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新江:凤凰涅槃 丰碑永在——悼念西域历史语言学家段晴教授
今天(3月26日)一早,传来了令人悲痛的消息:段晴老师离开了。虽然我对此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还是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如此快的来临。自从去年8月她告诉我不幸生病的消息,我一直觉得以她的身体素质以及乐观精神,一定能够扛过去,所以不时用各种方式鼓励她与病魔抗争。但是最近一个多月来,消息越来越糟。3月初我赶出一篇万余字的文章,题为《西域胡语文献研究获得新进展——段晴教授及其团队的贡献》,就是想借此提振一下她的精神,直到此时我还仍然抱着乐观的态度。文章承蒙《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大力支持,把原订两版隔周发表的长文压缩为一篇,删去注释,以9千多字的篇幅整版发表在3月18日的“绝学回响”版面上,还有段老师在北大文研院讲演时的照片以及她的简介。遗憾的是,回天乏力,今日凌晨,段老师凤凰涅槃,离开人世。
今天天色阴霾,狂风乱吼。我坐在研究室里什么事也做不下去,只是不时翻阅着手机上圈里朋友们的哀悼之词,稍稍定神之后,开始整理“段晴教授论著编年目录”。中午看到“丝绸之路考古”微信公号推送出段晴刚刚发表在《丝绸之路考古》第5辑上的文章《唐代据史德文化略考》,随即转发到朋友圈,并加了这样的一段发自肺腑的话:
段晴教授是中国丝绸之路考古独一无二的古语言支撑者,举凡丝绸之路发现的梵文、佉卢文、于阗文、据史德文、粟特文、叙利亚文……她都能解读,中国没有第二人,恐怕多少年也不会有第二人。
这里,我想就我所了解的段晴的学术生涯,来谈谈她在丝绸之路古代语言研究上的“独一无二”。
段晴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东语系,跟从季羡林先生学习梵文,攻读印度学硕士学位。我也是在同年进入北大历史系,读中国史专业本科。因为我们都在季先生组织的“西域研究读书班”里,所以很早就非常熟悉。段晴毕业后留学德国汉堡大学,跟从恩默瑞克(E.R.Emmerick)教授学习于阗语,攻读伊朗学博士学位。我则选择于阗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1984-1985年访学荷兰莱顿大学,其间曾去汉堡,由段晴带我去拜见过恩默瑞克教授。段晴毕业后回到北大东语系教梵文,我也留校任教,几十年来我们在中亚西域、伊朗学、丝绸之路研究等方面有诸多合作,让我对她的学术也略知一二。
作为学习德语出身的段晴,是季羡林先生选中的通过德国式教学掌握梵语的人才,她不仅圆满完成了梵语、巴利语的学习,而且留学海外,进入中古伊朗语领域,又跟从恩默瑞克教授掌握了解读于阗语的法门,还同时增进了梵语和佛教学知识,同时选修了藏语、中古波斯语、奥赛提语、粟特语等多种语言,为解读西域古语文献储备了丰厚的知识。她秉承了季羡林先生为中国学者开创的印度学道路,以梵文为看家本领,旁及中古伊朗语领域,而且和季先生一样,其研究的核心点是新疆发现的古代语言文字材料。
1987年段晴刚刚回国任教的时候,能够得到的新材料十分有限,她曾陆续解读了旅顺博物馆收藏的于阗语《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残片(1993年),这可能来自她的另一位梵文老师蒋忠新先生的提示,因为那时候蒋先生正在帮助旅顺博物馆整理梵文《妙法莲华经》(1997年出版)。1997年,她解读了王炳华先生提供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的一件于阗语木牍文书,两人合作刊布了这一珍贵文书,因为此前只有两件同类木牍文书由恩默瑞克和施杰我(P.O.Skjaervo)发表。后来,她还帮助敦煌研究院彭金章先生解读了莫高窟北区新发现的梵文残卷(中英文论文2002和2003年发表)。但这些零星的文本,似乎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国家图书馆、新疆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陆续入藏多批来自和田地区的梵文、佉卢文、于阗文等西域语言文字的材料,加之新疆博物馆、和田博物馆、策勒文管所等地旧藏的于阗文、佉卢文等资料陆续交给段晴和她的团队进行解读研究,经过数年的潜心研究,从2006年开始,她的研究成果如积累多年的熔岩,一下子喷发出来。前面提到的拙文《西域胡语文献研究获得新进展——段晴教授及其团队的贡献》(“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微信公号),从佉卢文犍陀罗语文书、佛教梵语文献、于阗语佛典与文书三个方面对于这些成果有比较具体的梳理和阐述,此不赘述。这里仅以段晴在这三个方面发表的论著按年代整理如下:2006年论文1篇;2007年英文论文一篇;2008年论文2篇;2009年论文4篇,英文3篇;2010年论文2篇,英文1篇;2011年论文2篇,英文1篇;2012年论文2篇,英文1篇;2013年撰写《新疆博物馆新获文书研究》胡语部分的5篇,《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梵文、佉卢文卷》中的2篇,另有论文2篇,英文2篇,还出版专著《于阗·佛教·古卷》;2014年论文4篇,英文3篇;2015年论文3篇,英文1篇,出版专著《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于阗语卷》(一);2016年论文3篇,英文1篇,专著《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藏佉卢文尺牍》;2017年论文1篇,英文2篇;2018年论文2篇;2019年论文2篇,专著《于阗语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2020年论文4篇,英文1篇;2021年论文4篇;2022年也有不少成果等待发表。这里还没有计算她关于洛浦博物馆藏氍毹图像和文字的系列中英文论文,以及翻译巴利文藏经的成果。段晴在《德国的印度学之初与季羡林先生的学术底蕴》一文中说到:“唯有对新疆古代语言文字有深入了解和研究者,才能认识到新疆古代语言文化发展沿革的真面貌,把对新疆古代文明的研究作为独立的学科来建设。”她就是用自己的学术成果,在构筑一个古代西域文明研究的独立学科。
段晴在西域语言方面真是一个天才,大约在1999年我从敦煌带回北京几张照片,是莫高窟北区新发现的胡语文书,我看外观以为是摩尼文字,和她商量是否交给德国的宗德曼(W.Sundermann)解读。她拿回去琢磨了一下,很快告诉我是叙利亚语文书,她可以解读。没想到不久以后她就完成了这篇叙利亚语《圣经》的转写翻译。作为有胡语文书解读训练基础的人,不惧怕任何新材料,哪怕是一门新语言。最近她和她的学生一起又解读了吐鲁番吐峪沟石窟新出土的粟特语灌顶仪轨,是又一个证明。
段晴教授是一个人文学者的典范,经过学校的培养、自身的努力,面对新材料,不断迎接挑战,不断超越自己,为学术树立起一块块丰碑。与此同时,这样艰苦的工作也在消耗学者的体能,摧残她的身体。在事业仍然蒸蒸日上的时候,一座丰碑忽然倒塌,对于世人是无尽的惋惜,对于亲友是无尽的伤悲。能够安慰一下的是,段老师像一只凤凰一样涅槃而去,而她树立的学术丰碑,将永久树立,她的学术也将有人继承、发扬、光大。
段晴教授论著编年目录
1.《季教授和他的第二故乡——随季羡林先生访德散记》,《丑小鸭·青年文学月刊(北京)》1982 年第5期 。
2.Aparimitāyuh-sūtra und das S 2471. University of Hamburg Dissertation, 1987.
3.“draivī,” R.E. Emmerick and P.O. Skjærvø (eds.), Studies in the Vocabulary of Khotanese II, Wien, 1987, pp. 61-62.
4.《于阗文中的八曜》,《民族语文》1988年第4期,36-40页。
5.《于阗文的蚕字、茧字、丝字》,李铮、蒋忠新主编《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上卷,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46-50页。6.Das Khotanische Aparimitāyuh-sūtra. Ausgabe, Übersetzung, Kommentar und Groβa (StII Dissertationen Band 3, Dr. Inge Wezler Verlag für Orientalische Fachpuplikationen 120), Reinbeck – Stuttgart, 1992.
7.“Einige Götter in dem khotanischen Text S 2471”, ZDMGSupplementa 9, 1992, p. 207.
8.《西方鬼的故事:晚皮尔的传说》,《国外文学》1992第3期,85-93页。
9.《印度文化的知音--记金克木先生》,《中国文化报》1992年7月22日。
10.《于阗语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残片释读》,《西域研究》1993年第2期(=《新疆文物》1993年第2期 ),46-51页。
11.《旅顺博物馆藏于阗语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残片释读》,叶奕良编《伊朗学在中国论文集》第1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9-14页。
12.《于阗经文中“作茧自缚”的来源》,《民族语文》1993年第1期,63-66页。
13.《“慈悲者之城”与“涅磐城”》,《南亚研究》1993第2期,41-45页。
14.《迎接挑战》,《她们拥抱太阳》,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5.《面如满月:浅谈中印审美观的差异》,《北京大学学报》(东方文化研究专刊),1996年,25-31页。
16.《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拾零》,北京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编《东方研究》(1996年、1997年合集),蓝天出版社,1998年,139-146页。
17.(翻译)《梵语基础读本》(与季羡林等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18.(翻译)《格林童话故事集》,河北少儿出版社,1996年。
19.(翻译)《安徒生童话集》,河北少儿出版社,1996年。
20.《从梨俱吠陀读出的历史》,《南亚研究》1997第1期,91-93页。
21.《新疆新出于阗文木牍文书研究》(与王炳华合撰),季羡林等主编《敦煌吐鲁番研究》第2卷,199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12页。22.《几件与册封于阗王有关的于阗文书》,叶奕良编《伊朗学在中国论文集》第2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9-13页。
23.“What does Indology specially mean for China,” 北京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编《东方研究——纪念百年校庆论文集》,蓝天出版社,1998年,429-441页。
24.《印度人的自然观初探》,《南亚研究》1998第1期,51-56页。25.《写在季羡林文集出版之际》,《中华读书报》1999年4月21日。
26.《德国学者彼德·达斯》,《南亚研究》1999年第2期。
27.《据史德语考》(与荣新江合撰),余太山编《中亚学刊》第5辑(1996),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9-21页。
28.《敦煌新出土叙利亚文书释读报告》,敦煌研究院编《莫高窟北区石窟》第一卷,文物出版社,2000年,382-390页。
29.《敦煌新出土叙利亚文书释读报告续篇》,《敦煌研究》2000年第4期,120-126页。
30.“Bericht über ein neuentdecktes syrisches Dokument aus Dunhuang/China,”Oriens Christianus, 85, 2001, pp. 84-93.
31.《波你尼语法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32.《梵语与零的发现》,《东方研究2001年》,2002年,181-185页。
33.《梵语以及梵语的启示》,于维雅主编《东方语言文字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54-165页。
34.《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的一件梵语残卷》,戒幢佛学研究所编《戒幢佛学》第2卷,岳麓书社,2002年,68-78页。
35.《素材是人文科学的基础》,《语言研究》第1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81-185页。
36.“The Study of Sanskrit at Peking University,” presented at first at Center for Advanced Studies, Oslo, Norwegen, 10th June 2002; Published in Fragile Palm Leaves, No.7, December 2002, Bangkok, Thailand.
37.《读薛克翘先生中印文学比较研究》,《南亚研究》2003年第2期,92-93页。
38.《对vibhakti类词缀的补充说明》,《东方研究2002/2003年》,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123-136页。
39.《唐代大秦寺与景教僧新释》,荣新江主编《唐代宗教信仰与社会》(北京大学盛唐研究丛书),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434-472页。
40.《景教碑中的七时之说》,叶奕良编《伊朗学在中国论文集》第3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21-30页。
41.《书评:林悟殊唐代景教再研究》,刘东主编《中国学术》2003年第3期,商务印书馆,311-314页。
42.《于阗语罗摩衍那的故事》,张玉安、陈岗龙主编《东方民间文学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38-157页。
43.“Newly found Sanskrit Fragments from Dunhuang,” (with Peng Jin-zhang) Ann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at Soka University, vol. 6, 2003, pp. 197-206.
44.“What does Indology mean specially for China. Indolog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Sahitya Akademi, New Delhi, 2004, p. 228.
45.《西域的胡语文书》,《敦煌与丝路文化学术讲座》第2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36-62页。
46.《大秦寺的守望者》,《书城》2005年第11期,70-73页。
47.《梵汉本法华经语词札记》(与朱冠明合撰),《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2期,68-73页。
48.《筋斗背后的故事——从一个家喻户晓的词汇透视粟特文化的遗踪》,荣新江等编《粟特人在中国——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中华书局,2005年,402-415页。
49.《西域语趣――读正法华、妙法随笔》,刘东主编《中国学术》第21辑,商务印书馆,2005年,193-204页。
50.(翻译)《摩诃婆罗多》(与金克木、赵国华、席必庄等合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51.《悉昙字本说源》,《语言学论丛》第32辑,商务印书馆,2006年,334-355页。
52.《新发现的于阗语金光明最胜王经》,《敦煌吐鲁番研究》第9卷,中华书局,2006年,7-22页。
53.“Two New Folios of Khotanese Suvarnabhāsottamasūtra”, Ann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at Soka University, 10, 2007, pp. 325-336.
54.《寻踪觅影——汉译佛经中印度土著语法的痕迹》(英文),《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2007年,114-125页。
55.“In the Pursuit of Vyākaraṇa-elements in Chinese Translations,” in Selected Papers of Beijing Forum 2007—The Harmony of Civilizations and Prosperity for All—Divers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8, pp. 163-172.
56.“The ‘Maitrī-bhāvanā-prakaraṇa’. A Chinese Parellel to the Third Chapter of the Book of Zambasta”, in M. Macuch, M. Maggi, and W. Sundermann (eds.), Iranian Languages and Texts from Iran and Turan. Ronald E. Emmerick Memorial Volume, Wiesbaden: Harrassowitz, 2007 [2008], pp. 39-48.
57.《于阗文本修慈分》,朱玉麒主编《西域文史》第3辑,科学岀版社,2008年,1-57页。
58.《于阗语高僧买奴契约》,季羡林、饶宗颐主编《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1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1-27页。
59.《和田博物馆藏于阗语租赁契约研究——重识于阗之“桑”》(与和田地区博物馆合撰),季羡林、饶宗颐主编《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1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29-44页。
60.《于阗语对治十五鬼护身符》,季羡林、饶宗颐主编《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1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1-119页。
61.《明咒护身符》,中国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日本佛教大学尼雅遗址学术研究机构编《丹丹乌里克遗址——中日共同考察研究报告》,文物出版社,2009年,267-279页。
62.《论“如意金箍棒”的原型及演变过程》(与孙浩合撰),《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8期,80-83 95页。
63.“Bisā- and Hālaa- in a New Chinese-Khotanese Bilingual Document,Journal of Inner Asian Art and Archaeology, vol.3, 2009, pp. 65–73.
64.“A Fragment of the Bhadrakalpa-sūtra in Buddhist Sanskrit from Xinjiang”, Sanskrit Manuscripts in China, Beijing: China Tibetology Publishing House, 2009, pp. 15-39.
65.“‘Mulberry’ in Khotanese: A New Khotanese Loan Deed in the Hetian Museum”, Bulletin of the Asia Institute, new series, 19 (Iranian and Zoroastrian Studies in Honor of Prods Oktor Skjaervo), 2005 (2009), pp. 5-14.
66.“Stories behind ‘Jindou’”, in Ye Yiliang (ed.), Collection of Papers on Iranian Studies in China, Peking Universtiy Press, 2009, pp. 26-36.
67.“Misfortune Caused by Kings”, Ann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at Soka University, 13, 2010, pp. 173-183.
68.《关于古代于阗的“村”》,朱凤玉、汪涓编《张广达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新文丰出版公司,2010年,581-604页。
69.《梵語贤劫经残卷——兼述贤劫经在古代于阗的传布及竺法护的译经风格》,沈卫荣主编《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第3辑,科学出版社,2010年,201-232页。
70.“Some Fragments of the Saṅghāṭa-sūtrafrom the Xinjiang Museum, Urumqi,” Ann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at Soka University, 14, 2011, pp. 127-134.
71.《字里行间——汉译佛经所反映的梵文隐性现象》,王邦维主编《季羡林先生与北京大学东方学》,阳光出版社,2011年,252-268页。72.《德国的印度学之初与季羡林先生的学术底蕴》,饶宗颐主编《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2卷(季羡林先生纪念专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14页。
73.“Besprechung: Sanskrithandschriften aus den Turfanfunden, ” Orientalistische Literaturzeitung, 105.
74.《宝藏遗踪——近年来和田地区新出非汉语类文书综述》,樊锦诗、荣新江、林世田编《敦煌文献·考古·艺术综合研究》,中华书局,2011年,293-305页。
75.《中国国家图书馆藏BH5-3佉卢文买卖土地契约》,朱玉麒主编《西域文史》第6辑,科学出版社,2011年,1-16页。
76.“A Land Sale Contract in Kharoṣṭhī Script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Collection, No. BH5-3.” Ann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at Soka University, 15, 2012, pp. 63-69.
77.《探径于长部》,《汉译巴利三藏·长部》,中西书局,2012年,6-30页。
78.《译后记》,《汉译巴利三藏·长部》,中西书局,2012年,589-590页。
79.(翻译)《汉译巴利三藏·长部》(合译),中西书局,2012年。80.《Hedin 24号文书释补》,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编《语言背后的历史——西域古典语言高峰论坛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74-78页。
81.“The inscription on the Sampul Carpets”, Journal of Inner Asian Art and Archaeology, vol. 5, 2012, pp. 95-100.
82.《尉迟曜11年裴捺卖地案牍》(与合撰),朱玉麒主编《西域文史》第7辑,科学出版社,2012年,122-137页。
83.《于阗语等文献释读及论述部分之引言及凡例》,刘绍刚、侯世新主编《新疆博物馆新获文书研究》,中华书局,2013年,44-47页。84.《于阗语僧伽吒经残叶》,刘绍刚、侯世新主编《新疆博物馆新获文书研究》,中华书局,2013年,48-59页。
85.《于阗语佛说一切功德庄严王经残叶》,刘绍刚、侯世新主编 《新疆博物馆新获文书研究》,中华书局,2013年,60-72页。
86.《未知名于阗语、梵语佛经抄本残片》(与叶少勇合撰),刘绍刚、侯世新主编《新疆博物馆新获文书研究》,中华书局,2013年,73-77页。
87.《萨波Vaisa之牒所隐括的社会变迁》, 刘绍刚、侯世新主编《新疆博物馆新获文书研究》,中华书局,2013年,32-45页。
88.《于阗语世俗文书残片》(与郭金龙合撰),刘绍刚、侯世新主编《新疆博物馆新获文书研究》,中华书局,2013年,92-95页。
89.《前言》,《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梵文、佉卢文卷》,中西书局,2013年,1-5页。
90.《贤劫经(Bhadrakalpa-sūtra)》,《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梵文、佉卢文卷》,中西书局,2013年,121-134页。
91.《元孟八年土地买卖楔印契约》,《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梵文、佉卢文卷》,中西书局,2013年,193-201页。
92.《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梵文、佉卢文卷》(合著),中西书局, 2013年。
93.《义净与实叉难陀》,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主编《国学的传承与创新——冯其庸先生从事教学与科研六十周年庆贺学术文集》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109-1120页。
94.《造像功德经所体现的佛教神话模式》,王邦维等编《佛教神话研究:文本、图像、传说与历史》,中西书局,2013年,83-102页。
95.《慈无味——无法表演的慈》,《光明日报》 2013年10月28日 12 版。
96.“Were Textiles used as Money in Khotan in the 7-8th Centuries?” (with Helen Wang)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Series 3, vol. 23. 2, 2013, pp. 307-325.
97.《舅卖甥女案牍所映射的于阗历史》,秦大树、袁旔主编《古丝绸之路——2011年亚洲跨文化交流与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新加坡:八方文化创作室,2013年,33-58页。
98.《伏闍達五年蠲除契約案牘》,《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3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291-304页。
99.《于阗·佛教·古卷》,中西书局,2013年。
100.“Puñadatta’s Life as Reflected in Khotanese Documents,” Commentationes Iranicae.Festschrift to Prof. Vladimiro f. Aron Livschits nonagenario donum natalicium, ed. S. Tokhtasev and P. Luria, St. Petersburg: Petropoli in ædibus Nestor-Historia, 2013, pp. 435-445.
101.《波斯帝国的历史传说》,《中国典籍与文化》第8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101-137页。
102.“Indic and Khotanese Manuscripts: New Finds and Findings from Xinjiang”. Paul Harrison and Jens-Uwe Hartmann (eds.), From Birch Bark to Digital Data: Recent Advances in Buddhist Manuscript Research. Papers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Indic Buddhist Manuscripts: The State of the Field, Stanford, June 15–19 2009. Vienna. Österreichis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2014. pp. 267-276.
103.《钱与帛——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三件于阗语-汉语双语文书解析》(与李建强合撰),《西域研究》2014年第1期,29-38页。
104.“Puñadatta’s contract of Sale of an estate,” Annual 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dvanced Buddhology at Soka University, 17, 2014, pp. 349-363.
105.《洛浦地毯与吉尔伽美什的传说》,《华夏地理》2014年1月,30-31页。
106.“Pledge, Collateral and Loan in Ancient Khotan,” Euroasian Studies II, Sydney: Asia Publishing Nexus Australia, 2014, pp. 249–268.
107.《于阗文书所见古代于阗的典押制度》,《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4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13-125页。
108.《新疆洛浦县地名“山普鲁”的传说》,《西域研究》2014年第4期,1-8 139页。
109.《穿越了时空的文字》,《多浪龟兹》总第23期,2014年,81-85页。
110.《于阗故地的诉说》,上海博物馆编《于阗六篇》,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97-121页。
111.《于阗语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之源与流》,荣新江、朱玉麒主编《西域考古·史地·语言研究新视野:黄文弼与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4年,329-338页。
112.“A Sanskrit document on cloth of the Earlier 7th century”,Euroasian Studies III, ed. Yu Taishan & Li Jinxiu, Sydney: Asia Publishing Nexus, 2015, pp. 171-185.
113.《一件来自公元6世纪的梵语世俗文书》,西藏社会科学院贝叶经研究所编《西藏贝叶经研究》,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2015年,1-11页。
114.《裴捺的人生轨迹》,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主编《西域—中亚语文学研究:2012年中央民族大学主办西域—中亚语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80-89页。
115.《佉卢文世俗文书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中国文化报》2015年5月22日第4版。
116.《新疆山普鲁古毛毯上的传说故事》,《西域研究》2015年第1期,38-47 138-139页。
117.《天树下娜娜女神的宣言——新疆洛浦县山普鲁出土毛毯系列研究之一》,《西域研究》2015年第4期,147-160 192页。
118.《飘带来自吉祥——反映在古代于阗画中的祆教信仰符号》,《艺术史研究》第17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15年,153-166页。
119.《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于阗语卷》(一),中西书局, 2015年。
120.《萨迦牟云的家园——以尼雅29号遗址出土佉卢文书观鄯善王国的家族与社会》,《西域研究》2016年第3期,54-64 143页。
121.《粟特商队到于阗——BH4-135之于阗文书的解读》,荣新江、罗丰主编《粟特人在中国——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的新印证》上册,科学出版社,2016年,96-115页。
122.《木球之喻》,程彤主编《丝绸之路上的照世杯:中国与伊朗: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西书局,2016年,31-40页。
123.《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藏佉卢文尺牍》(与才洛太合著),中西书局,2016年。
124.“Deed, Coins and King's Title as Revealed in a Sanskrit Cloth Document from the 6 Century,” Eurasian Studies, English Version IV, ed. Yu Taishan & Li Jinxiu, Asia Publishing Nexus, 2016, pp. 265-283.
125.《于阗语大案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初唐案牍研究》(与侯世新、李达合撰),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22卷,2016年,371-400页。
126.《佉卢文的证言——清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藏两件佉卢文尺牍研究》(与才洛太合撰),孟宪实、朱玉麒主编《探索西域文明——王炳华先生八十华诞祝寿文集》,中西书局,2017年,292-305页。
127.“Greek Gods and Traces of the Sumerian Mythology in Carpets from the 6th Century”,李肖主编《丝绸之路研究》第1辑,三联书店,2017年,1-16页。
128.“Transform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in 3rd-Century Shanshan (Nuava): A Case Study of the Great Cozbo Soṃjaka”, Eurasian Studies, English Version V, ed. Yu Taishan & Li Jinxiu, Asia Publishing Nexus, 2017, pp. 86-109.
129.《石汉那的婴儿——新疆博物馆藏一件新出于阗语案牍》(与侯世新、李达合撰),《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8卷,2018年,265-278页。
130.《神话的跨域性与地方性——以观察新疆洛浦博物馆氍毹为基础》,《民族艺术》,2018年第4期,13-22页。
131.《神话的跨域性与地方性——以观察新疆洛浦博物馆氍毹为基础问答、评议与讨论》(合撰),《民族艺术》2018年第4期,23-27页。
132.《神话与仪式——以观察新疆洛浦博物馆氍毹为基础》(与程雪合撰),《民族艺术》2018年第5期,31-44页。
133.《神话与仪式——以观察新疆洛浦博物馆氍毹为基础问答、评议与讨论》,《民族艺术》2018年第5期,45-49页。
134.《声教所及——对纪晓岚新疆行脚的民俗回访》序,中西书局,2018年,1-13页。
135.《陌生的友邻》,《华夏地理》2018年第8期。
136.《精绝、鄯善古史钩沉》,《欧亚学刊》新7辑,商务印书馆,2018年,21-34页。
137.《早期/晚期于阗语与方言——无垢净光大陀罗尼所反映的语言问题》,王振芬、荣新江主编《丝绸之路与新疆出土文献——旅顺博物馆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19年,497-511页。
138.《于阗伏阇雄时代的两件契约》(与侯世新、李达合撰),荣新江、朱玉麒主编《丝绸之路新探索:考古、文献与学术史》,凤凰出版社,2019年,131-142页。
139.《于阗语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中西书局,2019年。
140.《『カルパラージャ·スートラ』と仏塔信仰》,《東洋学術研究》第58卷第2号,2019年,65-85页。
141.《于阗王国之名新考》,《西域研究》2020年第1期,79-89页。
142.《专栏主持人语》,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及应用语言研究所编《语言学研究》2020年第2期,3-5页。
143.《于阗语“四象”以及龙王“热舍”》,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及应用语言研究所编《语言学研究》第28辑,2020年,6-14页。
144.“Forword,” Xiao LI (ed.) . Non-Han Literature Along the Silk Road, Silk Road Research Series. San-lian & Springer, 2020, pp. ix-xi.
145.“Across-Regional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Mythologies: On the Basis of Observing the Lop Museum Carpets”, Xiao Li (ed.), Non-Han Literature Along the Silk Road, Silk Road Research Series. San-lian & Springer, 2020, pp. 1-20.
146.“Legends and Ceremonie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f the Qu Shu Collection at Xinjiang Lop Museum”.Xiao LI (ed.) . Non-Han Literature Along the Silk Road, Silk Road Research Series. San-lian & Springer. 2020, pp. 21-45.
147.《天灾人祸所生发的信仰与习俗——基于古代于阗文明的观察》,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2020年4月20日;《澎湃新闻》2020年5月14日转载。
148.“Kalparāja-sūtra and Pagoda Worship,” The Journal of Oriental Studies, Vol.30, September 2020.
149.“About qushu: Carpets or Rugs with Long Hair” (with Zheng Liang), Xiao Li (ed.), Studies o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Along the Continental Silk Road. ilk Road Research Series. San-lian & Springer. 2020, pp. 21-30.
150.《买卖僧房舍契约》,《敦煌學》第36期,南華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2020年,315-328页;又收入郑阿财、汪娟主编《张广达先生九十华诞祝寿论文集》上册,新文丰出版公司,2021年,451-465页。151.《一篇于阗语祈祷文所映射的十世纪敦煌于阗人的宗教信仰》,余太山、李锦绣主编《欧亚学刊》新10辑,商务印书馆,2020年,150-161页。
152.《丝路之畔的赫尔墨斯》,马丽蓉主编《新丝路学刊》第11期,上海外国语大学,2021年,1-14页。
153.《白沙瓦博物馆》,张嘉妹主编《犍陀罗的微笑:巴基斯坦古迹文物巡礼》,上海三联书店,2021年,64-85页。
154.《诃利帝与般支迦》,张嘉妹主编《犍陀罗的微笑:巴基斯坦古迹文物巡礼》,上海三联书店,2021年,126-128页。
155.《舍利盒》,张嘉妹主编《犍陀罗的微笑:巴基斯坦古迹文物巡礼》,上海三联书店,2021年,129-131页。
156.《黄文弼发现的两件据史德语文书》,朱玉麒主编《西域文史》第15辑,科学出版社,2021年,1-18页。
157.《关于氍毹》(与郑亮合撰),李肖主编《丝绸之路研究》第2辑,三联书店,2021年,1-7页。
158.《于阗絁䌷,于阗锦》,北京大学伊朗文化研究所编《伊朗学在中国》第5辑,中西书局,2021年,50-64页。
159.(翻译)《汉译巴利三藏·经藏·中部》(与范晶晶等合译),上海:中西书局,2021。
160.《中国人民大学藏于阗语文书的学术价值》,《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12-19页。
161.《唐代据史德文化略考》,罗丰主编《丝绸之路考古》第5辑,科学出版社,2021年,106-114页。
162.《关于古代于阗“税”的辩考——基于策勒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藏于阗语案牍所做观察》,荣新江主编《丝绸之路上的中华文明》,商务印书馆,2022年,待刊。
163.《吕珎胡书——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BH1-17于阗语文书的释读》,《西域研究》2022年第2期,待刊。
164.《粟特语灌顶仪轨》(与范晶晶、杨帆合撰),《欧亚学刊》新11辑,商务印书馆,2022年,待刊。
165.《神话与仪式:破解古代于阗氍毹上的文明密码》,三联书店,2022年。
166. 《浸没的家产——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于阗语案牍BH4-68研究》,朱玉麒等主编《坚固万岁人民喜——刘平国刻石与西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凤凰出版社,2022年,待刊。
文物三字经(四)
50明孝陵,留南京。十三陵,在昌平。树华表,列象生。起明楼,修宝城。为考古,开定陵。51明家具,势昂藏。紫檀木,出南洋。运匠心,创新样。闷户橱,拔步床。形式多,寿命长。52清彩瓷,凝琼瑛。珐琅彩,起康雍。御窑厂,延良工。创粉彩,分淡浓。景德镇,最著名。53紫禁城,帝王宫。五百年,历明清。外八庙,东西陵。在曲阜,有三孔。盘龙柱,何峥嵘。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31:5500052020年游学:永登县博物馆的佛教文物
继续回顾今年在永登县的游学过程,之前已经大致回顾第一天的见闻和永登县的彩陶。2020年游学——丝路明珠永登县2020年游学:永登县马家窑文化彩陶但是我们此次前往永登县的主要目的还是看永登县明代的佛寺以及寺内造像和壁画。在具体造访各个寺院之前,我们先到县博物馆给自己科普了一番。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10:380000十大考古进校园 | “接地气玩梗”,发掘领队破解千座墓群知识点
一场看似“按头强学”的考古讲座,咋“破圈”走出去?这一次,贵州考古人“接地气玩梗”,破解千座墓群知识点!5月11日,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主办,中国文物报社、学习强国贵州学习平台、多彩贵州网协办,《强国讲堂“十大考古进校园”——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发掘与收获》开讲。这是一场“自带流量,长在热点”上的学术讲座。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2:40:340000地下文物看陕西:秦国的崛起,圣都雍城
秦建国后,奋勇征战,国力逐渐强大,不断向东扩展势力,并经过九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迁都,从西戎迁到西周王室的故地,最终定都在最适宜秦国发展的咸阳。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0:59:470000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中国百万年人类史新的考古实证——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
#2022十大考古#发掘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武汉大学郧阳博物馆十堰市博物馆项目负责人陆成秋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坐落于汉江北岸,曲远河口西边(图1)。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1:59:46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