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保森严的故宫,为何频繁被盗,价值连城的“珍妃之印”被偷2次
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皇室居住的宫殿,一直保存着历朝历代珍贵的文物,到了现代,在故宫里面里面存放的稀世珍品越来也多,好东西总是会让贼惦记,就像大部分的博物馆都经历过盗窃案一样,故宫也遭受过好几次盗窃,其中,光是印章“珍妃之印”就被盗贼盗取过两次,虽然最后印章安然无恙,而光是盗窃案在故宫起码就发生过5次,为何作为国家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故宫却频繁被盗?诺大的一个故宫,守着国家最有价值的一部分东西,安保隐患难道那么高的吗?
“珍妃之印”两次被盗
“珍妃之印”就是贵妃的金印章,听名字就知道,这枚印章与光绪帝最宠爱的妃子珍妃脱不了干系。珍妃作为光绪帝最喜欢的人,但是却非常不受慈禧的待见,在八国联军侵犯我国之时,逃走的慈禧更是下令将珍妃沉井。在历史上珍妃的名气非常高,同时这枚印章也更具传奇色彩了。虽然是贵妃等级的印章,但是因为出于对珍妃的喜爱,所以这枚印章的含金量也会高一点,整枚印章重达13.6斤。而也正是这个重量,成为了“珍妃之印”没有被顺利偷走的一大原因。
在1980年2月1日的这天,故宫的“珍妃之印”第一次被盗。23岁的偷窃者陈银华跟随者大量前来参观的游客进入了珍宝馆中,他几乎是一眼就看中了这枚“珍妃之印”。为了得到这枚金印,他一直待到下午的3点多,在此期间不断地踩点制定时候的逃跑路线。终于他趁着工作人员打扫的时候偷偷地潜入了珍宝馆外面东南方向的厕所中,并且一直在那里待着一直待到傍晚6点。等到周围都没有人以后,他果断地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工具开始撬开柜子,顺利取出了“珍妃之印”后他立马跑走了。
故宫失窃未找回文物
而十几斤的“珍妃之印”的重量让他的逃跑一点都不顺利,还没有逃出故宫他就已经被抓获了,最后判了无期徒刑。这件事情在当时被传得沸沸扬扬的,按道理来说一定会威慑到很多的人,已经不会有人再敢觊觎这枚“珍妃之印”才对,没想到在当年的夏天,“珍妃之印”又被盗窃了。这次的盗窃者韩吉林比陈银华还要嚣张,他假装在参观,趁人不备后他居然翻进了一个小夹道,在此一直躺到了天黑,等到了故宫门都关上之后,直接拿石头砸碎玻璃门,声音巨大引来了警卫,随即被抓获。
博物馆安保问题
连着两次都被盗取同一件文物,这件事情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很多人都在和质疑故宫的安保问题,同时也怀疑博物馆的安保问题成谜。在80年代,监控并不像现如今那么常见,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文物的保护意识以及保护手段都没有现在高,不仅是故宫,同期的大博物馆几乎都被人偷盗过,而那些文物一旦被盗,部分没有在最佳时间段找回来,到如今都有些不知道流落何方了。也可以说,那个时代让盗窃贼拥有较为好的偷盗环境,而现代就不一样了,博物馆发生偷盗的概率极大降低。
故宫失窃未找回文物
现在科技发达,监控设备完善,人力与科技双重守护让博物馆失窃的概率极大地降低了,当然了博物馆的安保问题已经不再是谜,不过也没有任何一家博物馆完全做到了0风险。保护手段在增强,盗窃技术同样也是,虽然不太光彩,但是确实是好的坏的都在进步。博物馆作为文化的承载地,就像银行一样,是有心之人眼中的香饽饽,只要有一点缝隙就给人可乘之机,安保系统在和平年代依然需要更新进步。
比曹操还内行,比孙殿英还厉害的民国盗墓大贼是谁?确实不一般
原题:半鸡台盗宝本文作者倪方六民国年间,军阀盗墓成风,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孙殿英盗大清皇陵。而在孙殿英之前的,则是陕西土著军阀党玉崐盗掘斗鸡台一事,其造成的破坏性不亚于孙殿英,就盗墓技术和识宝水平而立,比孙殿英厉害多了。新修的《宝鸡县志》便记载了此事。图:被党玉崐盗掘的斗鸡台(戴家湾)遗址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51:220002村民联名签字,公开上书国家文物局,要求保护传说中的皇坟
彭山刘备皇坟是真的吗?本文作者倪方六再来说说刘备墓的真假问题。在“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我前面说刘备墓问题已很多了,如前一篇《打井打到古墓,往下挖发现“坟上坟”,传下面埋皇帝,盗墓者来了》2005年,当地在皇坟祭祀广场修建工程中,在往皇坟上修筑石梯时,于1994年发现的明墓右侧20米远处,又挖到了一座古墓,但考古发掘结论令人意外。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13:390000考古有什么用?考古已经证明哪些历史事件?
导语:考古一直都是十分复杂而神秘的事情,但是世界上有关考古一直都在继续从未中断。但是也有人好奇想问考古到底有什么用呢?探秘志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考古的巨大作用吧。考古有什么用?先要明确一件事情,考古和盗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盗墓只是为了获得更多财富,最终挖掘开前人的坟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能会直接将墓地毁灭,这对人类都是巨大的损失。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8:32:090000梁漱溟:研究问题所需的态度
研究问题必须具有的态度,大概可分三点来说:(一)要有一个追求不放松的态度。不追求则很容易只看见一些广泛的材料,而不能把握其要点。凡能把握问题所在者必能追求不已。譬如我讲话好绕大圈子,实则我没有法子不绕大圈子。因追求乃能辗转深入而探到问题的根本。等到讲话时就仿佛绕圈子了。0000荐书丨铜镜、古坟与国家形成——读下垣仁志《古墳時代の国家形成》
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40: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