983年3期。
盗墓贼偷盗明朝藩王墓 炸了七次没打开 最终被考古专家打开
在湖北省钟祥市九里回族乡,有一座明朝的藩王墓——郢靖王墓。这座墓葬曾经被盗墓贼炸了七次,但直到2005年,考古专家终于将其打开,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我要新鲜事2023-04-27 19:32:4700002016年私人书单 | 那些栖居在我书架上的精灵
本文作者:刘雨嫣这篇写于2016年的尾巴尖上。今年一共购买实体书87本(套),花费3000元。这个数量真的不能算多,因为电纸书的冲击,花在实体书的钱确实减少了很多。而且我也变得会精打细算了,选书时会把豆瓣里所有的差评先看一遍,再决定是否购买。这样至少能省下2000多,也大幅降低了买到烂书的几率。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3:41:290000祝贺!2021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揭晓
作者:文博中国10月20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南京百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协办的“2021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推介活动”终评会在京召开。由文物修复、文物保护、科技考古、博物馆等相关领域的15名专家组成终评委员会,经过材料审阅、项目汇报、专家询问、综合评议,实名投票遴选出“2021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和“2021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2021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0000新发现 | 发现山东地区数量最多的唐三彩俑——济南樊家遗址M49考古收获
樊家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樊家村东,为巨野河、小清河、白云湖交汇平原地带。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济南市考古研究院为配合基础设施建设,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是清理一座有明确纪年的唐代墓葬,编号M49,出土大量唐三彩俑、白瓷器及墓志铭等珍贵文物,系山东省内乃至周边区域首次。主要收获我要新鲜事2023-04-20 14:01:450000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元明清彩绘瓷概说
#走进博物馆#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先民们即用彩绘装饰陶器,到了唐宋时期,长沙窑、越窑及磁州窑相继使用彩绘装饰陶瓷,尤其后者引入纯熟的绘画技法,为彩绘瓷的发展揭开良好的序幕。元明清三代是彩绘瓷的兴盛时期,产品种类十分丰富,除了彩料颜色缤纷之外,制作工艺的技法也有不同的变化。本文分釉下彩绘、釉上彩绘、釉上釉下彩绘、低温釉料彩绘及外来釉料彩绘等五个项目,介绍彩绘瓷的发展概况。1.釉下彩绘瓷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39: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