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琛:我和母亲的山西之约
文 | 赵琛
绘画 |赵琛
本文选载自《中华民居》杂志NO.179期

在沈阳,人们形容一个地方远时会说:“老远山西了。”我的母亲祖籍山西,小时候,我经常听母亲讲述关于山西的故事。童年的我以为山西是世界上最遥远的地方。而如今,我已经不知亲近过那片土地多少次了,每次都被她的建筑、文化和浓浓的乡情所感动。

中国古建筑文化遗产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古村落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国家视频公开课主讲人。担任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文化名人系列之罗哲文》《为时代而歌:冯骥才》总策划。出版《数字长城》《福陵》《昭陵》《百寿坊》 《百狮坊》《文昌祖庭》《李白故里5.12》《大美村寨—凤岗》 等著作。

母亲出生在沈阳,是山西王氏之后。她和父亲一生俭朴,对我的培养更是倾尽心力。
小时候,我经常问母亲为何不回山西看看,母亲回答:“父母在,不远游。”但母亲却非常赞成我“远游”。在清贫的岁月,她拿出一个多月的工资支持只有17岁的我去游泰山。登泰山知“小天下”,拜孔庙知“克己复礼”……那次难忘的山东之行无形中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在大学求学期间,我又在他们的资助下陆续探访了很多名山大川,亦知中华之广大,底蕴之深厚!
山西,于母亲是故乡,于我亦是内心深处不一样的所在。在大学任教时,我第一次到山西讲学。我至今都记得自己踏上那片土地时激动的心情和考察祁县乔家大院、定襄县阎锡山故居时被震撼的感觉。那里的山川风物、古建人文虽是初见却又那么熟悉,一砖一瓦似乎都饱含着温情,欢迎我这个离乡许久的人。
回来后,我陶醉地向母亲讲述山西的历史、现在,特别是那里的建筑让我多么喜欢。母亲听后,带着王氏后人的骄傲跟我说:“王家归来不看院!”我惊觉,原来对于山西,母亲一直是想念的。
于是,陪伴母亲回山西寻根成为我的心头大事。2015年,一切安排妥当,我和父亲陪同母亲从北京出发,经山西大同、应县,到太原。我们先到晋祠拜祭王氏先祖,又到灵石县王家大院探访了崇宁堡、红门堡和高家崖,然后又游览了皇城相府、郭峪古堡等地。
我们一路游览,一路惊叹!山西民居深邃富丽,楼高院深,既有北方建筑的大气庄重,又有南方建筑的秀雅华美。宅院里的木雕、砖雕、石雕栩栩如生,绘画、书法、诗文更是精彩绝伦。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在这里无处不在。
在皇城相府,我们一家人游走在这座“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之中,沉醉于御书楼的金碧辉煌,中道庄的巍峨壮观,河山楼的雄伟险峻,藏兵洞的层叠奇妙……这里是清朝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内城“斗筑居”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避战乱而建。在陈家最早的老宅院世德院中,尤记得我与母亲一起参观中华字典博物馆。从事多年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母亲,在里面细细游览了很长时间,对《康熙字典》尤为感兴趣,离开时仍依依不舍。母亲常说,做学问没有止境,时刻要保持谦恭,要知“山外山,楼外楼,天外天,人外人”。她一直用自己的言行教育着我。

离皇城相府不远处,便是“中国乡村第一城”郭峪古堡。我们登上古堡的最高楼豫楼远望,城堡式的古村依山傍水;高大的围墙内,一座座古老的宅院铺陈开来,亭台楼阁点缀其间;陈廷敬先祖的老宅—老狮院静卧南边;北边的西都世泽院格外醒目,古朴大气,为古堡众院落之首。这座小村庄在明清两代曾先后出过25位举人、16位进士、50余名贡生,人文之鼎盛,令人叹服。我们一家人在豫楼上静静地望了许久,似乎透过一个个小小的窗户,依稀可见祖辈们刻苦读书的身影。而我们家人喜爱读书的家风也在这里找到了根源。
山西之行让母亲似乎变得年轻起来。一路上,她神采飞扬,满脸透着欢喜。拄着拐的她“健步如飞”,观建筑、品文化,不亦乐乎,一点儿都看不出是曾做过骨折手术的老人。就连不太喜欢吃面条的我,在接连吃了几天山西的面食后,也品出了其中的美味,变得爱吃了。经过这次归乡之旅,山西对于我们一家人,不再只是祖辈口中的故土,而真真切切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2017年的母亲节,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在她走后的日子里,我经常想起她说的一句话:“人生有起点,就有终点。许多事非就是车站,修好车继续向前,一切都会过去……”
我对山西的眷恋,对建筑和文化的痴迷在那次山西之旅后变得愈加浓厚。我频繁地回到山西,回到这个与我的家族和我的专业都有着深深牵绊的地方。在考察的路上,母亲的话常常萦绕在我耳边。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母亲就在我身旁,同我一起探寻这片土地。

一次,在湘峪古堡的马厂胡同,我仿佛走入某个熟悉的梦境。当时我站在胡同口向里望去,竟然恍惚中望见了母亲的身影……这个场景此后反复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久久难忘。近两年,我每次来到湘峪古堡都要在马场胡同口徘徊一会儿,期望再次看到母亲的身影。等啊等啊,一次,胡同里的一个门洞里竟真的走出一位老母亲!她端着一碗面,悠然自得地坐在自家门口细细品尝。一瞬间,我的心脏像被撞击了一下。我站在那里,就那样一动不动地看着,心里满溢着感动。
多年来,游走在山西的古建筑中,我常常痴迷不知归路,同时也深刻体悟到“山外山,楼外楼,天外天,人外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在这片厚重的土地和文化面前,我是故人,亦是新人。母亲的教导言犹在耳,而我与这片土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荐书 |《风雅中国——杨泓说文物》:不朽的笔力 精彩的讲述
翻开文物出版社新书《风雅中国——杨泓说文物》,清新诗化的文字、珍贵鲜活的图片扑面而来,让人不由自主踏上一条文物鉴赏之旅,在对一件件精美文物的流连品味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磅礴气韵与生动气息,邂逅属于中国人的清朗与壮阔。《风雅中国——杨泓说文物》作者:杨泓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3月定价:78元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9:52:390002大禹治水在哪里 夏王朝在哪里 遂公盨终于破解中华文明诞生之地
我要新鲜事2023-10-03 20:05:160001大黑天神龙:蒙古小型驰龙科恐龙(长70厘米/酷似翼类)
大黑天神龙是一种较原始的早期驰龙科恐龙,诞生于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的坎潘阶时期,体长只有70厘米,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外形具备始祖鸟和伤齿龙科特征,全身带有羽毛,尾巴修长,嘴巴尖锐,后肢修长,第一批化石是在蒙古的南部发现的。大黑天神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6:11:160000文物出土后瞬间蒸发,摄影师留下一张照片,专家:手速不错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许许多多有价值的古代遗迹和古代的遗物,这些遗迹和遗物能为现代的历史学提供文明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考古学家可以通过考古来告诉人们社会是如何形成,如何演变的,这对现实生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考古学家在考古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例如刚出土的文物,瞬间就消失了。我要新鲜事2023-07-12 18:36:050000帕拉克西龙:北美超巨型恐龙(长20米/出土于美国德州)
帕拉克西龙是一种蜥脚下目中的腕龙科恐龙,属于原始巨龙类恐龙,诞生于1亿1200万年前-1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普遍可达20米,体重更是达到了40吨,属于超巨型恐龙的一种,第一批化石是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发现的。帕拉克西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8:38: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