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思今——能观测冬至时令的陶寺观像台
昨天讲了石峁遗址,参考:拿奖拿到手抽筋的石峁遗址——近十年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既然说到石峁,那么就不得不提这些年与石峁遗址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陶寺遗址,前段日子人家山西博物院还办了一个“黄河的标识——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的展览。而今天正好是冬至日,人家陶寺的朋友们又开始晒陶寺观像台了。所以,今天主要讲的就是这个观象台。

该观象台总面积约1700 平方米,从陶寺城址中期外郭城东南小城内南城墙向东南方向接出一个半圆形夯土建筑基址。观象台共有13根柱子,柱子与柱子之间的间距大约在15至20厘米之间,相互之间形成了12道缝隙。经过天文考古学研究发现,该建筑不仅是陶寺中期都城郊天祭日的宗教礼制建筑(公元前2100 至前2000 年),而且其核心建筑构件由夯土观测点与夯土基础上很可能系石构的观测柱所构成的太阳地平历观测仪器,以遗址东北至东南方向7 千米远的塔儿山(也称崇山)山脊线作为日出参照系,得到20 个节令太阳回归年历法,成为陶寺王权重要的科学与宗教支撑,控制社会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

具体而言,观测时人的身子直立地站在观测点核心圆上,透过缝隙观测太阳出山时切山体的那一刻是否在缝正中,如果在正中,那么应该是陶寺文化当时历法中的某一个特定日子。从观测点可观测到冬至——夏至——冬至一个太阳回归年的20个时节的缝中线中切。其中1号缝没有观测日出功能;2号缝为冬至观测缝(如上图);7号缝居中,为春分和秋分时节的观测缝;;12号缝为夏至观测缝。与我们现在定的一年24个节气不同,当时一个太阳回归年应该是20个节气,成熟的节气应该在汉代以后才出现。陶寺遗址所出现的这套观测系统至少在“二至二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与现在是一样的。除了观测时令的功能外,研究者认为观象台还是王权统治的一部分,君王掌握了天象、时令的规律,就好像有了与上天进行沟通对话的权力,所以也难怪古代君王被称为天子。对天时的掌握,说明君王的统治是上乘天命。通过掌握天时,统治者可以教化臣民何时耕种,何时丰收,何时祭祀,何时征战,如此在精神领域就实现了统治。

陶寺古观象台的发现印证了《尚书·尧典》中“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记载,是尧舜时期观天授时的重要实物证据。同时,陶寺观象台是迄今考古发现世界最早的观象台,陶寺20 个节令的太阳历是四千年前世界最缜密的历法。

然而,陶寺遗址所处的年代依然属于史前时期,这样的一处建筑基址被发现的时候,通常大家会将其归为我们说不清的祭祀台,然后大而化之。因为不像方方正正的房子,又是在大型城址发现的大型夯土建筑,所以很容易就说成祭祀基址。然而,主持发掘的何驽老师显然要比一般人更加细心,也更具想象力,发现了每一根柱子之间的缝隙,也找到了那个圆心,而且还将其想到了观像台。虽然,这一提法至今仍然饱受争议,但是就像一位老师讲的,人家至少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非常可行的解释方案,而且还解释得那么有道理,这是其他一般研究者很难办到的。目前看来,观象台是一种很好的解释,当地民众每逢重要节气也去观象台看看,可谓是对古老传统的延续。对陶寺遗址我是不大了解的,大家感兴趣可以关注何驽老师的头条号,也可以看何驽老师那本《怎探古人何所思精神文化考古理论与实践探索》。

四川找到张飞的墓穴 居然颠覆了传统(三国古墓)
张飞的墓穴里发现了很多书法作品。当我们现在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到张飞这个角色,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一个大胡子,然后黑脸的莽夫,对呀就算是如此,张飞也是在三国时期著名的将军,大多数人对于他的印象就是斗大字不识一箩筐,但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对于它的误解。真正的张飞或许不是这个样子,透过他的墓穴就能够知道。张飞的墓穴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8:04:410000天门石家河城址:青铜技术与文化中心(中国冶金起源系列之六)
【编者按】中国冶金技术起源于何方何时?对这一问题的探索,是涉及到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大命题。郭静云教授团队近期刊发《中国冶炼技术本土起源:从长江中游冶炼遗存直接证据谈起》(郭静云、邱诗萤、范梓浩、郭立新、陶洋著,全文分上下篇,分别刊发于《南方文物》2018年3期和2019年3期)。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0:49:2900002001年考古队发现明朝亲王墓,出土5300余件文物,专家:富可敌国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这期间曾出现过很多的朝代,每一个朝代最不缺的就是盗墓的人。而且盗墓的人都特别聪明,他们最看重的就是古墓了,为什么古墓这么受人重视呢?原因就是绝大多数古墓当中都有非常多的陪葬品,这不关古墓的大小,小墓也有可能被发掘出国宝。对于考古学家来讲,古墓最珍贵的地方可不止里边的文物了,或许还有比文物更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和历史真相。通过研究古墓,人们可以更好地研究历史。我要新鲜事2023-05-16 19:56:520000何汉杰:孔子的理想与命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鲁国昌平乡陬邑,一声啼哭挑破春秋的沉闷,孔子降生了。“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2571年前回荡在洙泗上空的那一声啼哭,冲破华夏大地万古的沉寂,至今仍然有着动人的回响。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4:13:090000浙江考古发现一大墓咋看都像船,与迷信有关,建筑专家破解了秘密
吴越王钱镠母亲墓发现和考古经过本文作者倪方六吴越王钱镠父亲钱宽的墓,于1978年被发现(详情见“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现代考古发现五代吴越国祖坟的风水密码,整个墓地如一把椅子》一文)。考古发掘完成后,墓东侧封土完好,西侧钱宽墓只留下一个低矮的小土包。当时大家并不知道下面还会有墓,只以为旁边相同的大土丘,可能是钱镠母亲水邱氏的墓。于是,窑厂继续取土。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8:20: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