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思今——能观测冬至时令的陶寺观像台
昨天讲了石峁遗址,参考:拿奖拿到手抽筋的石峁遗址——近十年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既然说到石峁,那么就不得不提这些年与石峁遗址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陶寺遗址,前段日子人家山西博物院还办了一个“黄河的标识——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的展览。而今天正好是冬至日,人家陶寺的朋友们又开始晒陶寺观像台了。所以,今天主要讲的就是这个观象台。

该观象台总面积约1700 平方米,从陶寺城址中期外郭城东南小城内南城墙向东南方向接出一个半圆形夯土建筑基址。观象台共有13根柱子,柱子与柱子之间的间距大约在15至20厘米之间,相互之间形成了12道缝隙。经过天文考古学研究发现,该建筑不仅是陶寺中期都城郊天祭日的宗教礼制建筑(公元前2100 至前2000 年),而且其核心建筑构件由夯土观测点与夯土基础上很可能系石构的观测柱所构成的太阳地平历观测仪器,以遗址东北至东南方向7 千米远的塔儿山(也称崇山)山脊线作为日出参照系,得到20 个节令太阳回归年历法,成为陶寺王权重要的科学与宗教支撑,控制社会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

具体而言,观测时人的身子直立地站在观测点核心圆上,透过缝隙观测太阳出山时切山体的那一刻是否在缝正中,如果在正中,那么应该是陶寺文化当时历法中的某一个特定日子。从观测点可观测到冬至——夏至——冬至一个太阳回归年的20个时节的缝中线中切。其中1号缝没有观测日出功能;2号缝为冬至观测缝(如上图);7号缝居中,为春分和秋分时节的观测缝;;12号缝为夏至观测缝。与我们现在定的一年24个节气不同,当时一个太阳回归年应该是20个节气,成熟的节气应该在汉代以后才出现。陶寺遗址所出现的这套观测系统至少在“二至二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与现在是一样的。除了观测时令的功能外,研究者认为观象台还是王权统治的一部分,君王掌握了天象、时令的规律,就好像有了与上天进行沟通对话的权力,所以也难怪古代君王被称为天子。对天时的掌握,说明君王的统治是上乘天命。通过掌握天时,统治者可以教化臣民何时耕种,何时丰收,何时祭祀,何时征战,如此在精神领域就实现了统治。

陶寺古观象台的发现印证了《尚书·尧典》中“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记载,是尧舜时期观天授时的重要实物证据。同时,陶寺观象台是迄今考古发现世界最早的观象台,陶寺20 个节令的太阳历是四千年前世界最缜密的历法。

然而,陶寺遗址所处的年代依然属于史前时期,这样的一处建筑基址被发现的时候,通常大家会将其归为我们说不清的祭祀台,然后大而化之。因为不像方方正正的房子,又是在大型城址发现的大型夯土建筑,所以很容易就说成祭祀基址。然而,主持发掘的何驽老师显然要比一般人更加细心,也更具想象力,发现了每一根柱子之间的缝隙,也找到了那个圆心,而且还将其想到了观像台。虽然,这一提法至今仍然饱受争议,但是就像一位老师讲的,人家至少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非常可行的解释方案,而且还解释得那么有道理,这是其他一般研究者很难办到的。目前看来,观象台是一种很好的解释,当地民众每逢重要节气也去观象台看看,可谓是对古老传统的延续。对陶寺遗址我是不大了解的,大家感兴趣可以关注何驽老师的头条号,也可以看何驽老师那本《怎探古人何所思精神文化考古理论与实践探索》。

新发现 | 白帝城白帝村遗址发现明代瞿塘卫右千户所大型建筑基址
白帝城遗址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紫阳村、夔门街道办事处瞿塘峡社区,西距奉节新县城18公里,南临长江,东隔草堂河与瞿塘峡西口相望。为配合三峡后续大遗址保护、推进白帝城遗址公园建设,进一步了解白帝城遗址的布局和沿革,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4月至10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奉节县文物保护管理中心联合对白帝城白帝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58:420003蜀龙:中国四川大型恐龙(长11米/生活在河畔湖滨地带)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目前中国已掘出了174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而这在其中,不少恐龙的名字与发现地息息相关,比如山西龙、黑龙江龙,还有今天要介绍的蜀龙,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简单了解看看。蜀龙基本资料体型:蜀龙是一种亚洲的巨型食草恐龙,它体长11米,与似鳄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47位,生活在距今1.75亿年-1.63亿年前的中侏罗世。蜀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3:11:570000公布暑校录取的部分情况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18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最新消息我们在公号后台及报名邮箱收到很多查询录取结果的讯息,为了不让报名者久等,现在公布部分情况。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4:07:21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明中都城遗址
明太祖朱元璋在其故乡临濠所建都城的遗址。位于安徽省凤阳县。朱元璋即帝位以后,建都南京,而以临濠为中都,于洪武二年(1369)开始兴建,至洪武八年停建。由于兴建和使用的时间短暂,未形成政治中心,但它城市规划上的某些布局,包括宫城内的宫殿布局,却影响了明北京城的规划。该址在1949年以前,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198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51:1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