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薛家岗遗址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以新石器时代遗存为主的遗址,还有少量商代遗存。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城南7.5公里处。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1979~1980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主持发掘。

▲ 陶鼎
新石器遗存分 4期,以二、三期最为丰富和有代表性,有人提出可命名为“薛家岗文化”。分布地域在大别山以东、巢湖以西的江淮之间。第三期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的年代,为公元前3200~前3000年。

▲ 陶鬶
薛家岗二、三期文化具有特征鲜明的器物群。陶器以夹砂灰黑陶为主,多为素面,有少量刻划纹、弦纹、镂孔和朱绘。二期代表性器形有扁凹足或扁柱足罐形鼎、竹节把盆形豆、鼔腹圈足壶(罐)、壶体凿形实足鬶(盉)。三期有折腹鸭嘴形罐形鼎、扁凹足盆形鼎、高柄盘形豆、钵形豆、折腹或扁腹圈足壶(罐)、敞口平沿盆、甑鼎套合的甗。

▲ 陶球
生产工具中的扁薄穿孔石铲、窄长条有段石锛、横长梯形穿孔石刀(孔为奇数,1~13孔,最长的51.6厘米)、圆柱体陶锉等,都颇具特色。几件穿孔石铲、多孔石刀的孔周还规整地绘以红色花果形图案,为中国国内少见。

▲ 陶壶
在二、三期遗存中发现残房基3座,有地面建筑和半地穴式两种。在房基红烧土块中发现稻壳印痕。当时人们过着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墓葬共103座,部分发现有长方形竖穴,骨骸全朽,葬式不明。以实用的陶容器、工具、陶球、玉石饰物等随葬,少数还有猪牙床。

▲ 陶豆
随葬品多寡不一,最多的一座有46件,其中玉饰品30件。随葬品中陶器最多,一般有鼎、豆、壶、盆,以盆、壶组合为最常见。在石工具较多的墓内,铲、刀、锛叠压放置。

▲ 彩绘石钺
遗址底层为薛家岗一期文化,以夹砂红陶为主,内壁多为黑色,部分陶器表面涂红衣,偶见彩陶,有罐形鼎、宽檐釜、圈足甑、牛鼻形器耳等,年代与马家浜文化相当。薛家岗二、三期文化与北阴阳营东区的少量墓葬、崧泽中层的同类遗存有较多相似因素,当存在一定的交往和影响。薛家岗四期文化有篮纹鼎、袋足鬶、蛋壳黑陶高柄杯等,与三期文化明显有别,相当于龙山文化阶段。

▲ 九孔石刀
秦始皇祖坟被盗 考古家看到20米盗洞大呼盗墓祖师爷干的
古代的陵墓一直以来都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探究的重点,因为这些陵墓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物遗产。其中,秦景公的陵墓是一座规模非常宏伟的陵墓,被称为秦公一号大墓。这个陵墓早在古代就被盗墓贼入侵过,但是在考古学家的勘察下,仍然出土了很多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不仅有着历史的价值,还有着文化的、艺术的价值。秦景公的陵墓也成为了研究古代陵墓文化的重要案例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7-06 17:58:320001陈超:一壶浊酒喜相逢 考古所见濉溪明清酿酒的历史
#2022生机大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酿一方美酒。隋唐大运河故道流经的濉溪县位于安徽北部,地处北纬30°中国白酒黄金带和淮河流域名酒产区带。淮河流域年平均气温为11℃—16℃,平均降水量约920毫米,适合酿酒所需微生物的培育和生长。淮河名酒带所出名酒包括河南的汝阳杜康、商丘林河大曲、鹿邑宋河,安徽的古井、金种子、口子窖、皖酒、迎驾贡、明光,江苏的双沟、高沟、汤沟、洋河等。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43:1700012020十佳图书编辑说 | 文明星火不息,考古探其究竟——《长江文明的曙光(增订版)》推介
2020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推介活动将10种十佳图书、10种优秀图书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们以高质量的内容和形式,反映出我国文化遗产学术研究的杰出成果,展示着欣欣向荣的文博行业风采,也启示着文化遗产图书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向这些入选图书的图书编辑约稿,从编辑的角度,还原出图书的策划、编辑和制作过程,以飨读者。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8:11:500004剑节龙:中国小型食草恐龙(长3米/白垩纪晚期的甘肃)
在中国甘肃省,目前发现了11种已经命名的恐龙,其中比较好记的就是甘肃龙,其它的不论是体型还是名字都很普通。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个剑节龙,它也曾生活在甘肃地区,一起去认识一下吧!剑节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6:21:030000西域盗墓者一眼就能看出古墓是否被挖过,凭啥?日人滤坑捡大便宜
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上世纪初西域探险盗宝活动中,欧洲人无疑是最大赢家,盗得了大量的中国宝物。而日本人,虽然是后来的,跟着欧洲人的屁股后面滤坑,但收获也“大大的”。与欧洲人不同,日本人的盗墓行为比欧洲人更厉害,后期由发掘遗址变成专挖古墓。日本人一般不会自己挖,都花钱雇当地中国人,在挖墓前还会许愿祷告念几句。图:日本人在日军保护下盗宝⊙跟在欧洲人屁股后“滤坑”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4:28: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