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琛:我和母亲的山西之约
文 | 赵琛
绘画 |赵琛
本文选载自《中华民居》杂志NO.179期

在沈阳,人们形容一个地方远时会说:“老远山西了。”我的母亲祖籍山西,小时候,我经常听母亲讲述关于山西的故事。童年的我以为山西是世界上最遥远的地方。而如今,我已经不知亲近过那片土地多少次了,每次都被她的建筑、文化和浓浓的乡情所感动。

中国古建筑文化遗产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古村落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国家视频公开课主讲人。担任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文化名人系列之罗哲文》《为时代而歌:冯骥才》总策划。出版《数字长城》《福陵》《昭陵》《百寿坊》 《百狮坊》《文昌祖庭》《李白故里5.12》《大美村寨—凤岗》 等著作。

母亲出生在沈阳,是山西王氏之后。她和父亲一生俭朴,对我的培养更是倾尽心力。
小时候,我经常问母亲为何不回山西看看,母亲回答:“父母在,不远游。”但母亲却非常赞成我“远游”。在清贫的岁月,她拿出一个多月的工资支持只有17岁的我去游泰山。登泰山知“小天下”,拜孔庙知“克己复礼”……那次难忘的山东之行无形中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在大学求学期间,我又在他们的资助下陆续探访了很多名山大川,亦知中华之广大,底蕴之深厚!
山西,于母亲是故乡,于我亦是内心深处不一样的所在。在大学任教时,我第一次到山西讲学。我至今都记得自己踏上那片土地时激动的心情和考察祁县乔家大院、定襄县阎锡山故居时被震撼的感觉。那里的山川风物、古建人文虽是初见却又那么熟悉,一砖一瓦似乎都饱含着温情,欢迎我这个离乡许久的人。
回来后,我陶醉地向母亲讲述山西的历史、现在,特别是那里的建筑让我多么喜欢。母亲听后,带着王氏后人的骄傲跟我说:“王家归来不看院!”我惊觉,原来对于山西,母亲一直是想念的。
于是,陪伴母亲回山西寻根成为我的心头大事。2015年,一切安排妥当,我和父亲陪同母亲从北京出发,经山西大同、应县,到太原。我们先到晋祠拜祭王氏先祖,又到灵石县王家大院探访了崇宁堡、红门堡和高家崖,然后又游览了皇城相府、郭峪古堡等地。
我们一路游览,一路惊叹!山西民居深邃富丽,楼高院深,既有北方建筑的大气庄重,又有南方建筑的秀雅华美。宅院里的木雕、砖雕、石雕栩栩如生,绘画、书法、诗文更是精彩绝伦。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在这里无处不在。
在皇城相府,我们一家人游走在这座“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之中,沉醉于御书楼的金碧辉煌,中道庄的巍峨壮观,河山楼的雄伟险峻,藏兵洞的层叠奇妙……这里是清朝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内城“斗筑居”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避战乱而建。在陈家最早的老宅院世德院中,尤记得我与母亲一起参观中华字典博物馆。从事多年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母亲,在里面细细游览了很长时间,对《康熙字典》尤为感兴趣,离开时仍依依不舍。母亲常说,做学问没有止境,时刻要保持谦恭,要知“山外山,楼外楼,天外天,人外人”。她一直用自己的言行教育着我。

离皇城相府不远处,便是“中国乡村第一城”郭峪古堡。我们登上古堡的最高楼豫楼远望,城堡式的古村依山傍水;高大的围墙内,一座座古老的宅院铺陈开来,亭台楼阁点缀其间;陈廷敬先祖的老宅—老狮院静卧南边;北边的西都世泽院格外醒目,古朴大气,为古堡众院落之首。这座小村庄在明清两代曾先后出过25位举人、16位进士、50余名贡生,人文之鼎盛,令人叹服。我们一家人在豫楼上静静地望了许久,似乎透过一个个小小的窗户,依稀可见祖辈们刻苦读书的身影。而我们家人喜爱读书的家风也在这里找到了根源。
山西之行让母亲似乎变得年轻起来。一路上,她神采飞扬,满脸透着欢喜。拄着拐的她“健步如飞”,观建筑、品文化,不亦乐乎,一点儿都看不出是曾做过骨折手术的老人。就连不太喜欢吃面条的我,在接连吃了几天山西的面食后,也品出了其中的美味,变得爱吃了。经过这次归乡之旅,山西对于我们一家人,不再只是祖辈口中的故土,而真真切切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2017年的母亲节,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在她走后的日子里,我经常想起她说的一句话:“人生有起点,就有终点。许多事非就是车站,修好车继续向前,一切都会过去……”
我对山西的眷恋,对建筑和文化的痴迷在那次山西之旅后变得愈加浓厚。我频繁地回到山西,回到这个与我的家族和我的专业都有着深深牵绊的地方。在考察的路上,母亲的话常常萦绕在我耳边。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母亲就在我身旁,同我一起探寻这片土地。

一次,在湘峪古堡的马厂胡同,我仿佛走入某个熟悉的梦境。当时我站在胡同口向里望去,竟然恍惚中望见了母亲的身影……这个场景此后反复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久久难忘。近两年,我每次来到湘峪古堡都要在马场胡同口徘徊一会儿,期望再次看到母亲的身影。等啊等啊,一次,胡同里的一个门洞里竟真的走出一位老母亲!她端着一碗面,悠然自得地坐在自家门口细细品尝。一瞬间,我的心脏像被撞击了一下。我站在那里,就那样一动不动地看着,心里满溢着感动。
多年来,游走在山西的古建筑中,我常常痴迷不知归路,同时也深刻体悟到“山外山,楼外楼,天外天,人外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在这片厚重的土地和文化面前,我是故人,亦是新人。母亲的教导言犹在耳,而我与这片土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肃州龙:中国甘肃大型食肉恐龙(长6米/距今1亿年前)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目前中国已掘出了174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而这在其中,以省命名的恐龙不少,比如山西龙、黑龙江龙、肃州龙等,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是肃州龙,它出土于中国甘肃,体长可达6米,是种大型食肉恐龙,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肃州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6:11:260006沣东新城考古基地助飞太平遗址
这两年考古格外地受重视,今日西安市文物局晒出了新建的沣东新城考古基地,惹得一众考古领队羡慕不已!认为这是未来各地考古工作站建设的标杆!所以我们先看看人家西安的沣东新城考古基地长啥样,然后再和我去过的各地考古工作站对比下,再说说这太平遗址是否配得上这新基地!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12:420002痣相算命:旺运的善痣与败运的恶痣如何看 你需要知道这些
从痣的大小着手、从痣的外形来判断、从痣的颜色看等。痣相算命是一项古老而神秘的艺术,通过观察人体上的痣来推测一个人的命运和运势。在痣相学中,存在一些被认为是吉兆的善痣,也有一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恶痣。1.从痣的大小着手我要新鲜事2023-07-21 20:18:180000一件今天看很普通的家具改变中国人就餐方式,聚会从此“一起吃”
分餐制是如何改成合餐制的?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文章来说说,丝绸之路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这也是我周四(2017.11.16.)《北京晚报》独家专栏上,要讨论的问题。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56:400001夏王朝的考证:气候学家发现证据 与史书记载高度一致
20世纪初,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阶段性报告公布后,美国汉学家倪德卫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预测国际学术界将对该报告进行激烈争议。西方学者普遍否定夏朝的存在,主要原因是缺乏考古证据和相关的史书记载。然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夏朝的存在是可以通过气候证据得到证实的,这使得西方学者的怀疑变得站不住脚。一、西方学者否定夏朝的原因我要新鲜事2023-09-21 19:22:4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