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证实的夏朝 真名是不是夏 天文测算大禹建国时间有漏洞
考古证实的夏朝 真名是不是夏 天文测算大禹建国时间有漏洞
在探讨夏朝的真名和大禹建国时间时,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疑问和挑战。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国号都由君主拟定,但对于夏朝,我们缺乏直接证据表明夏人自称为"夏"。目前最早提及"夏朝"的记录来自周代,与夏朝已有近千年的时间差距,这使得"夏"作为朝代名的确切来源变得不确定。

然而,考古学的发现却证实了在商朝之前存在着一个强大的政治实体,其与夏朝活动区域相吻合。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夏朝的存续时间划定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左右,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可。虽然夏朝的存在已无争议,但我们依然需要探讨夏朝的真名。
文献记载显示,夏朝初期的大禹和启都曾建都于阳城或阳翟,直到太康时期才迁徙至斟鄩。然而,与夏朝同期的二里头文化并没有发现"夏"字或夏后氏族徽的存在。这引发了一种可能性,即周人称呼夏朝可能是笼统地将商朝之前的政权称为"夏"或"有夏"(夏:大的意思,指一个大的国家)。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大禹和启这两位政权创立者身上寻找突破口。然而,天文学测算揭示了一个时间上的矛盾。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禹时期天象异常,五星连珠,而天文学家的计算显示,这样的天象发生在前1953年,与夏朝存续时间相吻合。然而,大禹的生活年代与这一天象事件之间存在着长达150多年的时间差,这超出了正常人生命的极限。

类似的时间矛盾还存在于禹伐三苗时的日全食事件。禹伐三苗发生在夏朝建立之前,而天文学测算显示这一事件发生在前1964或前1974年,与大禹出生年代相差超过130年。这些时间上的矛盾引发了我们对夏朝真名的思考。
有两种可能性可以解释这一问题。一种可能是夏朝的建国时间被定得过早,可能在前1950年左右或更晚,以与天象事件的时间相吻合。然而,这种观点会导致大禹与尧舜时期出现了一个空当期,与文献记载相悖。考古发现的陶寺遗址和登封王城岗的研究显示,尧舜时期的陶寺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存在与史书记载相符,排除了这种可能性。
另一种可能性是将文献中的"禹"区分为个体和王朝两个层面。上古时期将多个模糊不清的事迹统一归结到一个著名人物身上并不罕见。因此,"禹"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指代整个夏王朝,而不仅仅是大禹个人。这种解释也符合史书中记载的"禹四百三十一年",其中的"禹"很可能指代整个王朝。

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确定夏朝的真名是否叫做"夏",而"禹"可能既代表大禹个人,又指代整个王朝。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在文献记载中对夏朝的理解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误解。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以揭示夏朝的真正面貌和身份。通过综合考古和天文学的研究,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历史,还原夏朝的真实形象。
44年前四川发现一古墓,男墓主却陪葬女性奁盒,专家说与刘邦有关
出土“王邦”漆器的墓主人是谁?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墓葬考古中,真正能确定墓主人的墓葬,所占比例其实是很小的,绝大多数墓主人都是“地下工作者”,现代人根本搞不清其真实身份,成为永远解不开的谜。而解谜——追求历史的真相,又正是考古学的方向和趣点所在。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55:470000山东这个地方很有历史,古今盗墓活跃,当年曹操曾到过这里
青州出现的盗墓与反盗墓本文作者倪方六在中国盗墓史上,青州是一个不能不说的地方。青州,古今盗墓都很厉害,盗墓和反盗墓一直在斗智斗勇,互相较劲。有必要先说说青州的历史。青州,现为山东省一个县级市,潍坊代管。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0:43:420000汉代的“养老令”和“敬老卡”——武威《王杖简》和鸠杖
敬老养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古代的礼制社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人们把它看做是仅次于事亲孝亲的一种美德,并逐渐形成一种制度,同时也是中华孝文化的重要内容,影响深远。以鸠杖为代表的敬老养老标志虽然在全国许多地区均有出土,但甘肃省武威市磨咀子、旱滩坡、五坝山出土的王杖(鸠杖)以及《王杖十简》《王杖诏令册》却是我国古代敬老养老制度的最典型、最有代表性、最具权威性和系统性的实物见证。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05:350001中国末代皇帝应葬回清西陵?登基次年即选定了陵址,传此地会作怪
本文作者倪方六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是溥仪。但他仅当了3年皇帝,即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这之后就变天了,大清王朝灭亡,中华民国诞生。实际上,溥仪退位后,又当了两次皇帝。一次是民国六年(宣统九年,公元1917年)“辫子军”溥仪复辟,这年7月1日,年已12岁的溥仪真正体验了一把皇帝登基的快感,第一次当皇帝才3岁,是父亲载沣抱着坐上宝座的,完全没有记忆。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18:590001荒漠中发现的干尸 曾是左宗棠的部下(荒漠干尸)
荒漠中发现的干尸是当年跟随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将领。2009年新疆一荒漠中挖出一具清朝不腐干尸,干尸的胡子、眼睫毛、辫子都清晰可见,保存的十分完整。刚发现时,就连他的官帽都戴在头上,穿着一身官服躺在一具简陋的棺木内。为了解开种种谜团,考古专家们带着这具干尸立即前往博物馆对他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干尸研究我要新鲜事2023-12-20 18:43: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