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水底古墓出土神秘宝剑引出一桩千年前男女绯闻
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的中上游,跨越湖北丹江口市和河南南阳淅川县,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自建成以来,丹江口水库为民众带来了诸多福利。多年来,水库年均入库水量高达394.8亿立方米。由于丹江口大坝的加高,水库的水域面积已超过1000平方公里,蓄水量高达惊人的290.5亿立方米,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洲天池"。丹江口水库的水质连续25年保持在国家二类以上标准,水质优良。每逢周边发生干旱,丹江口水库的水就会被输送到需要的地方,解救民众于水火之中。时间转到20世纪90年代,丹江口水库周围遭遇了严重的旱灾,水位急剧下降,陆地暴露出许多原本被水覆盖的区域。

水位下降后,暴露出的水滩成为孩子们的天堂。几个孩子在玩耍时,其中一个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起身后发现前方有一处泛光的"耳朵"。经过一番努力,他将这个耳朵挖了出来,结果发现它是一个形状奇特的铜锅把手。孩子将这个东西带回家后,父母立即意识到它的非同寻常,可能是一件文物。他们立即上报了相关部门。当地文物部门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立即组织考古队对丹江口水库底部进行勘察,并确认有大规模的古墓群存在。在最初的发掘过程中,并没有太多惊喜的发现。虽然古墓群规模庞大,但大部分只是普通官员的墓葬。根据出土的陶器等文物,可以确定这些墓葬的年代较为久远,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墓葬。

在考古人员对第19号墓进行挖掘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惊喜。在墓主的棺椁中,出土了一把约40厘米长的青铜宝剑。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通常非常珍贵,尤其是佩剑,是身份高贵的象征,有时被誉为天下第一剑,就像越王勾践的佩剑一样。这把神秘的宝剑也非常精美,剑身雕有兽面纹和铭文。从外观上看,它与勾践剑相似。这把宝剑显然不同凡响。剑身上刻有铭文,这对于破解剑主人的身份至关重要,因为当时贵重的佩剑通常会在剑身上刻有所有者的姓名,以显示所有权。
这把剑的主人是谁?
春秋时期的剑身铭文很难辨认,需要铭文专家来解读。幸运的是,湖北文物管理委员会的研究员孙启康就是这方面的专家。铭文被解读为:"蔡侯鳱之用剑"。从这几个字可以推断,这把剑的主人应该是蔡国的国君蔡侯鳱。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根本没有关于这个人的记载,这再次让考古人员感到困惑。根据孙启康的观点,这个"鳱"并不一定是一个真正的名字,就像我们在书上写名字时常常使用拼音缩写一样。根据铭文中的错金字,"鳱"与"干"相通。在春秋战国时期,"干"指的是一种舞蹈器械。剑的主人的名字很可能与"舞"字有关。根据这个线索,孙启康最终确定这把剑的主人应该是蔡哀侯,他是蔡国的国君中唯一一个名字中带有"舞"字的人,全名叫姬献舞。
确定了剑的主人身份后,学者们又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把蔡侯剑为什么会出现在楚墓中?这让人们不禁想起勾践剑。勾践剑是越王勾践的佩剑,但出土于湖北荆州望山的楚墓中。关于它为何会在楚墓中的说法众说纷纭,但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嫁妆说。据说勾践的女儿曾嫁给楚昭王为妃,很可能她带着这把剑去了楚国。第二种观点是战利品说。楚国曾多次出兵攻打越国,很可能这把剑是在战争中缴获的,被楚兵带回了楚国。

蔡侯剑又是如何到达楚国的?
通过对蔡哀侯生平事迹的考察,人们找到了一个线索,却揭示了数千年前的男女绯闻。在历史上,蔡哀侯并不是一个正直的人,而是一个好色的放荡之子。公元前684年,蔡哀侯娶了陈国国君美貌的女儿。她容貌出众,吸引了蔡哀侯的注意。毕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几个男子能够抵挡住美丽女子的诱惑呢?蔡哀侯的喜好传到了息国,息侯得知陈国君还有一个貌美的女儿,便送了聘礼将蔡哀侯夫人的妹妹娶回了息国。这位妹妹后来被史书称为息夫人。息夫人要经过蔡国前往息国,蔡哀侯听说后决定不放过这个机会,邀请息夫人进宫一见。蔡哀侯见到息夫人,并没有像应有地款待妻妹,而是企图将息夫人据为己有。息夫人是一个弱女子,无法摆脱姐夫的无礼行为。等到蔡哀侯厌倦了,才放了息夫人离开。息夫人到达息国后感到委屈,将蔡哀侯的无礼行为告诉了息侯,引起了他的愤怒。息国并不能与蔡国抗衡。为了宣泄愤怒,息侯想到了借刀杀人的计策,这把刀就是楚文王。息侯派使者告诉楚文王,请求他率军假装进攻息国,而他将立即向蔡国请求救援。当蔡国军队前来救援时,息侯就趁机攻打蔡国,实现灭国的目标。

楚文王欣然同意,按照计划行动,果真俘虏了蔡哀侯,并将他带到了楚国,而他的佩剑应该就是随身带到了楚国。蔡哀侯成为俘虏后,得知这一切都是息侯的计谋,心生怨恨,他也使用了借刀杀人的计策,这把刀正是楚文王。其告诉楚文王,息夫人美丽如天上的仙女,楚文王听说后心痒难耐,设宴款待并袭击了息侯,最终灭了息国,并把息夫人带回楚国,纳入后宫。
回想起这把蔡侯剑引发的数千年前的男女绯闻,虽然年代已久,但我们现今仍时常听到类似的男女纷争故事,这让人深思。历史不断变迁,但人性与情感却经久不衰。
楔形文字的诡异起源:突然出现突然成熟 至今还找不到源头
大约5200年前,苏美尔文明的楔形文字突然涌现,这一文字系统的形态非常抽象,被认为是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之一。尽管最早期的楔形文字(乌鲁克IVa)已经相当成熟,但这引发了一个问题:楔形文字的起源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我要新鲜事2023-09-24 20:38:340000陕西靖边发现大夏国宗教壁画墓(墓主是佛教徒)
陕西靖边发现了大夏国所留下的唯一都城遗址,而近期在遗址中附近又发现了新的进展,发掘出了一座古墓,墓室的墙壁上布满了宗教主题的壁画。不管是动物和人都勾勒出了红唇,专家猜测墓主的身份可能是一位佛教徒。古墓中的壁画也突出了墓主人的形象,通过壁画可以看出有一个人,坐在类似座椅的坐具上,旁边有不少侍从站立两旁。让人非常遗憾的是,这座古墓由于被不法分子盗窃,墓主人脸的这块壁画有所缺失。我要新鲜事2024-02-27 18:34:230004盗墓圈南派和北派都很厉害,各自的看家秘技是啥?你只知一半
民国盗墓圈的南派与北派本文作者倪方六民国时期,从盗墓多发地来分析,有十大圈子。这些圈子,其实就两派别,可分为南派与北派两大派系。其中以北派势力最为强大。两大派基本上以长江为分界线,长沙帮、江宁帮、岭南帮属于南派;辽沈帮、热河帮、昌平帮、洹洛帮、雁北帮、关中帮、鲁南帮属于北派。北派以山海关为界,可分出关内派、关外派;以黄河为界,可分为京派、地方派。图:长方形盗洞图:圆形盗洞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06:370004汉墓里挖出一盏曾在浴室里用过的古灯,专家一看乐坏了,太值钱了
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文/周德秀倪方六正月里,是赏灯的日子,但这篇文章说的灯,不是那种节日消费彩灯,而是古代照明用灯。这个灯十分有来头,是从河北满城汉中山靖王刘胜墓里挖出来的。(长信宫灯)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0:19:490000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陇东筑九台 塬下五千年——甘肃庆阳南佐遗址
#2022十大考古#发掘单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项目负责人韩建业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南佐村,坐落于泾河一级支流蒲河左岸的董志塬西部,董志塬是黄土高原第一大塬地。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1:53: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