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词条」旧石器时代 · 峙峪文化

▲ 峙峪遗址位置图
峙峪文化,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1963年发现于山西省朔县城西北峙峪村附近。同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掘。该文化以细小石制品为主要特征。地质时代属晚更新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距今28945±1370和28135±1330年(未经校正)。
地层和年代
北、西、南三面环山,东临平原。地层层次清楚, 峙峪遗址位于桑干河上游黑驼山东麓的峙峪河第2阶地上,底部为二迭纪含煤地层,其上依次为晚更新世的砂砾层、文化层、白砂层及马兰黄土层。文化层中含有大量动物化石,其中灭绝种有披毛犀、河套大角鹿、王氏水牛、斑鬣狗等4种,占40%,现生种有6种,和萨拉乌苏动物群的性质相近,时代早于山顶洞而晚于丁村。
文化遗物和人类化石

▲ 峙峪遗址石制品

▲ 圆盘状刮削器

▲ 石镞

▲ 两极石核

▲ 斧形小石刀
峙峪文化的石制品,共发现两万余件。原料取自当地砂砾层中,有脉石英、石英岩、硅质灰岩、燧石和火成岩等。石核中常见有两极石核和多面石核;石片分一般锤击石片、两极石片和小长石叶。峙峪人既沿用北京人文化的某些传统技术,如用砸击法生产两极石核、两极石片,还掌握了较进步的制作技术,如能用间接法打制小石叶。石器主要是小型的,大型石器极少,砍砸工具罕见。小型石器通常修制规整,以尖状器、雕刻器和刮削器数量为多。刮削器形制复杂,有圆头、盘状、双边刃和单边刃等类型。其他如扇形石核、斧形小石刀和石镞,制作十分精致,虽然数量不多,但在研究细石器工艺的发生上具有重要意义。石镞的出现,表明当时人们已掌握了弓箭,狩猎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斧形小石刀的原料为半透明水晶,弧形刃口宽约3厘米,两平肩之间有短柄状突出,当是复合工具的刃部,镶嵌在骨木把上使用,它显示了峙峪文化的进步性质。在出土的文化遗物中有一件由一面穿孔而成的石墨装饰品。此外,还发现一件骨制尖状器和一些具有刻划痕迹的骨片。峙峪是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这类骨片最多的一处。与文化遗物一起,出土了一块晚期智人的枕骨化石。
自然环境

▲ 峙峪遗址现状
峙峪动物群中有蹄类所占比例最大,种类上占70%,数量占95%以上,包括典型的草原动物普氏野马、野驴、普氏原羚、鹅喉羚、诺氏驼等。也有适于森林草原环境的马鹿,或生活于灌木草原的河套大角鹿,此外还有鸵鸟等。动物群中,缺少典型的戈壁环境的种类和南方成员,推知峙峪人生活时期当地为草原地带,有的地方夹杂着灌木林。总的来说年平均气温较为低且干旱。在动物化石中,普氏野马和野驴最多,两者应是峙峪人狩猎的主要对象。当时人们已知根据兽类的生存情况,较集中地捕获一、两种动物,这反映了劳动技能的改进和狩猎水平的提高。
学术地位

▲ 峙峪遗址含有灰烬的地层
峙峪文化不论是时代、动物群所反映的自然环境,还是所包含的小石器的类型,都与萨拉乌苏遗址相近,同小南海文化也有颇多共同的因素,如都有细小的石核、石叶、圆头刮削器等。但较小南海文化为早,两者之间应存在着启承关系。有的学者在原有发现的基础上,根据峙峪的材料,进一步明确提出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存在着细小石器文化系统,其基本特征,是用不规则小石片制作多种类型的细小石器,它至迟自旧石器时代早期北京人文化开始,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越来越发达,并成为华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典型细石器工艺的先驱。而峙峪文化正是这一文化系统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南海一号沉船的原因是什么:风暴致重心偏移(南宋初期)
明代时期,著名的郑和七次下西洋,一度远航到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大约三十多个国家,也使得海上丝绸之路名扬海外。不过其实早在商周时期,海上贸易就已经萌芽了,其中以南海航线为最,因此南海也有了许多的沉船,南海一号是最早发现的一个,那么南海一号沉船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南海一号沉船的原因是什么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1:02:510001考古学家透露秦始皇陵内藏奇怪生物,所以一直不敢挖掘
中国最为著名的皇陵秦始皇陵,自发现40多年以来,仍然没有挖掘的迹象。更让人不解的是,秦始皇陵早已没有了以前那样坚固,可就是没有一个盗墓贼光顾。一位考古学家透漏说,不是他们不想挖,而是秦始皇陵里面有一种奇怪的生物,而且数量庞大。仪器进不去,也不知道是什么怪东西。但是他们猜测,秦始皇陵里应该布满了蝙蝠。我要新鲜事2017-12-05 12:24:260000贝里肯龙:非洲小型食草恐龙(长5米/距今2.15亿年前)
说到恐龙,大多数人想到都是那些大型食肉恐龙,比如恐龙之王霸王龙,水中霸主沧龙等。其实在恐龙世界,还有很多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恐龙,比如小编今天要介绍的贝里肯龙,它体长可达5米,是种小型蜥脚下目恐龙,生活在2.15亿年前的非洲,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贝里肯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5:21:230000盗墓私吞4件青铜器,文物贩子花640万买走,转手卖了940万
盗出3件青铜鼎1件青铜簋,卖了640万本文作者倪方六聊了很多盗墓故事,有头条号网友问我,盗出的东西都弄哪去了?当然是卖了。凡盗墓摸金,绝大多数是没有个人收藏目的的,基本必卖。咋卖?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说一起山西绛县境内发生的盗墓出货故事。这起盗墓活动,发生在绛县卫庄镇雎村附近的“雎村墓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2:54:450000坚持学术引领、科技支撑,全面提升考古研究综合实力
中国现代考古学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历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学科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多次就考古工作进行总体部署。新时代的中国考古学肩负着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重要使命。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