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多次迁都原因:商朝“水井”改写认知,难怪盘庚迁到安阳
商汤灭夏之前,商族屡次迁都,但商朝建立后,商朝还是屡次迁都,史书云“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即商朝建立之前迁都八次,建立之后迁都五次,其中最后一次迁都是盘庚迁殷,据说将都城从奄地(山东曲阜)迁到河南安阳。不过,《中国历史地图集》和《中国史稿地图集》的考订,商王朝实际上共有过七个都城,即亳、嚣(隞都)、相、邢、庇、奄、殷(殷墟)。
然而问题在于,频繁迁都劳民伤财,那么商朝为何还频繁迁都,因为内部权争,还是游牧经济形态,或者为了逼近敌人,还是其他原因?其实,现代考古商朝“水井”发现,商朝频繁迁都的主要原因可能极为简单,古今学者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在商朝中前期,考古发现诸多水井,深度超出想象:
洛阳偃师商城(距今3600年—3400年),至少发现五口深井,普遍深度为5-6米,最深的超过6米;郑州二里岗遗址,始于距今3620年时,其中发现众多水井,普遍超过6米,如今探索过的水井,最深的一个超过7.8米;郑州商城遗址,最新碳14测年数据为公元前1509—前1465年,水井更多,深度普遍超过6米。
在商朝前期的遗址中,为何出现众多深井?原因很简单,必然是天气炎热、干旱少雨,不得不掘井取水。根据史书记载,商汤时大旱七年,所以“伊尹教民兴凿井以灌田”,这些商朝早期遗址中的水井大规模出现,也可以进一步印证史书的可信度。(下图,山东济南裴家营西北遗址的商代水井)
更为重要的是,现代气候学家研究发现,夏商气温普遍偏高,即可能经常发生干旱。
1972年时,竺可桢研究指出:“在距今5000年—3000年时,大部分时期的年平均温度比如今高2°左右。”其实,代表河南的“豫”,反映出当时河南还有成群的大象,无疑说明温度偏高,可以佐证竺可桢的结论。
通过殷墟考古与甲骨文可知,商代主粮是五谷,典型的农业社会,不是游牧经济。因此,气温偏高导致的干旱,必然影响商人农业生产,由此也就会逼得商人不得不迁都。或许,这就是商人从亳迁到嚣(疑似郑州商城)的原因所在,但从郑州商城水井深度来看,商人可能是从旱情更重的“亳”迁到较轻的“嚣”。
商朝中期,商人迁都最为频繁,在郑州商城被废弃的公元前1465年到盘庚迁殷后,165年间商人一共迁都五次。至于迁都的原因,极有可能还是与气候有关,只是这一次逆变成了水灾。
郑州小双桥遗址,位于郑州商城西北40里,处于索须河南岸的台地上,面积高达144万平方米,时间上比郑州商城晚、比安阳殷墟早,因此是典型的商朝中期遗址。考古发现该地区出现亚热带常见的分子枫香,说明当时郑州一带具有亚热带气候性质。
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处于二里岗上层到殷墟二层之间,即前期晚段到后期前段。该遗址发现两口水井,商代中期的水井深度为3.7米,相当于殷墟二期时的水井深度为6.02米。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不少喜欢湿热环境的圣水牛、四不像鹿骨骼。
殷墟早期遗址中,1928年—1937年15次大规模挖掘时,出土了29种动物骨骼,其中最多的是肿面猪、圣水牛、四不像鹿三种动物骨骼,这三种动物都喜欢湿热环境,反映出当时多雨湿热的气候特征。武丁(盘庚之后的第三位商王)时,这种气候还在延续,甲骨文中多次记载武丁猎取了犀牛。
根据上述考古发现不难看到,商代中期气候逆变,从之前的干旱炎热变为多雨湿热,连豫北冀南都出现喜水喜欢湿热的肿面猪、圣水牛、四不像鹿等动物,无疑说明安阳南部的水患更为严重,逼得商人不得不频繁迁都。
由此来看,《尚书·盘庚》记载“先王适于山”,原因应该在于水患特别严重,不得不迁都到交通不便、生活生产不便,却地势较高的山上;盘庚迁殷时说“殷降大虐”,应该是降水过多,导致奄地遭遇水患,乃至安阳以南广大区域都遭遇水患,于是不得不长途跋涉,向雨水相对较少、地势较高的北方殷地安阳迁都。
因此,商人频繁迁都的主要原因,极有可能并不复杂,就是因为天气,夹杂一些其他因素。毕竟,商朝是农耕文明,随意迁都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武丁之后,商朝气候又发生了重大转变,由湿热多雨变成了冷干少雨的气候,所以甲骨文中出现几百条“求雨”的卜辞。上述河北藁城台西遗址中殷墟二期的水井深度,就比商代中期的深了2.3米左右,且殷墟大部分水井深度都在10米以上,部分达到16—17米,无疑说明商朝后期少雨,只是习惯稳定生活的商人此后再也没有迁都。
或许,这就是商朝逐渐衰落的关键原因,商人不再迁都寻找沃土之后,干旱导致殷地农业生产不畅,由此削弱了商王朝的国力,最后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大邑商”被“小邦周”轻松灭掉。
通过商朝迁都与气候的分析可见,气候对历史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乃至可以决定一个王朝的兴亡,因此古人将王朝兴亡变化归于“天命”,有时候未尝没有道理。
朔知:早期皖江两岸——亚文化区的文化演进案例
2016-08-24朔知、杨林旭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2016年7月10日上午,在郭立新老师的主持下,来自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朔知教授为参加中山大学2016年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师生做了题为“史前时期的皖江两岸——亚文化区的文化演进案例”的精彩演讲。演讲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生动而具体地展示了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青铜时代初期皖江两岸考古学文化发展演变的轨迹,及其与周邻文化区的关系。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0:30:030000商朝与羌人的关系,甲骨文揭开了残忍的一幕,难怪姜子牙投靠周人
在中国历史上的古族群中,羌人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族群,与汉族同源共祖,且在中国文献中出现得非常早。现代考古学和语言学研究的主流观点,在距今6000年前,现代各个说汉藏缅语族的民族很可能是拥有共同祖先,在距今5900年时汉藏语系出现了分化,当时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古汉藏人,一支向东迁徙成为了后来的汉人,一支向西迁徙成为羌族、藏族、缅族等,因此汉族与羌族同源共祖。我要新鲜事2023-09-25 19:29:170000村民挖出了无头泥菩萨 专家揭开谜团(城隍)
无头泥菩萨是当地城隍庙的主神。在陕西榆林靖边县的东门沟村,几位村民正在村外修路,却无意中挖出了一堆颜色十分鲜艳的泥菩萨,但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菩萨竟然没有投。村民连忙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了当地的文管部门。专家得知消息以后,立马赶到东门沟村,并对发现无头泥菩萨的地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青平堡我要新鲜事2024-01-14 21:35:240004宇航员在火星被感染该如何处理?人道主义带回地球
导语:虽然说目前人们没能登上火星,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总会实现这一目标。有人不由开始设想一个问题,假如说宇航员登上火星的时候不小心被感染了要如何处理才比较妥当呢,一起了解下吧。人类能够成功登陆火星吗火星和地球一样,都是一个岩石行星,这和气态行星不一样,一般来说岩石行星都比较小,而且最重要的是岩石行星是可以踏踏实实踩上去的,而气态行星只是气体罢了。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8:53:420002美甲龙:世界上最强食草恐龙(体长7米/可捶杀食肉恐龙)
说到世界上最可怕的恐龙,大家会想到棘龙、霸王龙等,它们都是食肉恐龙,拥有无比强大的攻击力。其实说到攻击性,有些食草恐龙也不可忽视,其中又以美甲龙为最,它体长7米,可捶杀同等级的食肉恐龙,它也被很多人称为世界上最强食草恐龙。美甲龙基本资料体型:美甲龙是一种亚洲大型恐龙,它体长7米,体重2吨,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275位,生活在距今7900万年-7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1:36:5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