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推荐的学生寒假书单
李零、刘斌、许宏、唐际根、高大伦、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段清波、杨军、刘瑞、崔勇、樊锦诗:《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

全书从中国的重大考古发现中遴选出十个独具代表性的考古遗址——新石器时代的良渚古城、堪称最早的“中国”的二里头遗址、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拨开古蜀迷雾的广汉三星堆、见证中西文明交流的小河墓地、秦始皇陵、汉代海昏侯墓、汉唐长安城、宋代沉船南海I号、敦煌莫高窟,分别由十位负责一线勘探的考古人——刘斌、许宏、唐际根、高大伦、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段清波、杨军、刘瑞、崔勇、樊锦诗,以亲历者的角度为公众讲述中国十个重大考古发现的发掘经历、前沿进展以及文明背后的故事。本书收录考古报告中的位置示意图、平剖面图以及出土的重要文物,为读者还原一个现场的原境,并提供背景知识、发现过程、延伸阅读、博物馆展品等信息,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知识读物。
王力主编,马汉麟等执笔,姜亮夫 叶圣陶等审校,刘乐园修订:《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本书是王力教授主编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全书分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姓名、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等十四个部分,扼要介绍了先秦文献中的天文历法;概述了中国历代疆域的划分;细缕古代政治结构以及人才选拔;对中国已经消失的宗法制度尤其是昭穆制度进行了细致分析;从宏观与微观层面对国古代名物制度以及政治体制制度作了系统性概述。涉及内容既包括平民百姓的生活,也包括上层社会的奢华。本书援引大量考古发现,纠正了一些大众乃至学界的错误认识,呈现给读者一幅更具趣味性、更准确的中国古代文化生活图景,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
孙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北京:中华书局,2014。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是我国文博泰斗,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孙机先生的一本著作。本书的基本内容由孙先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所作“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专题讲座的讲义汇编而成。书中,孙先生旁征博引,从“农业与膳食”“酒、茶、糖、烟”“纺织与服装”“建筑与家具”“交通工具”“冶金”“玉器、漆器、瓷器”“文具、印刷、乐器”“武备”“科学技术”等十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物质文明成就的源起流变、文化内涵进行了丰富生动的阐释。品读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面对实物,体悟历史的细节,力图建立起更强的“在场感”。此书考论实物,精审可靠,正可“聊供读史者格物之一助”,让我们在历史与考古、文字与文物相融相汇的长河中更自在从容地漫溯过往。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走出自己的路》《中国考古学:说出自己的话》《中国考古学:尽到自己的心》,故宫出版社,2014。

这三部著作作为张忠培先生的文集,是张忠培先生对中国考古学近百年来的发展历程的系统性总结。这三部曲从不同维度切入了张忠培先生对中国考古学的认识。对读者而言,这三部著作既是了解中国考古学发展的良史,也是管窥众多学术大师思想的窗口,还可以作为一份介绍佳作的书单,为读者打开考古学的新世界。
宿白:《宿白集:魏晋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辑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

本书收入宿先生三十九篇文章,是历史时期考古学的代表作品,呈现了宿白先生对这一历史阶段考古充分而缜密的思考。全书通过古城沿革发展、墓葬形制变化、寺院遗迹布局等多个角度,对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的典型考古素材进行了科学的整理——从“古今重叠型城市”长安与洛阳、到宣化辽墓中张家的兴衰史,再到西藏大昭寺的银瓶、青州龙兴寺的窖藏、山西永乐宫的壁画,乃至日本奈良法隆寺的玉虫厨子。宿白先生用一以贯之的考古实践与历史、文献互证的方法,为大量零散考古素材搭建了一个分类、分期明晰的体系,提出了许多有分量的观点,尤其是“城市考古”概念与方法的问世,影响并指导了大批之后的考古工作者。
[美]周南;李冬冬,喻明玥译:《给考古学家的统计学:一种常识性方法 译自英文第2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本书是周南教授的代表作之一。本书致力于解释统计学的原理和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其写作风格简单易懂,是一本难得的考古统计学应用读物。本书将统计学和考古学案例相结合,从最基本的统计学原理和技术入手,简明易懂,容易上手,改变了以往考古学家对统计学艰深晦涩的刻板印象,非常适合没有数学背景的考古学者和学生学习。本书自1996年第1版出版以来,已经在很多美国高校考古专业作为研究生的必读书目。2010年本书再版,受到广泛好评。
傅芸子:《艺术与鉴藏:正仓院考古记》,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

正仓院,位于日本古都奈良市东大寺大佛殿西北,原为东大寺的宝库,后与寺分离。其内藏品主要部分多为圣武天皇御物,而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一为唐代传入日本的中华精致文物;二为经由中国传入日本的西域文物;三为奈良时代日本模仿中华文物所做、或创造之物。《正仓院考古记》由作者傅芸子先生20世纪30年代赴日考察奈良正仓院所藏藏品时,对其中的文物,尤其是中国文物所做的详细记录与考证。本文初稿刊于《国闻周报》,本次出版还增添了百余幅摄自原物的照片,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文物信息。
兴趣类
霍巍:《考古寻路》,商务印书馆,2021。
许宏:《发现与推理:考古纪事本末》,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21。
郑嘉励:《考古者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齐东方:《我在考古现场:丝绸之路考古十讲》,中华书局,2021。
萧易:《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薛芃、艾江涛:《追寻三星堆:探访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1。
专业类
[美]周南,[美]查尔斯·巴顿,[加]柯睿思作;李涛译:《考古学中的区域聚落人口》,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
[美]路易斯·宾福德著,陈胜前译:《追寻人类的过去:解释考古材料》,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美]巫鸿:《“空间”的美术史》,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俞伟超:《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梁云:《西陲有声:<史记·秦本纪>的考古学解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
林梅村:《西域考古与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郭静云:中国青铜时代历史纲要
神话创造和理解史实,这是历史研究中两种并存的趋势。古代社会留下了很多历史化的神话,成为汉代以来写作神话化历史的基础。传世文献描述夏商周三个异族朝代,成汤克夏,而武王克商,兴衰情况都很相似。这显然是一种神话化的历史结构。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8:24:190004巴洛莎龙:阿根廷超巨型食草恐龙(长30米/距今2亿年前)
说到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很多人知道是阿根廷龙,它体长40-42米,是目前出土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其实同样在阿根廷,这里还曾出土过不少超巨型恐龙,它就是巴洛莎龙,体长达到了惊人的30米,一起去认识看看。巴洛莎龙基本资料巴洛莎龙是一种南美洲的超巨型食草恐龙,它长30米,与图里亚龙差不多大,体型暂时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8位,生活在距今8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巴洛莎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6:48:310000暑期学校课程安排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19年暑校课程安排注:1、报到地点: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人类学系(马丁堂)一楼大厅2、报道时间:2019年7月15日9:00-18:00.3、讲座地点:表中一教304为中山大学南校园第一教学楼13044、分组讨论地点:第一组第一教学楼1206;第二组第一教学楼1207;第三组第一教学楼1306;第四组第一教学楼1307。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00:080000古墓里发现的大量冲锋枪 居然是他发明的(古代发明)
古代冲锋枪的发明者是诸葛亮。1700年前在古墓中发现了冲锋枪。这怎么可能?众所周知,当时属于冷兵器时代,而冲锋枪属于现代发明的热兵器时代。那么在古墓中发现的所谓冲锋枪是什么呢?盗墓贼光顾我要新鲜事2023-02-19 23:20:190000新发现 | 山东济南裴家营东南墓地发现战国至清代墓葬
为配合基本建设,2021年3月至8月,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对历城区鲍山街道裴家营东南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84座,出土完整及可复原器物110余件(组)。其中少数墓葬时代特征不明显,其余可分为战国晚期、西汉中期、东汉晚期、宋元时期、清代等不同时期。裴家营东南墓地发掘全景(上为北)1.战国晚期44座,其中土坑竖穴墓28座、砖椁墓13座、瓮棺墓3座。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5:51: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