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远古中华第一村
这几天我们被关于上山文化的新闻给刷了屏。因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国博搞了一场关于上山文化的展览,不仅要搞展览而且直接表露人家的野心,还要申遗。

自从前些年国博馆长批评说考古发掘的文物不能总只让考古人员研究用,还要汇集民众,所以人家就办了好几场当年入选十大考古的考古成果展,比如山东的焦家遗址,名曰:礼出东方,还要四川的江口沉银,陕西的刘家洼墓地。这么搞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展览我还是头一次见,特别是这种早期的,除了学术总观赏角度真的没多少看点。
比如其中最重磅的文物是一粒稻米。炭化稻米,粒长3.732毫米、粒宽1.667毫米、粒厚1.723毫米,长宽比值2.239。经分析研究,上山遗址出土这粒炭化稻属于驯化初级阶段的原始栽培稻。2006年出土于浦江上山遗址,距今约11000年至8500年。它也被放在展览最显眼的位置。

再比如说上山文化有彩陶,但从观赏角度说真没仰韶和马家窑的好看,但关键人家早啊!桥头遗址出土的这件陶片,应是一钵碗类的残片,夹细砂红陶,陶质较细腻,器壁施红陶衣。口沿处有白色点彩,器壁残见三个单独的几何形图案,图形为填涂而成,与顿点连缀的点彩手法有着本质的差异。可见的两个完整图案,其一为带着一周辐射短线的圆形,似太阳纹,另一为两个顶角相对的三角形。残见图案为填涂白彩的直角。

除了奠定上山文化世界最早水稻和最早彩陶地位的这两件文物外,如下图还展览相当多上山文化的陶器,虽然很普通,但要知道这些都是距今9000多年的东西。其中这件彩陶壶中发现了酿酒的证据,在壶内的残余物中发现了一种加热产生的糊化淀粉,经检测研究,发现残留物与低温发酵的损伤特征相符,而低温发酵是酿酒的基本原理。因此,9000年前的上山人可能已经掌握酿酒技术,而这只陶壶就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酒器。


上山文化已经走过二十年的研究历程。从面上,目前已经发现了由二十处遗址所组成的上山文化遗址群;从点上,找到了浦江上山、嵊州小黄山、义乌桥头、仙居下汤、永康湖西、龙游荷花山等涵盖了不同时段的区域性典型遗址。
目前研究显示,上山文化距今10000—8500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每一期之间陶、石器的阶段性变化和特征比较明显,上山文化的整体面貌始终一致。上山文化的稻作农业具有以下特征:1、存在一系列的农耕行为证据;2、走向旷野定居,开启农业聚落模式;3、是一种稳定进步的文化现象,未曾中断、一直延续。以上“先进”特征确立了上山文化在那个时代的地位和意义。

上山文化代表了中国南方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年代距今10000年前后,是中国万年文化史的重要开端。上山文化发现了类型多样的稻作驯化证据和初成体系的稻作农业生产证据,是中国万年水稻栽培史的重要开端,是世界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上山文化出现了以稻作农业生产和多元采食经济为基础和支撑的定居村落和早期农业社会,是中国万年农业定居史的重要开端。上山文化发现了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彩陶,是中国万年陶器起源和技术发展史的重要代表。上山文化还发现了以水稻、薏仁、块茎类植物为原料发酵酿酒的残留物和陶容器,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酒。上山文化所呈现出来的物质成就和技术发明均走在同时代的前列。
如此重要的上山文化也受到了大佬们的关注,北大严文明先生曾经总结道:浙江的遗址名很有内涵:从美丽的小洲(良渚)出发,过一个渡口(河姆渡),跨一座桥(跨湖桥),最后上了山(上山)。

所以他曾称上山遗址为:远古中华第一村!

袁隆平老爷爷也曾评价为:万年上山,世界稻源!

悦读 | 何毓灵《亚长之谜》:考古学是什么?考古学者在干什么?
作者:陈翔《亚长之谜:殷墟贵族人骨的秘密》作者:何毓灵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2月定价:98元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4:14:390000中国核专家研究古墓时的惊人发现
墓,是人死后在阴间的居所,说白了就是处置尸体的地方。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对古墓感兴趣的应该是历史、考古学方面的学者,但让大家没有想到的,中国核专家也曾把古墓作为内部研究对象,并有惊人的发现。这里就来聊聊,给大家透露一点信息。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8:19:420003考古的目的就是研究历史,一张字迹奇怪的拓片,看苗君儒如何破解
上一节说到苗君儒在唐朝太子上,发现了墓主人的辛苦用心,也得出了墓主人确实身份不同常人的结论。就在他们准备下山的时候,听到远处传来枪声。枪声就是信号。站在坟墓上方山顶上的几个年轻人,警觉地朝枪声传来的方向望了望,有一个人朝下面喊道:“德谦叔,好像是在北面!”胡德谦说道:“不管他,你们多加几十个人,守住祖宗就行!”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5:52:050000考古队挖开一座帝王墓,发现盗墓贼刻下的一行字,专家瞬间发大火
我要新鲜事2023-07-08 16:04: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