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远古中华第一村
这几天我们被关于上山文化的新闻给刷了屏。因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国博搞了一场关于上山文化的展览,不仅要搞展览而且直接表露人家的野心,还要申遗。

自从前些年国博馆长批评说考古发掘的文物不能总只让考古人员研究用,还要汇集民众,所以人家就办了好几场当年入选十大考古的考古成果展,比如山东的焦家遗址,名曰:礼出东方,还要四川的江口沉银,陕西的刘家洼墓地。这么搞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展览我还是头一次见,特别是这种早期的,除了学术总观赏角度真的没多少看点。
比如其中最重磅的文物是一粒稻米。炭化稻米,粒长3.732毫米、粒宽1.667毫米、粒厚1.723毫米,长宽比值2.239。经分析研究,上山遗址出土这粒炭化稻属于驯化初级阶段的原始栽培稻。2006年出土于浦江上山遗址,距今约11000年至8500年。它也被放在展览最显眼的位置。

再比如说上山文化有彩陶,但从观赏角度说真没仰韶和马家窑的好看,但关键人家早啊!桥头遗址出土的这件陶片,应是一钵碗类的残片,夹细砂红陶,陶质较细腻,器壁施红陶衣。口沿处有白色点彩,器壁残见三个单独的几何形图案,图形为填涂而成,与顿点连缀的点彩手法有着本质的差异。可见的两个完整图案,其一为带着一周辐射短线的圆形,似太阳纹,另一为两个顶角相对的三角形。残见图案为填涂白彩的直角。

除了奠定上山文化世界最早水稻和最早彩陶地位的这两件文物外,如下图还展览相当多上山文化的陶器,虽然很普通,但要知道这些都是距今9000多年的东西。其中这件彩陶壶中发现了酿酒的证据,在壶内的残余物中发现了一种加热产生的糊化淀粉,经检测研究,发现残留物与低温发酵的损伤特征相符,而低温发酵是酿酒的基本原理。因此,9000年前的上山人可能已经掌握酿酒技术,而这只陶壶就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酒器。


上山文化已经走过二十年的研究历程。从面上,目前已经发现了由二十处遗址所组成的上山文化遗址群;从点上,找到了浦江上山、嵊州小黄山、义乌桥头、仙居下汤、永康湖西、龙游荷花山等涵盖了不同时段的区域性典型遗址。
目前研究显示,上山文化距今10000—8500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每一期之间陶、石器的阶段性变化和特征比较明显,上山文化的整体面貌始终一致。上山文化的稻作农业具有以下特征:1、存在一系列的农耕行为证据;2、走向旷野定居,开启农业聚落模式;3、是一种稳定进步的文化现象,未曾中断、一直延续。以上“先进”特征确立了上山文化在那个时代的地位和意义。

上山文化代表了中国南方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年代距今10000年前后,是中国万年文化史的重要开端。上山文化发现了类型多样的稻作驯化证据和初成体系的稻作农业生产证据,是中国万年水稻栽培史的重要开端,是世界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上山文化出现了以稻作农业生产和多元采食经济为基础和支撑的定居村落和早期农业社会,是中国万年农业定居史的重要开端。上山文化发现了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彩陶,是中国万年陶器起源和技术发展史的重要代表。上山文化还发现了以水稻、薏仁、块茎类植物为原料发酵酿酒的残留物和陶容器,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酒。上山文化所呈现出来的物质成就和技术发明均走在同时代的前列。
如此重要的上山文化也受到了大佬们的关注,北大严文明先生曾经总结道:浙江的遗址名很有内涵:从美丽的小洲(良渚)出发,过一个渡口(河姆渡),跨一座桥(跨湖桥),最后上了山(上山)。

所以他曾称上山遗址为:远古中华第一村!

袁隆平老爷爷也曾评价为:万年上山,世界稻源!

考古学人:刘绪先生学术著作目录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18:27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沙井文化
中国西北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因1924年首次在甘肃民勤县沙井村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于甘肃省的永登、古浪、武威、天祝、永昌、张掖与民勤等地。年代约为公元前800~前600年。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12:38000044年前四川发现一古墓,男墓主却陪葬女性奁盒,专家说与刘邦有关
出土“王邦”漆器的墓主人是谁?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墓葬考古中,真正能确定墓主人的墓葬,所占比例其实是很小的,绝大多数墓主人都是“地下工作者”,现代人根本搞不清其真实身份,成为永远解不开的谜。而解谜——追求历史的真相,又正是考古学的方向和趣点所在。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55:4700002020年游学:济南烟雨大明湖
在今年8月前往西北去永登、兰州和西安游学调研之前,我先去济南找了我那位做晚段佛教艺术的好朋友。提起济南,让人想到的是《隋唐演义》里侠肝义胆的秦叔宝,是中学课本里的趵突泉,是老舍笔下诗境的秋天和响晴的冬天,是考古资料中的小荆山、焦家、城子崖、大辛庄,更是琼瑶剧中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04:580000荐书:刘威:从族群边界理论看考古学文化的边界—《族群与边界》
自古以来,我们都认为夏商周是在年代上接续未断的三个历史朝代。自新史学与近代考古学产生后,有学者认识到,夏商周还是以三个族群即夏族、商族与周族为主体的王朝,但所谓三个“王族族群”却并非替代关系,而是长期共存。因此,可以说过去关于夏商周学术焦点问题的探索,基本上可以用“族属与文化”这一核心词汇来指代。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44: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