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界的霍大侠:从退伍老兵到考古大咖
本色不改从普通一兵到杰出教授
霍巍于1977年1月参军入伍,任云南省军区边防某团战士,入伍以来一直驻守在中缅边境上的雪林哨所,是一位边防军人。在部队最为基层的边防连队,他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以突出的军事训练成绩和出色的政治表现,在入伍第二年便破格提升为班长。他时常回忆起这段历史,“我们班十个人就有七个不同的民族,又要抓军事训练,又要抓营建和生产,要带领好这不同民族的兄弟们圆满完成任务,班长必须事事带头,以身作则,还要善于搞好团结。”军队这个大熔炉练就了他性格坚定、做事果断、团结同志、勇挑重任的素质,对他后来人生成长的道路影响很大。
高考制度改革后,霍巍由所在部队以优秀班长身份推荐参加了全国统考,因当时军队院校尚未恢复招生,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先后在四川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因学校师资紧缺,经部队同意,霍巍于1983年以排级干部身份转业,1985年留校工作至今。读书期间,他时刻不忘部队培养和军人本色,不仅在学习上努力追求进步,而且还担任了1980级考古专业学生辅导员,以军人的优良作风影响年轻的学子。三峡考古实习中,驻地突发火灾,他和同学们奋不顾身地投入火海抢险救火;当地村民小孩不慎落入地质深井,他们又不惧个人安危下井救人,深受当地干部群众好评,当地干部群众还给学校送来锦旗致谢。
他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永葆军人本色不改,在老师和同学们心目中,他始终具有军人的气质和军人的风格:严格遵守时间、做事讲究效率、要让别人做的事情先从自身做起。在四川大学工作期间,他先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行政管理上先后担任了历史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校博物馆馆长、藏研所所长等职务。虽然科研、教学和行政工作十分繁重,但他都能出色地带头完成各项任务,当好教学、科研、管理的“排头兵”。从教近四十年来,他始终坚守军魂,不忘初心,使命在心,责任在肩,立德树人,履职尽责,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是铸魂育人的楷模,同时也是我国考古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他勇攀科学高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两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十多部等学术专著,相继在《考古学报》《民族研究》等国内外权威和核心期刊、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研究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教育部二等奖两项、省级一等奖两项,并荣获中国藏学研究最高奖“珠峰奖”一等奖、吴玉章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多项奖项。先后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曾两次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荣获教育部、劳动人事部“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被评为四川大学人文学科最高荣誉“杰出教授”(享受院士级待遇)。
在霍巍的带领下,学科建设也成绩突出。2021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一级学科点考古学排名上升至全国第2位,中国史排名稳居全国前8位。
筚路蓝缕 开创西藏考古新局面
霍巍出身于一个军人家庭,父母当年都是进藏部队中的一员,童年时代他也曾随军在康区生活多年,使他和涉藏地区结下不解之缘。在霍巍的学术生涯中,他最引为自豪的,是对前辈学者开创的西藏考古领域不断继承发展,在四川大学形成了海内外知名西藏考古学术重镇,创立了教育部在全国高校中唯一的涉藏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1990年,霍巍教授和李永宪教授第一次进藏进行田野工作,拉开了川大西藏考古的序幕。在三年时间里,他们用一双脚板丈量了大半个西藏。1992年,他们去到阿里,“那时候到阿里的路断断续续要走十来天,路极其难走,好多次车陷冰河和流沙。”“进到千里无人区之后,没有任何通讯工具,也没有任何救援设施,只能听天由命。”“我最担心的是出车祸,但还是碰上了,只是有惊无险,人员安全。”霍巍教授常给学生们时常笑谈起这些当年的回忆,还有那些“险些丧命”的经历。

“其身正,毋令则行。”从事考古工作,尤其是西藏高原的野外考古,条件十分艰苦,他不顾年高,多次带队前往西藏阿里地区开展考古发掘和调查工作,海拔超过4500米,发掘区域许多是需要携带设备攀爬才能达到的山顶,发掘地点扬沙严重,不时还会有暴雨、冰雹和泥石流相随。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他都是全程参与,亲力亲为,在考古一线耐心指导同学们开展工作,极大鼓舞了大家的士气,同学们无不为这种敬业和奉献精神所打动。

在西藏考古领域,他和他的团队获得了多项重大的考古发现,创造了多项第一:他和李永宪教授成为真正意义上西藏细石器考古发现的“第一人”;他们共同调查发现了被誉为“高原敦煌”的西藏高原第一处绘有精美壁画的佛教石窟群——皮央•东噶石窟;他们发现了比《唐蕃会盟碑》要早一百多年的《大唐天竺使出铭》碑刻,证明了唐代早期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路线上出山点的具体位置等许多重要发现,这也被誉为“20世纪以来中印和唐蕃交流史上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近年来,霍巍教授在多年研究的深厚学术积淀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高原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极大丰富了“丝绸之路”的内涵。这一系列发现,不仅奠定了四川大学在西藏考古的领先地位,也对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在此基础上,他和他的团队又经过激烈竞争,获批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教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在三星堆考古、西南考古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服务国家战略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中央领导的肯定。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成功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霍巍教授领衔的三星堆考古团队,全面参与了此次5、6、7号祭祀坑的发掘工作,并取得重大突破,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学习强国等权威媒体的系列专题报道。2021年,川大三星堆遗址考古队登上央视五四晚会,入选2021年度“感动川大”年度新闻人物之川大传承人物,尽显新一代川大考古人风采。

言传身教 以军人本色立德树人
霍巍教授时常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为学生指引方向,温暖人心。他最爱以自己当年参军入伍、从军队考入川大的经历,教导学生成功源于严格自律与用心学习,要在人生规划中做好准备,才能把握住机会。学生眼里的霍老师“在学术上非常严谨,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在生活上又非常关心学生,喜欢与学生交流。”

作为一名从教近四十年的教师,霍巍教授军人本色不改,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秉承传统与开拓创新并重,创造性思维与科学研究动手能力相结合的教育理念。2013年,他开设的《考古学与文明史》成为全国首批上线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2017年,他主讲的《考古学导论》被评为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8年,他领衔制作的“东西部联盟慕课”《巴蜀文化》成功入选“最美慕课——首届中国大学慕课精彩100例”;2014—2018年期间,他组织的两项教改项目,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近年来,他领衔的《西藏历史与文化》成为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入选思政名师和名师团队;“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改革”立项为首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教改项目。在学院师生们的心目中,他始终是一名“永不知倦冲在前头的战士”。


霍巍教授秉持“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的教学理念,他的教学理念是:“德才兼备,但要德行为首;有教无类,但还要因材施教;筑牢基础,但更要开拓创新”。他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研究经验融入课堂,鼓励和指导学生在学术研究中不断开拓视野,注重培养学生建立系统观念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无论课堂、讲座还是会议发言,他都深受学生欢迎,他的讲授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语言富有思想性和启发性,生动且幽默风趣,深受师生们的喜爱。无数学子从他手中接过毕业证书,带着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怀揣着报效祖国的理想,成为了如今中国文物考古事业的中坚力量。他的学生中,涌现出了多名海内外名校博士、长江学者,为中国西部尤其是西南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文化建设事业提供着持续动力。
「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殷墟
▲殷墟鸟瞰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又名殷虚。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河两岸,面积约24平方公里。据文献记载,自盘庚迁都于此至纣王(帝辛)亡国,整个商代后期以此为都,共经8代12王、273年。年代约当公元前14世纪末至前11世纪。遗址发现于20世纪初,1928年开始发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殷墟平面示意图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0:39:050004史念海: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森林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森林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平原地区的森林遭受到严重破坏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行将结束的时候,平原地区已经基本上没有林区可言了。(一)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55:310000原始祖鸟:最古老的窃蛋龙类(不足火鸡大小/酷似鸟类)
原始祖鸟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有羽恐龙,诞生于1.28亿年前-1.1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型仅仅和现代的一只火鸡差不多大小,体长普遍只有1米左右,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是比中华龙鸟更加接近鸟类的恐龙,因为比始祖鸟还要更加古老而得名。原始祖鸟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0:31:390000世界考古史上的诡异文物 每一个都让人惊叹(历史文物)
杭州发现的水晶杯,据说是穿越的人员带过去。之所以现在很多人对于考古学都有着很大的兴趣,主要是因为通过考古学才能够对于已经过去的时间和美消失的世界有了更多了解。一般来说,考古都是需要挖掘古墓才能够做到,这是揭示人类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方式,几乎在每一个墓葬当中都可以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文物。但是并非所有的文物都是好,还有一些比较诡异的文物。诡异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10-02 19:23:210001追溯:湖人队史(五)三巨头落幕,迎来天钩
NBA公认的两大泰山北斗就是凯尔特人与湖人,湖人的强盛却不同于凯尔特人,他们并没有过类似于凯尔特人13年11次夺冠的辉煌,可湖人却长时间站在联盟第一方阵行列,从1958—59赛季开始到刚过去的2006—07赛季,湖人一共只有4次没能进入季后赛。当然科比大伤之后直到2020年才进季后赛,中间至少也有六七年时间了。离去的设局者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3:03:5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