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文物看陕西:汉帝国的生产制造业
两汉时期,随着农业的迅速发展,手工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突出表现为生产规模扩大,生产部门更加齐全,各部门内部分工日益细密,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并在许多领域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两汉的手工业门类主要有纺织、冶金、漆器制造、铜器制造、舟车制造、制盐、酿造等。绚丽多彩的丝绸、雕琢细腻的玉器、光洁精美的铜镜,是汉代手工业水平的代表。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男耕女织”是其特点。封建国家把纺织与耕田同等对待,“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就是这种思想的深刻反映。据《三辅黄图》所载,上林苑有蚕馆,为皇后亲蚕之地,反映了最高统治者对种桑养蚕的重视。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当时陕西的种桑养蚕也很兴盛,陕南出土的鎏金铜蚕即是明证。纺织业是汉代最普遍、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分为官营与民营两种。官府纺织机构是设于长安的东西织室,由少府管辖,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每年经费达数千万之巨。此外,政府还在纺织业发达的陈留、襄邑、临淄等设有服官,直接经营大规模的纺织工场。官府作坊规模庞大,但产品仅限于高档的丝织品。民营纺织业在两汉时期极为发达,可分为大工商者经营的纺织业和小农家庭纺织业。其产品种类、档次繁多,除满足自己的需求外,余皆作为商品出售。文献中两汉皇帝动辄赏赐臣下数量惊人的纺织品的记载表明,当时纺织品的数量是相当巨大的,因而纺织业也是极其兴盛和发达的。两汉的丝织品,以“缯帛”二字为代表名称,犹今人之称丝绸,或称绸缎。《范子计然书》卷下云:“白素出三辅,匹八百。”三辅(今关中地区)所出的白素,一匹值八百钱,足以说明关中地区的丝织技术之高超。

冶铁业是汉代规模最大的冶金手工业生产部门。当时,由于越来越多的铁矿被发现、开采以及冶铸技术的进步,冶铁业得到迅速的发展。铁器的种类和数量比战国时期有显著的增加,除农具和兵器外,大量的手工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也用铁制作。自汉武帝始,冶铁业实行国家专营。郡国出铁者设置铁官长,不出铁者设置小铁官。铁官均设在冶铁所在之县。西汉时设有铁官的郡县达49处,陕西占6处,分布在今华县、韩城、凤翔、彬州、勉县、蓝田。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发现了30多处汉代冶铁遗址,其中18处在今河南境内,表明河南是汉代最重要的冶铁中心。
在出土的铁器实物上,往往可以看到作为铁官作坊标志的铭文,内容多为铁官所在郡县的地名,以表明是该地官营作坊的产品。从考古发掘看,汉代冶铁作坊规模大、配套设施齐全,从采矿、选矿、冶炼、铸造到热加工处理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程序。尤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钢铁冶铸加工技术,大部分在西汉时已经达到成熟水平。在采矿方面,已能根据不同的矿床采取不同的、合理的采掘方法。在冶炼技术方面,高炉炉体的扩大、鼓风设备的改进以及石灰溶剂的使用,为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炼钢和铸造技术更是取得了空前的进步,现代铸铁的主要品种在汉代都已出现。根据对汉代冶铁遗址所出铁器的金相学鉴定分析,在西汉就已出现了彻底柔化处理的铁素铁基体的黑心可锻铸铁,而欧洲直到18世纪才出现这种技术。此外,在钢铁冶炼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炒钢法在汉代也已出现,足以说明汉代的冶炼技术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两汉时期,由于冶铁业的迅速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冶铸业的地位相对下降,但仍是当时一个主要的手工业部门。汉代的铜器制造业分官营与私营两种,产品主要为各种日常生活用具。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铜镜是各种日用器物中数量最多的,说明铜镜是当时使用最广泛的铜器。除铜镜外,钱币是汉代官、私冶铜业的重要产品,也是耗铜最多的产品。秦统一全国后,下令废除原东方六国的货币,全国统一使用秦国的方孔圆钱,对新货币的大量需求,极大地促进了铸钱业的发展。汉初,除中央政府大量铸钱外,也允许诸侯王国和富商豪民自行铸钱,官、私铸钱业的生产规模均极为可观。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后,官营铸钱业更是得到了急剧发展。汉代的冶铜业尽管在生产规模上不如冶铁业,但在冶铸技术上仍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人类早期冶铜所用原料主要为自然铜和氧化矿,而汉代时已开始使用硫化矿炼铜,扩大了冶铜的原料范围。据《淮南万毕术》记载:“曾青得铁即化为铜。”“曾青”即天然硫酸铜。这是我国古代关于金属置换作用的最早记载,它表明汉代对铁与胆水中的铜的置换作用有了初步认识,唐宋之后的胆水炼铜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古墓出现女性兵马俑,这是什么工艺(古代工艺)
古墓出现女性兵马俑,这种制作兵马俑的工艺是一种先进工艺。我们都知道,古人很注重埋葬文化,所以他们死后肯定会做得很好。多年来,由于考古活动的不断增加,考古学家在陕西等地发现了大量的文化遗产,而这些墓葬的发掘也让我们更好地确定了新民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这里出土了如此多的古代文化,每座古墓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古墓中色彩斑斓的壁画吸引了很多人的额外关注。古代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4:24:480001听讲:仰韶文化系列讲座大集结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13:210001林华东:闽南文化的双重性特征
笔者在研究“闽南文化的传承与海西社会发展”这一课题时发现,闽南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内陆化、本土化和异域化的复杂历程,最后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双重性。闽南文化双重性的表现闽南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核心发展出来的地域文化。追崇主流和超越传统的有机磨合,铸就了闽南文化对中华文化传承和拓展的四个特质。0001大学教授破译战国文物 揭开甲骨文的谜团(战国文物)
通过甲骨文可以发现夏朝真实存在。我们知道越是久远的历史,越是久远的文物就越是难以破解。尤其是和当代文字有很大区别的甲骨文,在研究起来更是有很大的差距,哪怕是一些知名的教授都有可能无法完全的破解,而在之前清华大学的考古专家研究团队破亿了战国时期的文物,揭开了一个甲骨文所隐藏的千年谜团。也揭开了夏朝的秘密。夏朝的存在我要新鲜事2023-07-09 12:19:520000天津发现一件国宝,弥补了原故宫天价玉白菜被运去台湾之憾
再谈国宝级玉白菜本文作者倪方六、周德秀上一篇主要了说了台北故宫的玉白菜。中国国宝级白菜有7颗,这篇文章说了就是余下的6颗。图:现代仿玉白菜图:台北故宫玉小白菜台北故宫的玉白菜很出名,其实馆里收藏的并不只这一颗,还有几颗翡翠白菜,其中一颗人称"翠玉小白菜",以示区别。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51:1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