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风悠悠:越王勾践时代的特产——原始瓷与印纹硬陶
商周时期,长江下游一带聚落兴盛,人口繁衍。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早期政治文明的发展,东周时期,雄踞东南的吴、越两国迅速崛起,势力此消彼长。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一跃成为春秋霸主。
越人在商代便已经开始制造和使用印纹硬陶及原始瓷器物。器身上拍印的几何形装饰纹样,彰显了越地居民强烈的审美意识,亦标志着越人工匠娴熟的制造技艺。印纹硬陶与原始瓷,也成为先秦时期越民族独特文化内涵的载体,更是中国千年制瓷历史的开端。

印纹硬陶质地坚硬,烧成温度在1100℃左右,商代出现在长江中下游一代。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印纹硬陶得到极大发展,在吴越地区广为流行,器表拍印的纹饰十分丰富,同一件器物会施两至三种不同纹饰。
原始瓷的出现有赖于成熟的印纹硬陶的烧制工艺,是经过胎土选择,外表施釉、高温烧制后的新产品,其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能上已经不同于陶器。但和成熟瓷器相比,在胎土、施釉等方面的技术又相对原始,因此被称为“原始瓷”。

印纹硬陶与原始瓷曾同窑烧造,战国之后印纹硬陶走向衰落,逐渐被瓷器所取代。

先秦南方地区的印纹硬陶与原始瓷,多在表面拍印几何纹样作为装饰,以直线、曲线、圆、方或菱形为基本单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格。常见的纹饰主要有方格纹、S形纹、回字纹、水波纹、雷纹、席纹、米筛纹、麻布纹等。特别是在东周时期,器物上盛行装饰两种以上的纹样组合,制作更为精美。

几何纹样的起源离不开越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实践,尤其与编织物有着密切关系。南方盛产竹、藤,当地居民以各种植物纤维编织成纹路不同的席,成为早期印纹陶装饰的取材来源。如叶脉纹,可能来自于人们在自然界中对树叶的观察和模仿。先秦越地印纹硬陶与原始瓷的几何装饰纹样,虽然简洁朴素,却代表了越人审美意识的增强与艺术创作的探索,承载着独特的越文化内涵。

在先秦原始瓷制作基础上,东汉时期越地便已经率先烧制出成熟的青瓷。经过三国至两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得到极大的发展,越地窑场林立,越窑工匠不仅锤炼了烧造技术,亦不断创新瓷器造型与装饰艺术。西晋永嘉之乱后,随着中原世家大族“衣冠南渡”,江南地区成为中国又一经济与文化重心,越窑青瓷的发展也迎来了第一个高峰,终在唐五代时期走向鼎盛。
专家在安徽发现的古墓 可能是孙权儿子(吴国后代)
安徽的豪华古墓应该是三国时期孙权后人。在安徽马鞍山的当涂县,有一个被当地人称作天子坟的大土墩。为了搞清楚天子坟里头到底埋着哪位天子,专家对土墩进行了考古勘探。他用专业的考古工具洛阳铲从地下挖出来常见的五化土。由此可见,大土墩肯定是一座古代墓葬的封土,这也意味着当地的民间传说并非空穴来风。三足青瓷尊我要新鲜事2023-12-28 16:51:240004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01发掘单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02项目负责人梁岩华遗址概况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望江东路东部,温州古城北大门——朔门之外,南依古城,北邻瓯江,东靠海坛山,隔江与江心屿双塔遥相呼应(图一)。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09:300001日享一书:ZZc01《锄头考古学家的足迹》
今天分享的是有李济之子李光谟先生写的类似于传略的散文集《锄头考古学家的足迹—李济治学生涯琐记》。前天同班同学找我问有没有这本,说实话这本我还真没看过,不过一搜还真有。之后他还向我要吴金鼎先生的《PrehistoricPotteryinChina》,一来我没听说过,二来我一查还是当年吴先生在伦大的博士论文,民国时期出版的,二手倒卖都要八百多呢!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9:28:000000古墓中的3件文物 再珍贵都不能要 就连强横的盗墓贼也敬而远之
钉子、酒、玉。考古学家在发掘古墓时会保护性地进行挖掘,尽量不对古墓造成损害,仅仅是为了研究其中的历史。而盗墓贼往往不顾这些,他们更关注保护自己的个人安全,对于墓室的破坏并不在意。有趣的是,大部分盗墓贼虽然胆子特别大,看似不怕遭天谴,但他们实际上是非常迷信的。他们自己研究了一套规则,认为只要不触碰这些规则,就不会遭到报应。在他们的观念中,在挖掘过程中,有三种物品绝对不能碰。1.棺材上的钉子我要新鲜事2023-05-23 21:20:550000鸟鳄:鳄鱼和恐龙间的过渡生物(长4米/能两足站立)
鸟鳄是一种伪鳄类肉食生物,介于鳄鱼和恐龙之间的一种过渡生物,但更偏向于鳄目生物,它诞生于三叠纪的末期,颅骨和兽脚类恐龙很像,体长可达4米,后肢带有五根脚趾,平时能够以四足进行行走,但偶尔也能够使用后两足站立行走。鸟鳄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6:00:2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