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风悠悠:越王勾践时代的特产——原始瓷与印纹硬陶
商周时期,长江下游一带聚落兴盛,人口繁衍。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早期政治文明的发展,东周时期,雄踞东南的吴、越两国迅速崛起,势力此消彼长。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一跃成为春秋霸主。
越人在商代便已经开始制造和使用印纹硬陶及原始瓷器物。器身上拍印的几何形装饰纹样,彰显了越地居民强烈的审美意识,亦标志着越人工匠娴熟的制造技艺。印纹硬陶与原始瓷,也成为先秦时期越民族独特文化内涵的载体,更是中国千年制瓷历史的开端。

印纹硬陶质地坚硬,烧成温度在1100℃左右,商代出现在长江中下游一代。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印纹硬陶得到极大发展,在吴越地区广为流行,器表拍印的纹饰十分丰富,同一件器物会施两至三种不同纹饰。
原始瓷的出现有赖于成熟的印纹硬陶的烧制工艺,是经过胎土选择,外表施釉、高温烧制后的新产品,其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能上已经不同于陶器。但和成熟瓷器相比,在胎土、施釉等方面的技术又相对原始,因此被称为“原始瓷”。

印纹硬陶与原始瓷曾同窑烧造,战国之后印纹硬陶走向衰落,逐渐被瓷器所取代。

先秦南方地区的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多在表面拍印几何纹样作为装饰,以直线、曲线、圆、方或菱形为基本单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格。常见的纹饰主要有方格纹、S形纹、回字纹、水波纹、雷纹、席纹、米筛纹、麻布纹等。特别是在东周时期,器物上盛行装饰两种以上的纹样组合,制作更为精美。

几何纹样的起源离不开越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实践,尤其与编织物有着密切关系。南方盛产竹、藤,当地居民以各种植物纤维编织成纹路不同的席,成为早期印纹陶装饰的取材来源。如叶脉纹,可能来自于人们在自然界中对树叶的观察和模仿。先秦越地印纹硬陶与原始瓷的几何装饰纹样,虽然简洁朴素,却代表了越人审美意识的增强与艺术创作的探索,承载着独特的越文化内涵。

在先秦原始瓷制作基础上,东汉时期越地便已经率先烧制出成熟的青瓷。经过三国至两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得到极大的发展,越地窑场林立,越窑工匠不仅锤炼了烧造技术,亦不断创新瓷器造型与装饰艺术。西晋永嘉之乱后,随着中原世家大族“衣冠南渡”,江南地区成为中国又一经济与文化重心,越窑青瓷的发展也迎来了第一个高峰,终在唐五代时期走向鼎盛。
王京燕:陶寺北墓地春秋晚期的复古器物
春秋晚期贵族青铜礼器中出现了复古器物,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刻意选择某些古典器形,或全面模仿,或加上当时流行的花纹。襄汾陶寺北墓地春秋晚期墓葬中就出土了类似的复古铜器,甚至有的器物复古方式是前所未见,下面就介绍这几件青铜器并就其年代及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一、蟠龙纹方壶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8:21:300000中国4座金字塔式大墓,最神秘的一座被写进小说,可惜都被盗过
中国四座“金字塔”式大墓本文作者倪方六喜欢考古的头条号的网友都知道,“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有世界“第七大奇迹”之称。法老即国王,现在在埃及尼罗河下游,已发现约近百座大小不一的金字塔或金字塔遗址。其中最高的一座是位于埃及首都开罗郊区的胡夫金字塔,高达146.5米,底长230米,250万立方米,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1:13:39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邓县画像砖墓
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砖墓。位于河南省邓县学庄村西南。由于墓砖侧面的墨书文字中有“家在吴郡”等语,推测为南朝墓葬。1958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进行了清理。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4:06:580001大象的祖先剑棱齿象,出现于1000多万年前(牙长达3-4米)
对于大象,大家都不陌生,动物园就能看到,它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不过大家知道吗?其实大象的祖先千万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通过一发现的化石,专家发现了大象祖先之一——剑棱齿象,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一、大象的祖先,剑棱齿象我要新鲜事2023-05-07 20:03:470001北大教授李零讲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万宁寺、中心阁与中心台我是北京长大,十岁前住东城,蓑衣胡同上保育院,白米斜街上小学。近年怀旧,发思古之幽情,打算到儿时住过的地方转悠转悠。打电话给王军。他说,你的圆梦之旅,我来安排。有些地方,王军陪我转过(如崇礼故居、拈花寺、白米斜街),二〇二一年四月七日的活动是围绕万宁桥、万宁寺和钟鼓楼。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3:23:5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