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界的“沙漠之狐”:伊第里斯·阿布都热苏勒老师
今日考古圈依然被浙江文博界所组织的“考古人和他们眼中的世界”摄影大赛所刷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搜一下。据说获奖作品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基础图书馆一楼展出至1月19日。最终来自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文物摄影师刘玉生老师凭借一组“1988年4月新疆古楼兰遗址区文物普查”获得本届大赛的特等奖。特等奖中的主人翁便是今天故事的主角——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前所长伊第里斯·阿布都热苏勒老师。

伊第里斯老师是土生土长的新疆维吾尔族人,这使其做边疆民族地区的考古更具天然优势。他1977年毕业于西部考古的重镇西北大学考古专业,之后他便回到家乡新疆从事考古事业已经有四十余年。他曾多次率领考古队进入人类生命禁区——罗布泊,那里常年几乎没有降水。也曾作为中法克里雅河联合考古队的负责人,深入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他是目前我国深入沙漠考古次数最多、时间最久的学者,因此也被业界称为“沙漠之狐”。而他最著名的故事便是罗布泊小河墓地的考古项目,已经年过半百的伊老师勇挑重担,带领队员们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以坚韧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发现了传说中的“小河公主”。

在近30余年的一线考古生涯过程中,伊老师参加田野考古工作30多次,重要的有:1973-1974年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的发掘;1979年孔雀河古墓沟墓地的发掘;1979-1989年8次深入罗布泊进行文物普查;1980、1987、1989年三次进入民丰尼雅遗址考察;1991-2005年与法国科研中心中亚考古研究所合作,多次深入克里雅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1995年主持交河故城沟西台地旧石器遗址点的考古调查;2002至2005年主持罗布泊小河墓地考古发掘。

而本次摄影大赛的获奖作品便是讲述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到罗布泊地区调查的情景。据刘玉生老师回忆,1988年3月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指示,经过短短数天的准备后,组建了古楼兰遗址地区文物普查队,领队便是伊老师。他们于4月11日开始深入罗布泊荒漠至5月2日返回,在罗布泊荒漠调查22天,完成了出发前设定的任务。期间正值罗布泊地区的春季,大风横行,平均每隔3-5日就刮一场大风,有时要持续两、三天。在漫天飞沙的环境中,加上饮水短缺,工作和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为了节约用水基本用沙子洗碗,能找到“雅丹地貌”的地方避暑已经十分不易。而本次调查的成果也非常丰硕。他们在楼兰古城西南,到了“斯坦因编号”的LK(海口古城)、LL等两座古城。而且还测绘了国内第一张两座古城的地形图,采集了一批珍贵文物的标本,填补了中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楼兰考古中的一项空白,为这次文物普查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

中国青铜技术来源:考古发现改写西来说,难怪蚩尤能“以金为兵”
夏商周时,中国创造了璀璨的青铜文明,形成了浓郁的华夏风格,举世瞩目独一无二,但论及中国青铜技术的来源,一般认为源于西亚。考古显示:距今6000年前,在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出现青铜器,早于中国千年左右。据此,出现了中国青铜技术的“西来说”,即伴随着西方民族的迁徙,青铜技术从东南欧、西亚经过新疆和西北,最终传入中原地区。我要新鲜事2023-06-13 20:27:050000食肉牛龙:速度最快的食肉龙(长7.6米/8300万年前)
在世界十大恐龙之最中,有介绍到速度最快的恐龙是恐爪龙,它比霸王龙的速度都快两倍!不过,说到速度快的恐龙,还有一种不可忽视,它就是食肉牛龙,是人们已知的速度最快的食肉龙,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食肉牛龙基本资料食肉牛龙是一种南美洲的大型食肉恐龙,它体长7.6米,与楯甲龙、阿贝力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269位,生活在距今8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食肉牛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5:37:120000巨型植食恐龙:珙县龙 体长可达14米(前肢比后肢短30%)
珙县龙是一种蜥脚形亚目恐龙,诞生于2-1.75亿年前的侏罗纪初期,体长可达14米左右,算是巨型恐龙的一种,主要利用四足进行行走和奔跑,脖子和尾巴比身体更长,属于植食性恐龙之一。珙县龙的第一批化石出土就是在1997年于中国的四川进行的,其中缺少头盖骨等。珙县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8:47:150000宁夏发现千年古墓 出土波斯王朝器物 丝绸之路重要见证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源远流长、悠久历史的国家,因此在历史文化方面是极其丰富多彩的。近年来,随着科技技术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文物和古墓被发现出土。其中,宁夏的一座千年古墓中发现了一件与众不同的器物,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确定这是波斯王朝的东西。这件器物形似碗,通体呈现碧绿色,内壁还含有很多小气泡,腹部上下则是错位排列在两周凸边凹心的饼形装饰。这件器物是用独特的烧吹技术制成,十分珍贵。我要新鲜事2023-05-16 20:25: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