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古代贵族的乐与行
#以书之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份识别指南是否让您有现场领略王者风范的想法呢? 湖南省博物馆推出的跨年原创大展“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中,荟集了280余件(套)青铜器珍品,用途涵盖祭祀、军事、生活等诸多领域,大家可以前往近距离领略王者风范~
乐器
青铜乐器是中国古代礼乐制度的重要载体之一,不管是祭祀、宴会、举行典礼,还是在军队中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不仅反映了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而且还代表了当时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
铙(náo)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做铙,我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商代,我被人们用于在军旅中指挥军阵。除此之外,人们在祭祀宴享的时候也会用上我。
我们铙分成了两大家族:大型铙和小型铙,我就是大型铙家族中的一员。湖南是大型铜铙的主要发现地,已出土铜铙有40多件,其中大约有10件重量逾100千克,像我们这样巨大体量的铙在别处非常罕见。
钟

你们好,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我,我的名字叫做钟。我们钟家族是兴起于西周,在春秋战国时代发展壮大。当人们使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敲打我们的身躯时,我们就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我们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我们就可以共同协奏出美妙的乐曲。
我们和鼎鼎大名的鼎家族一样,都是统治阶级王权的象征,是“钟鸣鼎食”的标志。在夏商周三代,流行悬挂编钟,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规定:天子宫悬(四面悬钟)、诸侯轩悬(三面悬钟)、卿大夫判悬(两面悬钟)、士特悬(一面悬钟)。
镈(bó)

我是一种活跃在东周时代的乐器,我的名字叫做镈,大家是不是觉得我和钟长得很像?其实我们之间还是有些差别的。钟家族的口是弧形口,而我们家族的口是平口,大家可不要再把我们弄混了哦~
錞(chún)于

大家可能对我比较陌生,我是一种在军旅和祭祀中使用的乐器,我叫做錞于。在春秋时期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了,到汉代发展壮大,并主要活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我们通常会在头顶上顶着一个小老虎,这是我们的家族的重要标志。
铜鼓

我叫做铜鼓,是一种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历史文物。我从公元前7世纪左右就出现,一直流传至今,我们家族的影响力十分广泛,在我国西南边境及东南亚地区都能看到我们身影。其实我们最初是由一种炊具——釜发展而来的,后来人们帮我们倒置就称为鼓了,从此以后,我们就成为古代少数民族贵族从事战争的指挥信号和政治统治的工具,至今尚有壮、瑶、苗、彝等民族在使用我们。
兵器
商周时期区域间的冲突与战争频发,不同国家和部落之间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往往会发起各种战争。各种各样的青铜兵器为直观反映古代战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这些兵器既有以戈、矛为代表的长兵器,也有以刀、剑为代表的短兵器,还有以镞为代表的投掷兵器。
戈

我叫做戈,我是一种装在被称为柲(bì)的木杆上的双刃带尖的兵器,也是青铜兵器里较早出现的一类,在二里头时期就发现了我的身影,并一直延续到秦。
我们和干(盾)是商周时期士兵的标准装备,因此“干戈”一词就成为战争的别称或各种兵器的统称。随着兵器和战术的发展,我们逐渐被淘汰,后一度成为仪仗兵器。
矛

我叫做矛,也是一种重要的兵器,战士们会把我拿来用于冲刺。我们和盾结合起来,就成为既能进攻,又能防御的一套兵器。我们家族在商和西周时代大多是大型的,两侧有宽大的翼。到了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我们的两翼都逐渐缩小,更利于迅速穿刺。
剑

大家好,我就是家喻户晓的剑,我们在商代才出现,多数为叶型短剑。咱们家族有一些剑有玉质剑格,有一些镶嵌绿松石,纹饰等各类表面工艺。
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的青铜剑铸造业相当发达,技术相当先进,铸出的剑质精物美,堪称天下一绝。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剑,还有《越绝书》中说的湛卢、纯均等名剑,也都出自吴越。
钺(yuè)

我叫做钺,是由斧发展而来的一种刑具,古籍中有“钺,大斧也,一名天戉”的记载。在先秦时期我们是一种具有重要礼制意义,权杖性质的兵器。商周时期,我们一直是权威和武力的象征,只有高级贵族才能够随葬。在不同场合使用有不同的用途,在军事活动中,我们被用作为兵器象征军事统率权;而在礼仪活动中,我们也有仪仗的作用。
簇(cù)

我就是大家熟知的箭簇,即弓箭上的箭头。我们家族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古人类在利用我们进行捕猎活动了,后来我们不断进化,到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出了穿透力更强的三翼簇。
我们家族的变迁反映出大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日趋激烈,战争形式日渐多样。伴随着在战争中的广泛普及,我们的发展也愈发成熟,在大国战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刀

我是刀,原本是用于砍杀敌人的兵器,但是在很多高级贵族的墓葬中也能看到我们的身影,看到我们表面上刻下精美的花纹和镶嵌的贵重宝石了吗?这些都说明我们当时除了武器用途之外,还被用作了礼器。
杂器
车马器
车和马是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承担了当时几乎所有的陆上运输。在古代车马尤其受到王族、贵族的喜爱,是出行的代步工具以及身份地位的象征。
在古代,车制是我国重要的礼乐制度之一。天子级别的六匹马拉的两轮马车,即著名的“天子驾六”。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轴饰

我叫做车轴饰,我的作用就是用来加固车轴。有了我的存在,车轴和车轮就能结合得更加紧密。
轭(è)饰

我叫做轭饰,是嵌套在轭表面的装饰物。轭是一首双脚的御马工具,人们通常会把它们的首上系于车衡,双脚则下扼于马颈。
车軎(wèi)

我叫做车軎,是古代用来固定车轴的轴头,大多时候我们与车辖配合使用。我们早在商代末期就已出现,伴随着大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兵车逐步成为战争的核心,成为战场冲杀的利器。千乘之国也成为大国、强国的标志。
度量衡

在中国度量衡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衡器是一种重要的计量工具,包括衡和权两个部分,我就是其中的权,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砝码。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通常是用于称量贵重的小型物件,如楚国黄金货币。
我国现存战国时期的砝码主要以楚国和秦国为多,其中楚国的砝码形制为环状,多为圆形,少数为菱形,故又称作“权环”。我们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我们量器家族是古代一种计算体积的容器,外形为圆罐形。人们会在我们身上铸刻铭文,铭文内容涉及赋税征收、俸禄发放等。从铭文内容及铸造过程看,我们在当时受到了非常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2]马承源:中国古代青铜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3]彭适凡:赣江流域出土商周铜铙和甬钟概述,《南方文物》1998年第1期。
[4]洪声:广西古代铜鼓研究,《考古学报》1974第1期。
[5]沈融:论早期青铜戈的使用法,《考古》1992第1期。
盗墓遭遇“砸杠子”,被逼挖坑“活埋”自己,这件事发生在山东
盗墓遭遇“砸杠子”本文作者倪方六喜欢看盗墓小说的网友可能会觉得,盗墓这一行很“好玩”,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又脏又累,担惊受怕,对内要小心同伙,对外得会对文管和警察。还有一个圈外人不知,得时时提防黑道和同行,避免“黑吃黑”。盗墓在古今都是违法行为,所以一般都在夜里进行,做贼一样,即使被人黑了,也不敢说。有人瞅准这一点,专门敲诈盗墓者,这种现象古今皆不鲜见。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17:1900014名盗墓贼同时丧命古墓 文物何去何从 考古家:该上场了
盱眙县的大云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山峰,位于江苏淮安境内。山顶有着一个水塘,被当地村民称为“龙塘”。据传说,这里埋藏着一些珍贵的文物和宝藏,吸引了不少盗墓贼的目光。2009年,一伙盗墓贼决定下手“龙塘”,他们相信这里埋藏着大量的宝藏,于是动用了炸药,想要尽快打通墓穴。然而,他们的鲁莽行为导致墓穴内空气不足,四名盗墓贼在进入墓穴后不久便死亡。我要新鲜事2023-07-12 19:05:360000当代田野考古的转型——读《凌家滩:中华文明的先锋》
《凌家滩:中华文明的先锋》作者:吴卫红刘越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1月定价:168元文明起源研究是考古学研究经久不衰的三大战略性课题之一。自夏鼐先生系统论述中国文明起源标准及苏秉琦先生提出文明起源满天星斗说以来,诸多学者在此基础上不断细化与深入研究,学界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理解与认识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0:01:010003侯仁之、俞伟超:乌兰布和沙漠的考古发现和地理环境的变迁
一、从古代人类活动的遗迹探索地理环境的变迁在我国内蒙古和宁夏两自治区之间,黄河河套以西,从阴山南麓直到贺兰山下,有一片茫茫的流沙,这就是乌兰布和沙漠。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0:40:060000严耕望:努力途径与工作要诀
一个人在学术上的成就,通常总是要有主观条件与客观环境两者相配合。客观环境所涉甚广,可说整个国家社会无不息息相关,而最直接影响个人成就的当是早期的教育与成年后的工作环境。主观条件,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天分、性情与身体健康等等。教育与工作环境多少有些要碰机会,天分更是先天生成,不可强求。但不懈的努力对于这些多少都可作若干主动的创造与控制。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09:4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