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百年考古,尧都陶寺
#博物馆故事#继续诸侯凤凰卫视百年考古系列。继二里头和仰韶遗址之后,人家讲到了非常重要且富有争议的陶寺遗址。

陶寺遗址相比仰韶而言可要发现得晚,与二里头相同都发现于上世纪的50年代,但是二里头从发现之初便开始发掘,并且被定性为夏商时期的都城,之后的发掘和研究始终是学界的热点。陶寺要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才发觉,但却一鸣惊人。一口气发掘了一千多座墓,墓葬不仅多而且大中小都有,大的最少只有几个,中的有几十个,小的占了九成。这片墓地的发现直接反应出龙山时代晚期的社会等级分化。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陶寺遗址一直发掘了二十多年,前后历任何努和高江涛两任队长。不仅发现了面积达三百万平米的大城,而且还有宫城,有祭祀观象遗址,有作坊区,可以说陶寺和二里头相比,出了细的功能区没那么齐全外,还有城墙和大墓,这始终是二里头遗址发掘的缺憾。

与二里头多年来姓夏姓商争论不休的情况相比。陶寺目前主要给它的定性就是新石器末期的发型都城,可能是帝尧之都。证据主要在于,陶寺的整体年代略早于夏时期,当然其中晚期已经进入夏代早期。然后该遗址所处的晋南属于传说中帝尧所居之地。再者,如此时间点和位置出现如此大的都城,应该是夏之前那个时代的都城,而这个时代应该是尧舜禹的时代。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出的朱书陶文被解读为“文尧”。所以,前后两任领队基本都同意陶寺是帝尧之都。

当然这事也是有争议的,比如冯时先生便对这个文字就不同,认为是“文邑”,说陶寺是夏都。所以说,也别觉得出现文字就一锤定音,这些早期的文字解读各不相同,也很难定。当然领队高江涛老师也没说这百分百就是尧的都城,很可能是。而且他也讲不见得一定就是尧这个人,更应该说是以尧为象征的这个时代。如果大家看看龙山晚期同时代其他区域的遗迹遗物的话,陶寺的确实很突出,虽然陶器上的文化分布不大,但是我觉得陶寺在同一个时代的影响力范围应该相当大。

陶寺遗址最有名的遗迹要数那个观象台了。据说可以观测20个节气,要比英国巨石阵早一两千年。这个在学界同样有争议。

各位可以想象,现在看到的是复原出来的,刚挖出来的时候就剩下地面上不同颜色和土质的土块。如果按照一般考古人的做法,看不明白解释不清楚,那它就是个特殊的祭祀遗迹,具体干啥不知道。而何努老师给出的观象台的解释对不对不知道,但至少是目前一个很合理且大胆的解释。而且我们也必须佩服他为考古学研究的那么执着,肯下工作作调研,做实验,常年地观测,也大胆的推测。所以,有老师讲这就是何老师过人的地方,换成别人都不敢想也想不出来。

今年他们又发现了十分有意思的遗迹。在宫殿区发现了一个房子,地面做得相当讲究,铺了好几层面,地面还整齐地打格子,格子内还有倒三角的纹饰。这个房子是干什么用的?谁也说不准,目前的说法就是当时的浴室。

二里头出了绿松石龙,更早的陶寺同样出了有龙图腾意义的器物,学界称之为龙盘。

龙本来就是人想象出来的神物,世间本不存在,是人们把各种动物的特征拼合想象出来的。陶寺的龙盘看上去有类似蛇地身躯,身上有鳞片组成的纹饰,头上有角,嘴上有两排牙齿,吐出来的舌头没分叉倒是呈现出稻穗的样子。从观象台到龙盘可见当时人很重视农时。
除了龙盘陶寺还出土几件青铜器,如铜铃和齿轮形器。虽然还没有如二里头时期那样出现复合范造青铜容器,但是这两件器物已经揭开了青铜器在中国本土化铸造的序幕。


此外陶寺遗址还出土数件与海岱龙山文化及良渚文化密切相关的玉石钺也很值得关注。相信在高江涛先生的领导下陶寺遗址必有更多新成果。
潜伟|中国科技史与考古学:历史回顾
柯林伍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梁启超把哲学史、史学史、社会科学史、自然科学史等并列,称之为学术思想史。如果自然科学史可谓一阶学术思想史,则对其历史回顾则成为二阶学术思想史。从历史角度考察一下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科技史与考古学这两个具有亲缘关系的学科的关系,探究其思想上的沟通与流转,或许是颇值得的事情。1考古学与科技史学科的建制化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28:460000杨庆堃:民间信仰的公众性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4:14:460002海外国宝:尼克森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藏品
自成立至今,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回顾历史,20世纪上半叶堪称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历史上的辉煌时代,杰出的芝加哥收藏家们的慷慨捐赠使博物馆的亚洲艺术收藏体系得以创立和丰盈。以百年纪念为契机,我们借由资深研究员ElinorPealstein的梳理,以系列专栏的方式重访亚洲艺术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走过的道路,钩沉收藏家们的传奇故事。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2:13:330000宋镇豪先生学术小传——光大甲骨绝学 开启古史天地
甲骨文,自1899年被认识起直到现在,已经有了110多年的历史。这种3千多年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已知最早的成熟的中国文字,对它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门学科——甲骨学。正因为它具有的重要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熠熠发光的瑰宝,所以一直为海内外学者所珍视。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55:310002「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小珠山遗址
▲小珠山遗址发掘概貌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又名土珠子遗址。位于辽宁省长海县广鹿岛中部的吴家村西。范围约5000平方米。1978年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等单位进行发掘。文化堆积分下、中、上3层。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中层的年代为公元前4300~前3900年左右。遗址中揭示的地层叠压关系,为辽东地区新石器文化年代序列的研究提供了地层证据。▲岫岩玉质斧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3:25: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