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游学:兰州博物馆的历代文物精品
我们回到兰州后打算晚上坐高铁到西安,所以白天就先后去了兰州博物馆和甘肃博物馆。今天先讲在兰州博物馆所看到的。兰州博物馆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240号白衣寺院内,依原明代白衣寺旧址而建,博物馆古色古香院内有一佛塔。


兰州博物馆目前主要为一个兰州地区的通史展览从史前到青铜时代到汉唐再到近代,我所关注的主要是史前和青铜时代,主要看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等。即便如此也要比永登县博物馆的丰富很多。2020年游学:永登县马家窑文化彩陶 2020年游学:永登县博物馆佛造像、经卷和唐卡 2020年游学:永登县博物馆的佛教文物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距今5000至4000年。包括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一脉相承的文化类型。根据考古发掘研究,马家窑文化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狩猎为辅。制陶业非常发达,彩陶不仅数量多,而且造型精美,构图华丽,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比仰韶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可以说马家窑文化在彩陶代表着中国彩陶艺术灿烂辉煌的成就。








在马家窑文化衰退的同时,齐家文化开始兴起,并最终取而代之。齐家文化的分布范围极为广泛,横跨甘、宁、青三省区,距今4100至3700年。齐家文化的陶器独具特色,制陶业比较发达,有泥质红陶、橙黄陶和夹砂红陶等。陶器制作多为手制,轮制较少,陶质细腻,,器形较小,多素陶,器形丰富,有鬲、罐、斝、盉、杯、双耳罐和瓮等。其中最具师弟啊特征的是双耳罐、三耳罐和双耳侈口高领罐等,彩陶极少。这一时期,铜器大量出现,冶铜业有力迅猛发展,但从出土的情况看,仍以小件的生产、生活用具为多,表明当时的铜器制作是一种小规模与简单的家庭作坊。



较齐家文化晚的有辛店文化,相当于中原地区商周时期。辛店文化因首先发现于临洮辛店村而得名,距今约3400至2800年。辛店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湟水、洮河与大夏河流域。其经济生活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铸铜业又有较大的发展,器形有锥、矛、匕首、凿等。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陶质粗糙,疏松、火候低,器表磨光。器形以罐为主,还有鬲、盆、壶、豆等。彩陶数量较多,彩与陶胎结合并不好。纹饰别具一格,笔触粗犷,以双钩纹、太阳纹、三角纹、羊纹、鹿纹、蜥蜴纹等,反映了当时的畜牧生活特色。


寺洼文化因最初发现于甘肃临洮寺洼山而得名,距今约3400至2500年。寺洼文化虽然是西北地区典型的青铜时代文化,青铜器的生产和使用有所扩大,但陶器的制作和使用仍是这一文化的主流。陶器分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种。陶器多为素面。有一些器表以“一”字、“人”字或带状的附加堆纹,也有少量在器表拍印很浅的绳纹,器形不多,以马鞍形的双耳罐最具特色。

之后东周时期甘肃地区已经成为秦国的大后方,秦国也是在平定西戎之后才慢慢崛起,所以这个时期已经可以看到不少精美的青铜器。











如果您看到这里说明对我的分享感兴趣,可以关注我或为本文点赞。
「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庙底沟遗址
▲庙底沟遗址俯瞰▲庙底沟遗址发掘现场庙底沟遗址位于三门峡市区西南青龙涧南岸、韩庄村以北,发现于1955年,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由仰韶文化向早期龙山文化过渡的遗存,其内涵分为仰韶文化和庙底沟二期文化,出土器物以彩陶为主,盆、罐、尖底瓶、鼎、较为典型。▲庙底沟类型窖穴▲庙底沟二期文化房基▲彩陶盆▲庙底沟类型彩陶钵▲庙底沟类型彩陶罐我要新鲜事2023-05-28 15:39:170000西安出土的一个唐代古墓 居然与波斯人的婚俗有关系
唐朝的辉煌国力众所周知,周边众多地区都向大唐纳贡,其中包括波斯。对于中波关系的深化,在1955年,一座唐代墓穴的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揭示了当时的文化底蕴。这座唐代古墓位于我国西安的一个小县城,除了古代汉字外,墓碑上还刻有波斯文。专家对这些波斯文字进行研究后,揭示了古波斯人的独特婚俗。墓碑上的内容讲述了一位唐朝将领和他的妻子的故事,他们俩都是波斯人,当时的李世民还封赐了他们官职。我要新鲜事2023-08-21 19:32:180000诸城龙:世界最大的鸭嘴龙属种恐龙(16.6米/中国山东)
在中国,目前已发现174种恐龙化石,并未其命名。而在这其中,很多都是以发现地命名的,比如双庙龙、朝阳龙,还有今天要介绍的诸城龙等,一起去认识看看。诸城龙基本资料体型:诸城龙是一种中国的巨型杂食性恐龙,它体长16.6米,比泰坦巨龙恐龙稍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85位位,生活在距今1亿年-9300万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20:03:460000博物馆里为何只展出铜镜背面 原因其实很简单 铜镜背面大有乾坤
博物馆里的铜镜展示常常只呈现出它们的背面,引发了许多人对古代铜镜正面的好奇。人们怀疑古代的铜镜是否真的能够清晰地照出人的形象。毕竟,在博物馆展出的铜镜看起来黑黢黢的,有的甚至带有铜锈。然而,古代人所使用的铜镜本来是非常明亮的,足以照出人的容貌。古代人已经掌握了铸造铜镜的合理比例,并且在铸造时加入反射材料,使得铜镜非常光亮。早期使用铅粉进行磨光,而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水银进行磨光,以增加反射效果。我要新鲜事2023-09-20 21:47: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