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战国就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故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段较长的分裂时期,战国七雄个个实力不俗,彼此之间战乱不断,逐鹿天下。在这样一段特别的历史中,出现过许多闻名历史的典故,纸上谈兵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是由东汉蔡伦所发明,那么战国的纸上谈兵典故是否有些本末倒置呢?显然不是的,纸上谈兵中的纸是《史记》作者司马迁用夸张的手法杜撰出来的,实际上代指的是战国时期一种叫作竹简的文具。
01纸上谈兵:赵括替代廉颇为将,葬送四十万赵军
赵孝成王执政时期,秦国名将白起率大军攻打赵国,赵国老将廉颇避其锋芒,坚守不战。秦国为了引诱赵国出战,特意去赵国散布谣言,表示秦国并不惧怕廉颇,而惧怕精于战术理论的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赵王急于求成,因此罢免了廉颇,任命赵括为将。
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理论知识丰富,却没有实战经验。他接过军权之后,推翻了廉颇的策略,而是大举反攻秦国。白起迅速设计包围了赵军,将赵军的四十万生力军一举歼灭。

之后兵锋直指赵国国都邯郸,在邻国魏国的救援之下,赵国才没有遭受到灭国之祸,这就是非常著名的纸上谈兵的故事。
02纸上谈兵中的“纸”并非是真的纸,而是指的竹简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纸是东汉时期蔡伦所发明的,战国时期的赵括怎么可能做到纸上谈兵呢?这里面其实有两点误解。其一是纸并非是蔡伦所独创,实际上西汉初期的人们就已经用纸来写字了。
只不过当时的纸制作工艺不佳,而且造价还比较昂贵,所以当时纸并不是常用的写字工具。直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才变得更加常用,所以在四大发明之中,蔡伦也与纸联系到了一起。
“纸上谈兵”的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而史记是西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做,在编撰《史记》的时候,已经有纸作为文具而出现了,所以司马迁将这一故事说成“纸上谈兵”也就不难理解了。
司马迁口中的纸上谈兵也引出了人们的第二个误解,那就是纸上谈兵中的“纸”是司马迁的一种夸张的表述方法,代表的不是实际的纸,而是竹简。众所周知,战国时期有一个成语叫作“罄竹难书”,形容一个人的罪恶滔天,就算把竹子全部用尽了,也书写不完他的罪恶。
从这一成语也能够推断出,战国时期人们在写字时用的并不是纸,而是竹简。
在历史上,用来写字的工具是在不断进化的,奴隶制社会的夏商时期,人们用龟甲来写字,也就是著名的甲骨文。商朝后期青铜器产量激增,人们又发明了青铜文。后来,社会的物质文化高速发展,人们又将文字写在了更加轻薄的帛,绢之上,不过帛,绢的成本太高了,仅限于有钱人使用,这时人们才找来了取材方便、成本较低的竹简。

所以,战国时期赵括纸上谈兵,熟读兵书,他读的兵书之中的文字都是写在竹简上的,而并非是人们所理解的纸。综上所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纸上谈兵”典故的记录者司马迁生存的年代,社会已经有了纸的存在,而战国时期是并没有纸的,所以司马迁也用纸来代称竹简,将纸上谈兵这一著名的故事流传到后世之中。
盗墓者暗示弄死同伙怎么说?忌讳吃私,“黄货”非金条更非淫秽品
销赃黑话——“吃私”被发现会“成地仙”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出盗墓的目的,大多是图财。盗出宝物来,就是要变现,那销赃也要秘密进行,不可能说大白话的,要用“圈内语言”——黑话来说。图:人称“老鼠”的盗墓贼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42:280000早读·日课||No.2
论语(钱穆新解)学而篇第一(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孔子弟子,名若。乃孔子晚年来从学者。孝弟: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好犯上者,鲜矣:上,指在上位者。犯,干犯。好,心喜也。鲜,少义。作乱:乱,谓逆理反常之事。务本:务,专力也。本,犹根也。亦始义。0000修复手记 | 春秋青铜簠的保护修复
簠是中国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稷、黍、稻、粱等饭食的方形器具,文献中又称“胡”或“瑚”,产生于西周时期,春秋时期得到空前发展,战国开始衰落,秦汉时期绝迹,是一度与鼎、豆等重要礼器放在一起的铜器组合之一。商丘博物馆藏部分青铜文物病害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青铜器的锈蚀程度还在不断加剧,急需进行保护修复。受商丘博物馆委托,对其馆藏一批金属文物进行保护修复,春秋青铜簠是其中的一件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8:22:460000张光直:“夏”问题:中国考古学的“哥德巴赫猜想”
在中国早期的历史上,夏商周三代显然是关键性的一段:中国文字记载的信史是在这一段时间里开始的,中国这个国家是在这一段时期里形成的,整个中国历史时代的许多文物制度的基础是在这个时期里奠定的。自从科学的考古学在中国发达以来,很多人都期待着考古学对三代的历史会有重要的贡献;甚至很可以说,许多人会认为考古学对中国史学最大的贡献应该在三代。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2:31:470000西安再次发现考古遗址 横跨魏晋与明清(西安发现)
我要新鲜事2023-06-29 19:51:2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