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灭亡这么大事 商朝为何只字不提 考古:商汤灭的不叫夏朝
商汤灭夏,这一历史事件在西周以后的文献记载中已经被确认。周公在殷商覆灭之初,就在诰令中提到了商汤灭夏的事情,用以警示贵族并汲取教训。此后,各种文献如《吕氏春秋》、《史记》以及战国诸子的著作都详细记述了商汤灭夏的过程。例如,《墨子》特别提到了商汤在攻城前点燃夏都城墙西北角的火,破坏了城墙,顺利进入城内。

这说明夏朝的灭亡在当时是一件重大的事件,以至于在春秋战国时期,史学家们仍然清晰地记得这一事件。然而,如果我们想要寻找更直接的文字证据,例如商朝本朝的记载,就变得非常困难。《尚书》中提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说明商朝时期确实有专门的史书和典籍存在。
由于甲骨文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字形式,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商朝为了有效地管理广袤的领土,必然有另一套成熟的文书系统用于传达政令和发布诏命,就像布帛文、竹简文和金文一样。司马迁完成《史记》两千多年后,甲骨文才被发现,但《史记》中关于商王世系的记载与出土的甲骨文相互一致,证明商朝确实有记载本朝历史的史书传世,并被司马迁家族所阅读。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所有关于商汤灭夏历史事件的记载,最早只能追溯到西周以后,都属于后世的追记。其中不可避免地会掺杂编写者主观筛选和修改,其可靠性也受到一定的折扣。
难道是因为商朝距今太久远,所以文字资料没有得以保存下来吗?就布帛和竹简两种载体而言,历经三千多年不被破坏、腐蚀并被发现和成功解读的概率微乎其微。这也是我们通常解释商朝未留下直接文字资料的主要原因。
然而,除了布帛和竹简,商朝还有两种保存良好的载体:金文和甲骨文。金文刻在青铜器上,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尽管出土的商朝青铜器众多,发现的甲骨卜辞也多达15万片,但就商汤灭夏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而言,却没有任何直接的记载,甚至在殷商的金文和甲骨文中,都没有一次提到过“夏”作为一个政权的专有名词。

商朝之前,中国存在一个广域的王权政治实体,这是不争的事实。夏朝作为被商朝推翻的前政权,历代夏朝的君主就成了殷商人眼中的鬼神。因此,他们可能会进行祭祀夏朝或夏后(夏朝君主称后),这也成为可能的情况。
按照这个思路,台湾的历史学者蔡哲茂和大陆的学者王宁将研究重点放在甲骨文中是否可能出现已知夏后的任何记录。然而,遗憾的是,尽管甲骨文中发现了“夏”字,但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人在烈日下”,并没有出现具有政权含义的“夏”。
甲骨文的限制使得我们无法从中了解商汤的具体事迹和功绩,甚至无法得知其他被隆重祭祀的夏朝先君和君王的事迹。我们只能通过祭品数量和祭祀规模来判断被祭祀对象的地位高低。
这主要是由于甲骨文的限制,无法像后来的王朝祭祀开国皇帝那样详细记录先帝的事迹。商朝史书的保存并不容易,而甲骨文则用于占卜和祭祀,并非用来记录历史,因此很难从中找到与夏朝有关的线索。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礼记·表记》曾提到商朝独特的礼仪制度:“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由于甲骨文的祭祀用途,夏朝作为被商朝推翻的前政权的君主们在殷商人眼中成了鬼神。那么他们是否会带来灾祸并报复商王就成了商朝人非常担心的问题,祭祀夏朝或夏后就成为可能的情况。
根据甲骨文的记录,商朝人将夏朝称为“西邑”。在甲骨卜辞中,出现了东土、西土、北土的概念,但却没有“东邑”、“北邑”、“南邑”等词汇。因此,“西邑”的出现显得非常突兀。在史书中,商朝也没有“西邑”这个地理单位的记载。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研究中,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是夏朝晚期的都邑斟鄩。结合《清华简》中的“(商汤)自西翦西邑,戡其有夏”等记载,似乎可以将西邑与二里头划等号。
然而,二里头遗址并没有出现任何改朝换代的迹象。根据碳14测定,二里头遗址的绝对年代在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20年之间,宫殿建筑和宫廷礼制在二期(前1680年至前1610年)发端,到三期(前1610年至前1560年)和四期(前1560年至前1520年)时,二里头遗址的宫殿规模仍在扩大,并出现了多个院落。二里头聚落的人口在二期至四期逐渐增加,贵族群体和为贵族服务的手工业作坊仍然存在,四期时制作的青铜器更加精良。

而偃师商城的碳14测定数据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这也是夏商分界年的时间点。这意味着在偃师商城建造时,距离6公里的二里头遗址仍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持续到商朝统治后的数十年,完全看不出王朝更迭的迹象,更不用说《墨子》中提到的惨烈攻城战了,因为二里头根本没有外城墙。
因此,根据考古发现和王朝更替之间的低关联迹象,考古学家对夏商更替的时间点产生了争议。有人主张夏商更替发生在二里头二期或三期,有人则认为发生在四期晚期。
此外,在二里头文化主导时期的郑州商城建设以及晋南故地的东下冯遗址,与二里头遗址相比,也出现了商文化的特征。
综上所述,二里头并不是夏朝的灭亡之地,也不存在被商朝进行燎祭的条件。
因此,甲骨文中的“西邑”和《清华简》中的“西邑夏”群体,并不在二里头。实际上,根据《左传》的记载,夏桀驻扎在有仍之会(今山东济宁南),攻打有缗(今山东金乡),导致西邑被商汤攻克,夏桀被迫逃亡至南巢(今安徽一带)。
综上所述,尽管商汤灭夏的确是一件发生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但我们很难在现有的文献和考古资料中找到关于商汤灭夏的直接记载。尽管甲骨文和金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但要想准确还原这一事件的细节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结合更多的证据,以更好地理解商汤灭夏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战国女尸为什么不腐化 战国防腐秘法太惊人
战国女尸被大量的天然防腐剂包裹,并且还浸泡在蒸汽水中,所以尸体才没有腐化。大家都知道,人死之后尸体会在很短时间之内腐烂,要想尸体不腐烂,现在只有一种化学防腐剂福尔马林能做到,可是这种防腐剂有副作用,也不能做到像战国女尸这样的效果。一、战国女尸不腐化的原因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9:51:070000陕西的上官婉儿墓被毁 凶手让人意外(上官婉儿墓)
上官婉儿墓的凶手可能是李隆基。2013年九暂位于陕西西安的西咸新区正准备修建一条公路,为了保证施工的万无一失,当地政府便派遣了一支考察小队对于此地进行勘察工作。毕竟在陕西遍地都是古墓,经过一番检测之后,果不其然,专家竟然真的在此地的下面发现了一座大型的古墓。宏大墓穴我要新鲜事2023-03-30 13:16:010000赓续奋进的北京大学考古——旧石器时代考古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3:46:110000为什么我国西北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地区?
聚落是人类为生产和生活活动二聚居的场所,从分类上来看聚落可以有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聚落建设中已经可以克服很多的自然障碍。但是在古代,特别是乡村聚落的发展,经常会受到地形、土壤、水源、河流等因素的影响。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40:160000徐坚:山地考古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2016-08-29徐坚、张亚飞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2016年上午,中山大学历史系徐坚教授为参加2016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风趣、幽默的讲座,讲座主题为:山地考古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主要是按照发现山地、进入山地、超越山地的顺序展开,讲座中徐坚教授巧妙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将晦涩难懂的考古知识精彩的呈现出来。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0:19: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