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薛家岗遗址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以新石器时代遗存为主的遗址,还有少量商代遗存。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城南7.5公里处。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1979~1980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主持发掘。

▲ 陶鼎
新石器遗存分 4期,以二、三期最为丰富和有代表性,有人提出可命名为“薛家岗文化”。分布地域在大别山以东、巢湖以西的江淮之间。第三期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的年代,为公元前3200~前3000年。

▲ 陶鬶
薛家岗二、三期文化具有特征鲜明的器物群。陶器以夹砂灰黑陶为主,多为素面,有少量刻划纹、弦纹、镂孔和朱绘。二期代表性器形有扁凹足或扁柱足罐形鼎、竹节把盆形豆、鼔腹圈足壶(罐)、壶体凿形实足鬶(盉)。三期有折腹鸭嘴形罐形鼎、扁凹足盆形鼎、高柄盘形豆、钵形豆、折腹或扁腹圈足壶(罐)、敞口平沿盆、甑鼎套合的甗。

▲ 陶球
生产工具中的扁薄穿孔石铲、窄长条有段石锛、横长梯形穿孔石刀(孔为奇数,1~13孔,最长的51.6厘米)、圆柱体陶锉等,都颇具特色。几件穿孔石铲、多孔石刀的孔周还规整地绘以红色花果形图案,为中国国内少见。

▲ 陶壶
在二、三期遗存中发现残房基3座,有地面建筑和半地穴式两种。在房基红烧土块中发现稻壳印痕。当时人们过着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墓葬共103座,部分发现有长方形竖穴,骨骸全朽,葬式不明。以实用的陶容器、工具、陶球、玉石饰物等随葬,少数还有猪牙床。

▲ 陶豆
随葬品多寡不一,最多的一座有46件,其中玉饰品30件。随葬品中陶器最多,一般有鼎、豆、壶、盆,以盆、壶组合为最常见。在石工具较多的墓内,铲、刀、锛叠压放置。

▲ 彩绘石钺
遗址底层为薛家岗一期文化,以夹砂红陶为主,内壁多为黑色,部分陶器表面涂红衣,偶见彩陶,有罐形鼎、宽檐釜、圈足甑、牛鼻形器耳等,年代与马家浜文化相当。薛家岗二、三期文化与北阴阳营东区的少量墓葬、崧泽中层的同类遗存有较多相似因素,当存在一定的交往和影响。薛家岗四期文化有篮纹鼎、袋足鬶、蛋壳黑陶高柄杯等,与三期文化明显有别,相当于龙山文化阶段。

▲ 九孔石刀
没名作者怎么推销自己作品?西晋畅销书作家左思这么干的,很成功
古代的名人效应和行为艺术本文作者倪方六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聊了古代炒作现象(见《炒作并非现代创意,吕不韦使用一种手段,成功推广了《吕氏春秋》一文),其实古代比现代人会炒作,现代不少包装和营销手段都是古人玩剩下的。比如现代人喜欢使用的“名人效应”。仍以文化产业来说,拉名人是常规包装自己的手段。著名的《三都赋》就是这样,当初借用名人的影响力,成功炒作出来。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25:5800001男5女合葬墓,出土汉代“铜祖”文物,女生看了会不会尴尬?
墓葬文化是中国流传几千年的文化,这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华文化完好地保留了下来。为何这么说呢?首先要知道,早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古人在下葬时就开始使用陪葬品,这些陪葬品在今天看来都是极为珍贵的文物。而文物就是一个国家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继承者。而这座1男5女合葬墓,挖出的千年“铜祖”就非常的逆天,女生在博物馆看到后还会不会尴尬?我要新鲜事2023-07-22 20:01:100000西域盗墓者一眼就能看出古墓是否被挖过,凭啥?日人滤坑捡大便宜
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上世纪初西域探险盗宝活动中,欧洲人无疑是最大赢家,盗得了大量的中国宝物。而日本人,虽然是后来的,跟着欧洲人的屁股后面滤坑,但收获也“大大的”。与欧洲人不同,日本人的盗墓行为比欧洲人更厉害,后期由发掘遗址变成专挖古墓。日本人一般不会自己挖,都花钱雇当地中国人,在挖墓前还会许愿祷告念几句。图:日本人在日军保护下盗宝⊙跟在欧洲人屁股后“滤坑”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4:28:590000荐书 | 陈克伦《瓷器中国》:娓娓道来的中国瓷器史
作者:石建邦《瓷器中国》作者:陈克伦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8月定价:118元瓷器是我们中国的伟大发明,几千年的绚烂历史,恰如唐代杜甫的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上海博物馆陶瓷专家陈克伦先生是我的大学老师,也是当年复旦大学创办文博系的得力干将。陈老师那时为我们讲授中国陶瓷史的情景,三十多年了,仍然让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1:22:580000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览会展示文物保护工程成果
最近,湖北省博物馆举办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展单位。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作为邀请展商之一,向公众展示了其近年来的文物保护工程项目成果。在展会期间,中心与其他单位同行交流互动,收获颇丰。我要新鲜事2023-04-25 00:01: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