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死后一千年夏朝才建立 这段空白期中国发生了什么 考古揭秘
黄帝被誉为“人文初祖”,华人自居为“炎黄子孙”,但我们应该明白,“初祖”并不意味着黄帝是华夏土地上出现的第一批人类,而是指从黄帝时代开始,我们的先民脱离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群居生活,进入了高等级、有社会组织的文明时代。

从考古发现的角度来看,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我国的黄河流域出现了一种以制作彩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即仰韶文化。
从这一时期开始,农业和聚居成为华夏先民的主要生活方式,并形成了具有明确分工和等级的聚落组织结构。先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识制作出不同用途的骨器、玉器,并衍生出了原始的宗族和信仰。考古学家称仰韶文化为“中国文化的主根主脉”。
而黄帝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诞生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黄帝并非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时代某个部族的首领的统称。这个部族以强大的实力和文明程度超越其他原始部族,成为黄河流域的主导力量。
与炎帝的情况类似,根据史书记载,炎帝后代有八世: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嫠、帝哀、帝榆罔。连后来与黄帝大战的蚩尤也曾做过炎帝的继任者。取代炎帝成为共主的黄帝也是如此。
黄帝的存在并非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一个部族统治的时代,持续时间长达300年甚至更久,直到最后一位黄帝的实力下降,被其他部族所取代。
可惜的是,每一代黄帝部落首领的名号并没有传承下来。自汉代以后,“一元论”成为史家共识,黄帝被具象化为一个具体的人,所有文明要素都归结为黄帝的创造,而华夏子孙的血缘谱系也被追溯到了黄帝身上。
有一个现实例子可以解释这种现象。据统计,目前全中国宣称自己是大槐树移民后裔的有上亿人之多。然而,明朝各时期的《洪洞县志》记载的洪洞县总人口从未超过10万人,即使全县人口都是育龄夫妇,在600多年的时间里繁育上亿后裔是不现实的。
因此,合理的解释是大槐树只是明朝大规模遗民的中转站,那些辗转迁居各地的百姓,将大槐树作为了祖源地的精神指向。

除去后世层累在黄帝身上的神话传说,黄帝的历史原貌其实是曾雄踞黄河中下游的有熊国。在与炎帝争夺部落共主地位的阪泉之战中,黄帝曾率领熊、罴、貔、貅、豹、虎等部落与炎帝大战。这些部落代表了以黄帝为核心的不同信仰图腾的联盟组合。
通过阪泉、涿鹿两次大战,有熊国首领一跃成为了新的天下共主,史书记载:“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黄帝似乎建立了一个以有熊国为主导的王权治理模式。史书中除了黄帝乘龙飞升的荒诞记载外,并没有明确提到黄帝之后谁成为新的诸侯共主,这与“天下诸侯归之”的政治格局并不一致。
直到夏朝建立之后,以家天下为代表的广域王权统治模式才正式建立。在历代学者眼中,虽然承认黄帝的存在,但追溯国家文明起源,却仍然以夏朝为首。
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夏朝的建立时间确定为公元前2070年左右。那么黄帝的生存年代又在何时呢?
古本《竹书纪年》曾记载说:“黄帝至禹,为世三十。”按照每世约30年计算,黄帝和夏朝之间相隔约一千年。因此,黄帝的生存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西晋学者张辅也在评价《史记》时提出,黄帝生活在距离汉朝三千年前的时期。
公元前3000年只是一个粗略的时间范围,因为黄帝并非某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部族首领的统称。黄帝统领华夏的时间可能长达300年甚至更久。这期间包括了第一代黄帝建立的有熊国,以及有熊国的前身少典氏、附宝氏。
有熊国最初的定都地据《舆地志》记载在河北涿鹿,后来迁都到今天的河南新郑。
仰韶文化的考古发现显示,黄帝族群从崛起到成为天下共主,耗时近千年。黄帝的影响力包括有熊国、少典氏和附宝氏。
黄帝的存在并非结束了华夏地区的战乱纷争。黄帝死后,有熊国本身也发生了分裂,黄帝的后裔都宣称自己是帝王继承人,导致河洛地区陷入战乱。黄帝的象征也随之崩塌,古中原地区出现了众多战国,战争频繁,700多年的时间内未出现一个能让诸侯咸服的局面。
直到公元前2300年,随着以晋南陶寺古国为代表的华夏部落重新联盟,尧、舜、禹部落建立了夏王朝,龙山文化时代来临。
尽管黄帝的存在被承认,但历代学者仍以夏朝为华夏文明的起点。

黄帝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之一,其影响经历了一个长达千年的历程,从黄帝部落的崛起到有熊国的建立,再到黄帝后裔的纷争,最终导致河洛地区的分裂。黄帝的历史地位在华夏文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历史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通过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的综合研究,我们能够更好.
您是我最美好的记忆——回忆恩师罗哲文先生
罗哲文先生收我为弟子是1984年。后来又专门举行了正式的拜师仪式,我为罗哲文先生唯一女弟子。谢辰生先生是现场见证人。为这个拜师仪式还特别刻制了一枚“宜宾罗氏入室弟子之印”,在证书上盖完后当场被谢老在粗沙纸上磨平。罗哲文先生离开我们十年了,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尤其那向我点着头慈祥浅笑的面容,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或是出现在我的梦境中,依然还是那样亲切,仿佛先生就在我们身旁。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2:05:290000刘志伟:走向田野的历史学
2016-09-09刘志伟、孟凡祺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历史学者为何要向考古学、人类学者学习?从田野里认识历史,是如何实现的?带着这两个问题,2016年7月12日晚上,中山大学刘志伟教授开始了他精彩的讲座,这也是中山大学2016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压轴戏。现将有关内容摘记如下: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9:40:010000王宁:谈训诂学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
训诂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经过20世纪较长时期的断裂后,于70年代末开始复苏。从复苏到20世纪末20余年的时间,训诂学在较好的学术环境下发展,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清理与相邻学科的关系,明确自己的研究范围和目标,已经渐趋成熟。进入21世纪后,训诂学正是在这个起点上向前发展的。0000中国考古不是河南考古 夏文化研究不是研究二里头
牛年伊始,中国夏文化研究界卷入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争议,这一事件被称为“二里头夏文化争议”,成为夏文化研究的一大历史转折点。这场争议源自2021年2月9日,一则微博发布,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发掘队领队、历史博主“考古小队长”发表,对一位夏文化研究者的观点进行了批评和围剿。这一事件在牛年伊始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我要新鲜事2023-10-03 19:58:470001汉高祖刘邦家房前长棵奇树,刨倒给祖父打棺材,难以置信事发生了
原题:秦始皇在刘邦老家挖沟埋剑断“龙脉”本文作者倪方六秦始皇是相当迷信的帝王,其制造的风水事件,远远不只上一篇说的南京“镇天子气”一起,只不过以这起最为著名罢了。后来灭了秦朝的汉高祖刘邦老家,也曾让秦始皇“镇”过。这篇文章,就来说这此事。图:汉高祖刘邦画像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42: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