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植食恐龙:珙县龙 体长可达14米(前肢比后肢短30%)
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8:47:150阅
珙县龙是一种蜥脚形亚目恐龙,诞生于2-1.75亿年前的侏罗纪初期,体长可达14米左右,算是巨型恐龙的一种,主要利用四足进行行走和奔跑,脖子和尾巴比身体更长,属于植食性恐龙之一。珙县龙的第一批化石出土就是在1997年于中国的四川进行的,其中缺少头盖骨等。
珙县龙的体型

珙县龙的化石出土之后,经过推测它的体长普遍可达14米,在已发现的770多种恐龙中可排名到112位,因此也算是巨型恐龙之一,在蜥脚类恐龙中有不少与它体型相似的,比如同样在我国发现的东阳龙,体长就达到了15米多。
珙县龙的外形特征

珙县龙和大部分的蜥脚类恐龙很相似,都是使用四足行走和站立,而且它的前肢要比后肢短上30%,四肢都是非常粗壮的圆柱形。但是珙县龙和其他的蜥脚类恐龙不同的是,它的每只脚上虽然都拥有着五根指爪,但是其中最外侧的一只是退化的,其他的四只则是爪子状的,并且最外侧的第二根的指骨是最多,可达5节。

珙县龙也是蜥脚类恐龙中唯一一种已发现的趾骨末端骨化的恐龙,要知道蜥脚类恐龙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骨化程度很低的,也就是骨质不容易被软骨替代,但是珙县龙就是一个例外,不过也有科学家认为可能是因为标本的碎片过多,有不少的踪迹没有被保留而导致的。
珙县龙的化石发现

第一批的珙县龙化石是在中国四川的珙县北村的柳井组发现的,这批化石最初埋藏于紫泥岩之中,据说最初是因为1997年5月份的一次地质勘探而意外发现的,之后再同一个月份开始进行挖掘,最终才出土了这批化石。后来经过研究大部分都来自于一种蜥脚类恐龙,当然其中还包含了不少兽脚亚目恐龙的化石碎片。

最终科学家们将其进行了拼接,虽然都是比较破碎的,但基本上头部还算是比较完整,其中包含了上颌骨、牙齿等颅骨部分,但是还是缺乏头盖骨,不过在1998年的时候,由贺新禄教授对其进行了命名和描述,最终将其命名为“珙县龙”,以纪念它的发掘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民间埋坟的秘密,从坟头能看出坟里埋一人还是两人,咋看出来的?
中国民间坟头考本文作者倪方六有关坟墓的话题,我在以前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说过,但专就坟头而言,还没有。这篇头条号就来说说中国民间的坟头。坟墓现在不分,但在古代早期,坟与墓完全不同的。地面上无封土堆的谓之“坟”,反之则称为“墓”。即西汉人扬雄在《方言》所谓:“凡葬而无坟谓之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9:24:320001荐书:李零:《波斯笔记》
北京大学李零教授的近作《波斯笔记》,从中国的视角看波斯,也从这个方向看西方、看世界。李零的三次伊朗之行,都有摄影师随行,拍摄了许多令人赞叹的资料照片。《波斯笔记》中的图片,不但在视觉上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而且以其资料的完整性,做出了当代中国域外考古、考察的非凡贡献。以下横屏长图呈现波斯波利斯《蕃臣职贡图》(阿帕丹北阶),图片精美清晰的程度,更胜于观看原迹。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3:04:050002小驰龙:蒙古小型恐龙(长1米/仅有一根指爪挖掘蚁巢)
小驰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阿瓦拉慈龙科恐龙,诞生于8300万年前-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只有1米左右,体重仅5公斤,属于小型肉食恐龙的一种,最大的特点就是前肢短粗,只有一根大指爪,第一批小齿龙化石是在蒙古国发现的。小驰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8:03:580000赵琛:我和母亲的山西之约
文|赵琛绘画|赵琛本文选载自《中华民居》杂志NO.179期在沈阳,人们形容一个地方远时会说:“老远山西了。”我的母亲祖籍山西,小时候,我经常听母亲讲述关于山西的故事。童年的我以为山西是世界上最遥远的地方。而如今,我已经不知亲近过那片土地多少次了,每次都被她的建筑、文化和浓浓的乡情所感动。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39:250000健颈龙:西藏植食蜥脚恐龙(属于疑名/以蕨类为食)
健颈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诞生于白垩纪末期,主要以蕨类植物和树叶为食,平时大多都是使用四足进行行走,第一批健颈龙化石出土于中国,但是目前还处于疑名状态,属于无资格名称,不过也有人推测它可能是属于梁龙科恐龙。健颈龙的化石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0:37:5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