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永恒的面孔——古埃及的黄金木乃伊
木乃伊有一种神奇的魅力,让世人产生诸多疑问和好奇。对于埃及人来说,来世非常重要。为了死后的永生,为了能够在来世活得更好,古埃及人制作了木乃伊。它们的“生命”可能已经消逝了数千年,但仍然以完好无损的“形式”存在于世上。

2022年6月24日,“永恒的面孔——古埃及的黄金木乃伊”展览在深圳市南山博物馆展出。继北京、上海火爆展出后,深圳市南山博物馆成为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古埃及文物国际巡回展在中国的第三站。

本次展览是以丰富的埃及藏品而闻名的曼彻斯特博物馆精心策划的大型国际巡展。展览精选108件古埃及文物,通过七个单元聚焦古埃及特殊的“希腊-罗马”时期历史,探讨这一时期融合了埃及、希腊、罗马的传统的生活文化、宗教信仰、丧葬传统与追求永生的观念。展览希望通过黄金木乃伊、面具、彩绘画像、珠宝、莎草纸等文物,还原古埃及特殊年代古老而神秘的历史,透视古埃及文明,讲述古老的永生传说。





在埃及的传统中,诸神是不朽的。为了达到永生的目的,木乃伊外观模仿了古埃及神的样子。据说神有不会变色的黄金肉身和珍贵的青金石头发,所以那些能负担得起的贵族通常备有棺木、面具或其他装饰着金箔的覆盖物,头罩被涂成蓝色。拥有这种神圣意象的保护是获得永生的最好方式。

埃及历史上的“希腊-罗马”时期,制作神像的理想材料是黄金。黄金的耀眼颜色代表了太阳神发出的光芒。给遗体表面镀金也就增加了逝者的神性。除镀金的木乃伊棺和面具外,一些木乃伊的外层绷带上也贴了金箔;舌头、手指和眼睛上覆盖着金色的饰物,镀金的部分直接粘在肌肤上。一些木乃伊画像头顶的花环与双唇之间也添加了金箔。因此,对于能负担得起这种仪式的极少数人来说,镀金装饰物是让他们从“暂时”的肉体向永生的神灵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这位逝者才更有可能获得永生,更有资格“成为神”。

展览宣传图中的这件女性木乃伊同样出现在图录的扉页上,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件木乃伊的上半身覆盖着精致的镀金面具:姑娘手持花环,有着一头精致的大波浪和额前排列紧密的螺旋状卷发,饱满的脸庞让人想起了托勒密王朝时期的理想容貌。面具饰有大量珠宝,包括镶有半宝石的项链和蛇形手镯,在法老时代,这种手镯可以利用蛇所具有的保护力量。由此,面具给人留下了“这是一位罗马贵妇理想化的样貌”的印象,显示出那些在童年夭折的人对来世享受成年生活的期望。

罗马风格的黄金面具背面和下部,被裹尸布缠绕,上面却绘有传统埃及神衹的图样和象形文字。在染了红色颜料的外裹尸布上挂着一个宽大的衣领。其下,努特跪在代表黄金的象形文字符号上展开双翼,两侧是阿努比斯和托特。再下面,豺首人身的阿努比斯再次出现,照料着棺木上逝者的木乃伊——配有罗马时期已不再使用的罐子。最后是一个褪色相当严重的奠酒场景;在这个场景以及尸体两侧的场景中,这位已故的女士完全以传统的法老时代的形象出现。“希腊-罗马”时期覆盖面具的木乃伊和肖像木乃伊都配有模制“足盒”。脚下绘有被缚的敌人,这些借自法老时代的样式化“外国人”代表了“逝者敌人” 这一普遍概念。在“希腊-罗马”时期,“踩在脚下的敌人”可能还代表了一种更普遍的隐喻:战胜死亡,获得永久的安宁。

“永恒的面孔——古埃及的黄金木乃伊”讲述“希腊-罗马”这一时期古埃及人的丧葬习俗与生命观。展览中的百余件展品承载着古埃及人对生命的敬畏、对神灵的尊崇、对死亡的认识和对来世永生的渴望,为我们拨开埃及黄金木乃伊的迷雾,展示出融合了希腊和罗马的面孔与古埃及木乃伊的神秘魅力。
现代盗墓者碰到最凶险流沙墓,用特殊盗法得手,技巧不输古代盗贼
西安北里王村西汉大墓考古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2018年,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办北里王村北侧,发现了两座西汉末期大墓,这两座大墓很快引起了国内考古圈的注意。一是因为墓主的身份特殊,生前地位非常,疑是西汉末年新朝皇帝王莽的老丈人“宜春侯”和丈母娘。再是使用了积沙墓,也就是民间所谓的能活埋盗墓者的流沙大墓,显示了极高的造墓技术。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38:0200002009年陕西现千年古墓 居然有这样的尸骨(怪异尸骨)
陕西发现的墓穴是一个双人墓穴。2009年在陕西的西安城区附近就发现了一个比较大的墓葬群,在其中有了非常多惊人的发现,其中一个就是双人墓穴,但是让大家十分不能理解的就是这个双人墓穴下葬的方式和其他的地方有很大的不同,甚至连这两个尸体的遗体也透露着一种奇怪的现象。双人墓穴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7:35:570000看着校园里清雪的校工,我很难受
0000老农不识货 把青铜器当成废铁 卖了30元 专家大呼:天价国宝
那些珍贵的历史遗迹见证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文明,是我们珍视的文化瑰宝。然而,在寻宝者眼中,文物就像是宝藏中的财宝,只有被发现、被鉴定出价值,才能成为真正的宝贝。我要新鲜事2023-07-22 20:41:480002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初论
我国的文化遗产(本文主要指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发展最具代表性的综合物证。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挖掘文化遗产的潜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发挥其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