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崧泽遗址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以新石器时代为主的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县城东约4公里处,地处太湖地区。面积约15万平方米。1960、1961、1974~1976年,由黄宣佩主持,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博物馆进行发掘。

▲ 彩绘碗形豆
文化堆积由下到上依次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以几何印纹硬陶、原始瓷为代表的青铜时代遗存。以遗址中层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有人把它作为马家浜文化的晚期,称为崧泽类型或崧泽期;有人把它独立命名为崧泽文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3900~前3300年。崧泽中层作为太湖地区崧泽文化的代表性遗存,对于认识这一文化的面貌、分期和葬俗等,具有重要意义。同类遗存有江苏吴县草鞋山(见草鞋山遗址)和张陵山、常州圩墩、浙江吴兴邱城等。

▲ 折角足盆形大陶鼎
崧泽中层的器物群,陶器中夹砂陶以红褐色的为主,泥质陶以灰色为主。纹饰有堆纹、弦纹、划纹、镂孔、绳纹、彩绘等。罐形或盆形鼎、细高或粗矮的喇叭形座豆、矮领折腹罐、高领折腹花瓣形圈足壶等,为这一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 三口陶器
石器一般都通体磨光,以穿孔石铲、长条形石锛等较有特色。从生产工具及陶器羼和料采用稻谷壳可知,当时的经济生活以稻作农业为主。

▲ 穿孔石器
根据墓葬的叠压打破关系和器物变化,崧泽中层可分为3期。早期的陶器、豆为细高把,壶多高领扁圆腹或圆腹;中期鼎多釜形安扁铲足或凹弧足,豆的形制多样,以镂孔刻划纹组成带状图案的高圈足豆最具特色;晚期出现大口浅腹盆形鼎和盘形鼎,盛行平唇浅盘或盂形粗矮把豆,多见花瓣形圈足壶。这为整个崧泽文化的分期奠定了初步基础。

▲ 竹节形陶瓶
在崧泽中层发现墓葬90多座。平地覆土掩埋死者,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个别的是成年女性与儿童双人合葬,头向东南的居多。

▲ 镂孔勾连纹陶豆
绝大多数墓有随葬品,1~17件不等,多为实用陶器,以鼎、豆、罐、壶较为普遍,还有少量生产工具和玉石饰品,个别墓用鹿、家猪的下颚骨随葬。结合吴县草鞋山等地的材料分析,有人认为崧泽文化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 墓葬及随葬品
崧泽下层为马家浜文化遗存,出土宽檐釜和牛鼻形耳罐等富于特征性的陶器,还发现有籼稻和野生的桃、杏梅等果核。崧泽及其他遗址的地层关系表明,马家浜文化早于崧泽文化;同时二者的鼎、豆、壶等主要陶器存在演变继承关系,因此崧泽文化是由马家浜文化发展而来。其后续则是良渚文化。

▲ 鸡心形玉琀
参考书目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市青浦县崧泽遗址的试掘,《考古学报》1962年2期。
黄宣佩、张明华:青浦县崧泽遗址第二次发掘,《考古学报》1980年1期。
考古的目的就是研究历史,一张字迹奇怪的拓片,看苗君儒如何破解
上一节说到苗君儒在唐朝太子上,发现了墓主人的辛苦用心,也得出了墓主人确实身份不同常人的结论。就在他们准备下山的时候,听到远处传来枪声。枪声就是信号。站在坟墓上方山顶上的几个年轻人,警觉地朝枪声传来的方向望了望,有一个人朝下面喊道:“德谦叔,好像是在北面!”胡德谦说道:“不管他,你们多加几十个人,守住祖宗就行!”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5:52:050000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开班
2022年8月18日上午,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开班仪式在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运城夏县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举行。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9:59:180001定远号战舰铁甲出水——水下考古重要收获,且有广东贡献
9月17日,是清末中日黄海海战126年纪念日,旗舰定远舰凭借其超强的铁甲防护能力,面对日舰围攻,屹立不退;后自沉殉国!近日,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故北洋海军基地东侧海面,定远舰铁甲出水。定远舰遗址水下考古经过清淤、穿缆、起吊等环节,成功将一块定远舰中部的一块大型铁甲起吊出水,让世人再次目睹定远舰铁甲的真容。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45:060001荐书 |《夏鼐书信集》
夏鼐书信集夏鼐著王世民汤超编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定价:168.00元ISBN:978-7-5228-0170-4内容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9:48:190000听说陪葬黄金银元,请来盗墓老手一块挖地主大坟,被当成了偷鱼的
河南项城盗地主坟案本文作者倪方六“地主”,上了年纪的网友都应该知道,就是过去家里有不少田地、通常还会娶小老婆的人,俗称“地主老财”,或“土豪”。过去崇尚厚葬,这些地主死后喜欢随葬金银财宝,希望到阴间还能当地主,还堆出一个大大的坟头,生怕有人不知道他生前是地主。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2:41: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