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至今未发现夏朝灭亡痕迹 为何 贵州教授:商汤打的是古埃及
商汤灭夏是上古时期改天换地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尚书》、古本《竹书纪年》、《吕氏春秋》以及《史记》等文献中都有记载,其真实性不容置疑。
在历史上,改朝换代通常有两种途径:和平途径和暴力途径。和平途径包括自愿和不自愿的禅让,而暴力途径则主要指武力取代。

商汤灭夏属于哪一种呢?
尽管不同史书对此的记载略有差异,但一个共同点是商汤灭夏采取了暴力手段。
《尚书》记载:“汤伐桀,战于鸣条”;《史记》中说:“桀败于有娀之虚,桀犇于鸣条”;《墨子》中更为详细地描述了攻城战,提到“帝(商汤)乃使阴暴毁有夏之城”,“天命融降火于夏之城间西北之隅”。为了攻下夏桀的据点,商汤甚至使用了火攻等战术。
此外,在行军路线上,商汤的大军也经历了一番周折。先是“令师从东方出于国”,接着“升自陑”,继而“升道渡河”,最终商军出其不意地出现在夏军的西面,一战成功。
这些战争细节来自不同时代的史官,包括《商颂》、《竹书纪年》和《清华简》等文献,它们共同证明了商汤通过武力推翻了夏朝的统治,具有真实的历史背景。
然而,考古发现却未能在实物上找到夏朝灭亡的痕迹。根据2022年发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与夏都斟鄩的地理位置和时间相吻合。二里头遗址规模宏大,墓葬丰富,出土器物制作精良,被认为是夏朝中晚期的都邑。
二里头遗址并没有发现夏朝灭亡的痕迹,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历史朝代更替时考古学文化滞后的特点。夏朝的灭亡可能发生在二里头遗址衰亡之后,因此至今未在遗址中找到夏朝灭亡的证据。

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推测。
第一种推测是文献记载错误,商汤灭夏实际上是和平演变,夏后氏在商族强盛后自愿放弃权力,由王权降为诸侯。不同史官的记载显示商汤采取了武力手段,因此这一推测存在争议。
第二种推测是二里头并非夏朝最终灭亡地,因此在考古发现中找不到夏朝灭亡的痕迹。可能存在其他地点作为夏朝的灭亡之地,但具体位置仍待考古发掘进一步揭示。
关于夏朝灭亡地的具体位置,也有人提出了各种设想。例如,有学者声称夏朝实际上是古埃及的一支部族,在古埃及发生了与亚洲古中国人的战争和统治。然而,这种设想缺乏实证支持,且与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不符。

因此,目前无法确定夏朝灭亡地的确切位置。不过,考古学的发展可能会为我们揭示更多线索,最终解开这个历史谜团。需要指出的是,商汤灭夏的规模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持续时间也不会很长,因此考古学找到夏朝灭亡的证据的几率可能较低。
商汤灭夏的历史事件在文献记载中有确凿证据,但在考古发现中尚未找到对应的实物证据。这引发了人们对夏朝灭亡地的推测和猜测,但要确定确切的答案,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考古发掘。
1978年在浙江发现一座古墓,墓地如巨型椅子,墓主果真不是一般人
吴越王钱镠父亲墓的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我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有关钱姓源流一文中,提到了吴越王钱镠的父亲钱宽。钱镠生前受钱宽的影响很大。钱宽,字洪道,逝于唐乾宁二年乙卯四月十八(公元895年5月20日)。钱镠找来地理先生(风水师),在衣锦乡清风里南原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给他营造一座豪华墓穴。五年后,即公元900年阴历十一月初一,吉时下葬。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8:23:310000樊锦诗:敦煌石窟研究百年回顾与瞻望(之一)
敦煌石窟泛指敦煌地区及其附近的石窟,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是中国中古时期的重要佛教文化遗存。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出土了5万余件从十六国到北宋时期的经卷和文书,不论从数量还是从文化内涵来看,都可以说是20世纪我国最重要的文化发现,从此,以整理和研究敦煌文献为发端,形成了一门国际性的学科——敦煌学。也正是由于藏经洞的发现引导人们重新认识和发现了敦煌石窟。0000人死后传会“诈尸”,不能让猫狗近尸,还有一做法只做不说
丧葬风俗的防“诈尸”安排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上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聊了民间丧葬风俗中的“唅殓”风俗。唅殓,仅是收殓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程序。做了唅殓后,要给亡人头下垫一个“鸡鸣枕”,这也是现在都流行的收殓用枕。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48:130003运城发现魏晋时期古墓 河东文化的重要依据(河东文化)
运城发现了从东汉到明清时期的古墓群。根据太原8月24号给出的消息,山西考古研究院在日前公布在山西运城境内的某县城进行挖掘的时候发现一座古墓群,而这座古墓群被怀疑是三国时期曹魏或者是西晋初期的两座古墓,这也是在运城代表的河东文化当中十分重要的文化依据。运城的这一发现也代表了河东的历史更加久远,以及他们的历史丰富性。古墓群我要新鲜事2023-08-26 17:24: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