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纸的出现是在东汉,为何战国就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典故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段较长的分裂时期,战国七雄个个实力不俗,彼此之间战乱不断,逐鹿天下。在这样一段特别的历史中,出现过许多闻名历史的典故,纸上谈兵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是由东汉蔡伦所发明,那么战国的纸上谈兵典故是否有些本末倒置呢?显然不是的,纸上谈兵中的纸是《史记》作者司马迁用夸张的手法杜撰出来的,实际上代指的是战国时期一种叫作竹简的文具。
01纸上谈兵:赵括替代廉颇为将,葬送四十万赵军
赵孝成王执政时期,秦国名将白起率大军攻打赵国,赵国老将廉颇避其锋芒,坚守不战。秦国为了引诱赵国出战,特意去赵国散布谣言,表示秦国并不惧怕廉颇,而惧怕精于战术理论的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赵王急于求成,因此罢免了廉颇,任命赵括为将。
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理论知识丰富,却没有实战经验。他接过军权之后,推翻了廉颇的策略,而是大举反攻秦国。白起迅速设计包围了赵军,将赵军的四十万生力军一举歼灭。

之后兵锋直指赵国国都邯郸,在邻国魏国的救援之下,赵国才没有遭受到灭国之祸,这就是非常著名的纸上谈兵的故事。
02纸上谈兵中的“纸”并非是真的纸,而是指的竹简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纸是东汉时期蔡伦所发明的,战国时期的赵括怎么可能做到纸上谈兵呢?这里面其实有两点误解。其一是纸并非是蔡伦所独创,实际上西汉初期的人们就已经用纸来写字了。
只不过当时的纸制作工艺不佳,而且造价还比较昂贵,所以当时纸并不是常用的写字工具。直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才变得更加常用,所以在四大发明之中,蔡伦也与纸联系到了一起。
“纸上谈兵”的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而史记是西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做,在编撰《史记》的时候,已经有纸作为文具而出现了,所以司马迁将这一故事说成“纸上谈兵”也就不难理解了。
司马迁口中的纸上谈兵也引出了人们的第二个误解,那就是纸上谈兵中的“纸”是司马迁的一种夸张的表述方法,代表的不是实际的纸,而是竹简。众所周知,战国时期有一个成语叫作“罄竹难书”,形容一个人的罪恶滔天,就算把竹子全部用尽了,也书写不完他的罪恶。
从这一成语也能够推断出,战国时期人们在写字时用的并不是纸,而是竹简。
在历史上,用来写字的工具是在不断进化的,奴隶制社会的夏商时期,人们用龟甲来写字,也就是著名的甲骨文。商朝后期青铜器产量激增,人们又发明了青铜文。后来,社会的物质文化高速发展,人们又将文字写在了更加轻薄的帛,绢之上,不过帛,绢的成本太高了,仅限于有钱人使用,这时人们才找来了取材方便、成本较低的竹简。

所以,战国时期赵括纸上谈兵,熟读兵书,他读的兵书之中的文字都是写在竹简上的,而并非是人们所理解的纸。综上所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纸上谈兵”典故的记录者司马迁生存的年代,社会已经有了纸的存在,而战国时期是并没有纸的,所以司马迁也用纸来代称竹简,将纸上谈兵这一著名的故事流传到后世之中。
学习:中国古代青铜器专题,车辚辚,马萧萧
车辆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牛、马等动物与车辆的结合,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马拉战车的出现,改变了人类战争的形态,成为征服与统治的强大武器。根据考古发现,通常认为车轮发明的时间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四轮车作为交通工具,这时的车轮只是一块实心木板,没有安装辐条,只能缓慢行驶。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1:22:550000瓜评十大考古: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所受到的质疑
昨天发文瓜评十大考古:河洛古国——巩义双槐树遗址初步总结回顾了巩义双槐树遗址的新发现,新看点以及李伯谦和王巍两位先生对遗址的评价。文末也提到,确实有一些老师提出了反驳的意见。今天不妨看看这位先生都质疑哪些,然后想想哪些是值得思考的,哪些其实又不必那么较真。这位先生总共提出了六点质疑,不妨逐一看看,分析下。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14:080000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 宋元景德镇窑瓷器
江西省景德镇是著名的千年瓷都,相传此地的陶瓷业起源于汉代,到了南北朝晚期的陈朝开始声名远播,唐、五代时期景德镇陶瓷工艺逐渐成熟,以烧制青瓷和白瓷为主。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2:27:280000荐书 | 体大思精 雅俗共赏——读陈雍先生新著《考古何为》
天津人民出版社新近推出一部陈雍先生的考古学专著《考古何为》。接到电子版粗读后,在微信上回陈先生八个字:体大思精,雅俗共赏。《考古何为》作者:陈雍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8月定价:98.00元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8:35: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