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崧泽遗址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以新石器时代为主的遗址。位于上海市青浦县城东约4公里处,地处太湖地区。面积约15万平方米。1960、1961、1974~1976年,由黄宣佩主持,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博物馆进行发掘。
▲ 彩绘碗形豆
文化堆积由下到上依次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以几何印纹硬陶、原始瓷为代表的青铜时代遗存。以遗址中层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有人把它作为马家浜文化的晚期,称为崧泽类型或崧泽期;有人把它独立命名为崧泽文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3900~前3300年。崧泽中层作为太湖地区崧泽文化的代表性遗存,对于认识这一文化的面貌、分期和葬俗等,具有重要意义。同类遗存有江苏吴县草鞋山(见草鞋山遗址)和张陵山、常州圩墩、浙江吴兴邱城等。
▲ 折角足盆形大陶鼎
崧泽中层的器物群,陶器中夹砂陶以红褐色的为主,泥质陶以灰色为主。纹饰有堆纹、弦纹、划纹、镂孔、绳纹、彩绘等。罐形或盆形鼎、细高或粗矮的喇叭形座豆、矮领折腹罐、高领折腹花瓣形圈足壶等,为这一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 三口陶器
石器一般都通体磨光,以穿孔石铲、长条形石锛等较有特色。从生产工具及陶器羼和料采用稻谷壳可知,当时的经济生活以稻作农业为主。
▲ 穿孔石器
根据墓葬的叠压打破关系和器物变化,崧泽中层可分为3期。早期的陶器、豆为细高把,壶多高领扁圆腹或圆腹;中期鼎多釜形安扁铲足或凹弧足,豆的形制多样,以镂孔刻划纹组成带状图案的高圈足豆最具特色;晚期出现大口浅腹盆形鼎和盘形鼎,盛行平唇浅盘或盂形粗矮把豆,多见花瓣形圈足壶。这为整个崧泽文化的分期奠定了初步基础。
▲ 竹节形陶瓶
在崧泽中层发现墓葬90多座。平地覆土掩埋死者,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个别的是成年女性与儿童双人合葬,头向东南的居多。
▲ 镂孔勾连纹陶豆
绝大多数墓有随葬品,1~17件不等,多为实用陶器,以鼎、豆、罐、壶较为普遍,还有少量生产工具和玉石饰品,个别墓用鹿、家猪的下颚骨随葬。结合吴县草鞋山等地的材料分析,有人认为崧泽文化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 墓葬及随葬品
崧泽下层为马家浜文化遗存,出土宽檐釜和牛鼻形耳罐等富于特征性的陶器,还发现有籼稻和野生的桃、杏梅等果核。崧泽及其他遗址的地层关系表明,马家浜文化早于崧泽文化;同时二者的鼎、豆、壶等主要陶器存在演变继承关系,因此崧泽文化是由马家浜文化发展而来。其后续则是良渚文化。
▲ 鸡心形玉琀
参考书目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市青浦县崧泽遗址的试掘,《考古学报》1962年2期。
黄宣佩、张明华:青浦县崧泽遗址第二次发掘,《考古学报》1980年1期。
此人6万元捡漏编钟,被誉青铜器第一人,没有他就没有上海博物馆
在发展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过去的小桥流水、车马黄泥,以及那几周才能慢悠悠寄到的信件仿佛已经上辈子的事。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五花八门,过去尽情四射奋勇拼搏的年轻人已经变得两鬓斑白,快速、碎片化与过去悠然迥然不同,不过发生巨变的昨日与今日,在现代依然不变的是对于先人的缅怀,对他们功绩的肯定。我要新鲜事2023-07-23 17:55:140000龙山文化区域中心:两城镇遗址
两城镇遗址是中国黄河下游以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县城东北的两城镇西北。范围约近百万平方米。1934年发现,1936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尹达主持发掘。1954年以来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大学等作过多次调查。遗址上层为少量的周代遗存,下层为山东龙山文化遗存。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6:26:010000古墓惊现秦朝士兵家 间接揭露了秦能统一六国的秘密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其统一六国的原因自然也成为了人们一直以来研究的问题。近年来,考古学家在湖北云梦发现了距今2200多年前秦代士卒所遗留下的两封木牍家书,从中间接揭露出了当时秦国能够统一六国的秘密。两封家书从中反映出秦国士兵的秘密:我要新鲜事2023-04-22 23:14:240000华夏文物代表的青铜器 到底有多重要(青铜文物)
青铜器是华夏文明中一颗璀璨明珠。漫长的岁月孕育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商周青铜文明是最耀眼的明珠之一。泗阳方向的青铜模型、厚重而神秘的画着人脸的方鼎、凹凸不平、徘徊的板方器……近代以来,三乡已出土数百件殷周青铜器。时代,一直如此。它以重型青铜器而闻名,而且对于后世有许多影响。青铜器魅力我要新鲜事2023-07-18 20:32: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