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以色列死海旁挖出完好无损的一万年前的篮子
以色列专家在死海旁边的洞穴中发现了一个完好无损的1万年前的植物编织篮子,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疑问。人们纷纷质疑植物编织的篮子如何能够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保存完好无损。

网上出现了各种质疑的声音。一些人认为,经过1万年的时间,土质和地表会发生变化,植物编织的篮子应该会腐化掉或发生挤压变形。此外,一些人质疑为什么只能挖出一个文物,而且篮子在被挖掘时只用双手抬走。
对于这些质疑,也有人提出了合理的解释。篮子被发现在死海附近的一个人迹罕至的洞穴中,气候干燥,保存环境相对稳定。该洞穴地理位置特殊,且篮子埋在干燥的沙漠地带,地质变化对篮子的保存并没有产生影响。
这个篮子采用的植物是一种罕见的草本植物,其纤维素含量较高,使其内部结构相当稳定,不容易被氧化分解。类似的例子可以在我国吐鲁番的发现中找到,那里挖掘出的麦杆在被发现时保持完整且色泽鲜亮。

人们看到的只是图片,考古人员很有可能在将篮子抬出来之前对其进行了处理,例如喷上专用的保护液固化表面,使其更加坚固。同时,考古学家在该地点还发现了一批金属货币和一具骨骸,这进一步支持了篮子的真实性。
事实的真相只有专家能够准确判断,我们作为外行人只能根据相关证据来推测。如果有相关的古籍记载或挖掘时出现的文物佐证,那就有理由相信这个发现的真实性。
这一发现不仅仅是一个篮子的发现,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时期植物编织工艺和保存技术的珍贵信息。它揭示了古人在原始条件下创造的惊人技艺,并为我们提供了对古文化的深入了解。这个篮子的发现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对于这个植物编织的篮子的保存状态产生了一些质疑,但根据相关的证据和解释,有理由相信这个篮子的真实性和完好保存的可能性。这个发现将进一步拓展我们对古人技艺和文化的认知,并为人类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段鹏琦:三国至明代考古学五十年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中国考古学的春天,也使三国至明代考古得以迅猛发展。在这50年里,伴随伟大祖国各项建设事业的高歌猛进,对各种古遗址、遗迹、墓葬的调查、发掘和研究,日益广泛深入地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从而积累了十分丰富而系统的实物资料和研究成果,学科领域不断扩大,并逐步趋向体系化。0000两会上那些考古文博代表提出的大问题
#头条创作挑战赛#这不热热闹闹全国人民瞩目的两会胜利闭幕。两会上有很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但都不是小瓜我这类小人物所敢提或者比较关心的,作为一个基层不能再基层的考古打工仔,俺是看看大佬们都提了哪些关于考古文博的事。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47:110000日享一书ZZs01《思文永在 我的父亲考古学家梁思永》
今天是父亲节,在考古学界,有一些前辈学者的子女近些年来也出版过相关图书介绍自己父亲的传奇经历。之前曾经分享过一本《锄头考古学家的足迹》,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光谟先生对其父亲,也是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李济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说起李济先生,就必须提一下同为中国考古学草创阶段的一位先生——梁思永。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0:40:130000商朝不缺将,武丁打仗为何偏要派王后出征?妇好墓考古揭开谜团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王后,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性军事将领。虽然我国自古都不乏女将征战的记载,但像妇好这样贵为一国王后,却还要亲自领兵作战的情况,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甲骨文中共记载妇157位,但领兵作战的,却只有妇好1位,由此可见,纵然在女性参与政治活动很常见的商朝,女人,特别是王后级别的女人带兵打仗,也是很罕见的事。我要新鲜事2023-06-10 21:05:5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