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元“捡漏”的古书法,文物转手卖3亿元,买家5年后才给钱
中国素称“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璀璨的文明以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给中华文明的久远增添了证据。而在这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之中,我国有一种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些历史性的过程。而这一艺术,便是中国的书画艺术,而中国的书法,是最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文字在历史上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演变,它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

说起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大师,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王羲之,著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自古以来,人人都想一睹其风采。然历史的变迁是无情的,年代久远,纸张的质量等等,《兰亭序》的真迹早已失传在历史上。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多都已经消失在;历史上了,如今流传的那些,都是后人的临摹版本。不过就算只是临摹本,在当代的拍卖场上,还是能够一举卖出很高的价钱,虽说书画艺术品原本就收到欢迎,大动辄卖出上亿的作品,还是极其少见的。
5元买下古书法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前,一个收藏家在北京的琉璃厂闲逛,偶然看到了一幅古代的书法作品,他一眼就看出了这幅作品的不寻常之处。在一番讨价还价之下,收藏家最终只画了5元钱,就将这幅古代书法作品买了下来,并当作传家宝,告诉自己的子女一定要珍藏下去。而收藏家的眼光,可以说是十分的毒辣,这幅作品并非寻常书法之作,而是王羲之的《告姜道帖》。当然,这也并非王羲之的真迹,而是唐宋后人临摹的作品,但一千多年的历史,也是十分珍贵的。

《告姜道贴》又称为《平安帖》,为王羲之的尺牍作品,这幅作品分为行书和草书,收藏家买下的这一幅,是草书《平安帖》。《平安帖》是王羲之的书法精品之作,曾被乾隆皇帝声誉为可以媲美“三希堂”的瑰宝,以如今的收藏分类来看,《平安帖》为顶级收藏品。这幅书法作品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全文共41个字,4行。书法作品上题跋完善,还有众多的印章,可以证实作品确实为后人临摹,且流传有序。
《平安帖》现身拍卖会

2010年11月20日中国嘉德秋拍卖会上,绢本墨迹草书《平安帖》一出现,就引起了在场收藏家的关注,而最终,这幅书法作品亿3.08亿元的天价成交,买家为收藏家刘益谦。然在拍卖出3亿的天价之后,这幅书法作品却迟迟没有成交,一直到5年之后,买家刘益谦才将这幅作品拿到手。作品是怎么出现在拍卖场上,又是为什么拖了5年才成交呢?这还得从当时5元买下画作的收藏家后人说起。原来在收藏家去世之后,这幅书法就传到了他的子孙手中,但当时收藏家并且说书法具体应该给谁。
古书法主人之争

而今书法突然出现在拍卖场上,收藏家的后人才意识到,这幅书法真的很值钱,但是将其进行拍卖的人,并未实现通知其他人。按理来说,这幅画应该是共同的财产,且拍卖已经是不可挽回的了,于是在钱财的分割问题上,他们再一次发生了争执。这也是为什么过了5年之后,书法作品才成功交割的原因,在知道《平安帖》被拍卖之后,物主之一就曾经说过“我不想卖了”这样的话。为了财产的分割,这事还一度闹到法庭上,在5年之后,他们终于达成了协议,买家刘益谦也终于得偿所愿。
中华文明早期历史研究 | 万邦林立“有娀”乃大
有娀是中国古史上的族名、国名、都城之名。在万邦林立的龙山时代,有娀因其女简狄“吞卵生商”而名声显赫;其都城因“桀败于有娀之墟”成为古史地标。从考古学上解读有娀史迹,始于古文字大家于省吾先生,后因殷墟五号墓、太谷白燕、忻州游邀和神木石峁遗址的发现与研究,有娀的历史才逐渐清晰,历历可辨,晋陕高原的龙山时代才越发鲜活丰满,令人赞叹。时间一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0:11:120004我们发现了祭祀的宣泄功能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7:06:320000史景迁著作介绍,别样眼光看中国
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02:040000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金饼刻铭杂识
《文物》2020年第6期中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部分金器的初步研究》一文,对海昏侯墓出土的“187枚金饼(主椁室西室北部两箱)、48枚马蹄金、25枚麟趾金及20块金板共计280件金器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公布了相关信息。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9:16:570000大青山上 蜈蚣坝顶——内蒙古武川坝顶北魏祭天遗址
(海报设计:熊芊芫)▲内蒙古武川坝顶北魏祭天遗址视频资料01发掘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02项目负责人张文平#十大考古#坝顶遗址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大青山乡坝顶村西南约1千米处的大青山蜈蚣坝坝顶之上。▲图一坝顶遗址及周边环境航拍图(上为东北)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8:05:0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