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一老人3毛钱卖了十几斤破书,没想后来价值上千万元
1972年,上海嘉定的宣奎元卖了十几斤“破书”,得了3毛钱收购金。在不久后,竟然有专家特意前来找他询问他是否还有“破烂”,宣奎元没有想到,当初他从宣家坟里面挖出来的“破烂”,居然在市面上达到了1000多万元的天价。

宣家坟,位于上海嘉定新成路街道,是宣昶家族的墓地,而宣奎元便是宣家后人。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宣家坟遭到一定程度的自然毁坏后,宣奎元便将宣家坟上上下下都重新修建了一番,其中一座坟受到的损坏尤为严重,里面满是污泥,眼下,只留下满满的古书了,宣奎元简单地收拾了下,随后将它们带了出去。
那些书上面沾满了污泥,摸起来湿漉漉的,宣奎元把它们摊开了放在太阳下面晒着,为了防止被风吹走,他在每一页上都压了一块石头。当书本差不多风干的时候,宣奎元这才将它们一页一页地整理起来。
起初,他也不是没有想过要将这些书按照类别,书名,页码,依次排版起来,但当他看了几眼上面密密麻麻的内容后,便直接打消了这个念头,作为一介农民的宣奎元,大字不识几个,也不懂得上面写了什么,捡回这些东西纯粹就是想堆在一起,好有一日能卖个好价钱。
1972年,上海旧书店的人被分配到各个村落去搜集旧书,当工作人员来到宣奎元住处的时候,宣奎元想着,这下可有机会了,正好能把之前挖到的古书交给他,于是他一边打开家中的一个破旧箱子,一边迫不及待地询问工作人员:“小伙子,我这些东西可是前几年我从宣家坟中挖出来的,你看能换多少钱呐?”
那些被宣奎元挖到的书,原本就是从污泥里打了好几个滚才“活”过来的,却不幸又遇上宣奎元这样一个不懂书的人,多年以来的收纳,让这些古书不断经受发霉,虫咬等种种“悲剧”,现在早就已经是一幅“半死不活”的模样了。工作人员略带嫌弃地伸手翻了翻,最后淡淡地对宣奎元说道:“3毛钱。”
在当时,3毛钱与今日的价值截然不同,倒也能买不少东西。宣奎元点了点头,表示认可了这个收购价:“你挑挑看吧。”书店的工作人员在一番挑挑拣拣后,最终带走了其中的大部分古书,而宣奎元也美滋滋地收下这笔不菲的收购金,他看着剩余的一些“边角料”,想着,算了,人家行家懂行,要拿走早就一起拿走了,剩下这些估计就是没用的。
这位工作人员回去交完差后,便向同事们吐槽起了这件事,说有一个男的把古书保存得跟狗啃似的,在这趟收集来的古书中,就数这人保存的最差劲。

专家们听了倒也觉得好笑,一般人从古墓里头挖出来的东西,不都应该当成宝贝似的收着吗,这位收藏之人也真是不拘小节啊!其中一位专家笑着,伸出手来随便翻了翻这些破破烂烂的书籍,他越看越感到惊奇,最后竟然大呼:“这哪是什么破书,这是古董啊!”
其他人听到他这样说,连忙凑了过来,专家指了指上面的模模糊糊的字:“你们看这上面的内容,这是明朝的明话本呀!是明代刊刻的珍本!”围观的人听他这样讲,一个个都愣在原地不知所措了,结果还是去宣奎元家收购的那位工作人员率先开口:“既然这东西这么宝贝,我现在赶紧就带人再去一趟他家。”
等到工作人员们再一次赶到宣奎元家的时候,却得到了宣奎元不耐烦地回答:“已经烧掉了。”短短的几个字让在场所有人都瞠目结舌,宣奎元见他们一幅丢了魂的样子,缓缓地说道:“其实还剩两斤多,我估计你们不会要的。”
当看到宣奎元整理出来的最后两斤多的明话本时,专家心疼地用衣袖擦了擦上面的灰尘,而工作人员见状,立刻从口袋中掏出5元钱递给了宣奎元,这回轮到宣奎元愣在原地了,上回带走了那么多古书,就给了3毛钱,这回才不到两斤的量,居然给了5块!

将明话本带回后,专家们开始不断地对古书开展复原工作,明话本的价值才得以真正的展现,在后来,仅单本就拍出了1020万元的天价!
古董珍宝是我国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从古董珍宝展现给我们的价值中,我们不禁可以从中看到我国历史的文化价值。而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留给后人所能探索的空间十分庞大,我们必将从一件件珍宝中,领略古人的思想和风采。
史上最好色的变态盗墓者,爱玩死人骨头,专盗名人骨头收藏,
原题:服丧也要女人陪“值班”的盗墓者本文作者倪方六上篇文章说了东晋名将、淝水之战总指挥谢安墓被盗的事情。这里就来说说盗墓者。梅岭风水好,谢安下葬若干年后,其子孙并未能继续兴旺发达。随着东晋的灭亡,谢氏家族的荣耀也开始褪色了。尽管如此,由于谢安生前良好的口碑,甚得民心,其墓还是安全的,一般民间盗墓贼有贼心,却无贼胆。但到了南朝陈时期,谢安墓遭殃了,被人扒开了。图:盗墓现场,盗洞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45:570000考古队挖到宋朝古墓 墓主也爱好古玩(赵匡胤后代)
考古队找到的古墓是赵匡胤的后代还所以一个古玩爱好者。在浙江省台州市的前焦村,一位村民在自家后院挖宅基地的时候,无意中挖出来一座古墓。考古专家得知消息以后,立马赶到施工现场,准备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初步勘探,古墓里头埋着一大一小两口棺材,其中一口棺材已经腐烂。从出土的墓质得知,墓主人名叫赵伯澐,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第七世孙。棺材出土我要新鲜事2024-01-10 17:58:450004盗墓者有一对付反盗墓的绝招,再重的封石都能撬开,曹操可能用过
随葬品黑话——“老鼠”原来是金子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头条号里,前面已连续聊了7篇盗墓黑话。这一篇是第8篇,也是最后一篇——有关随葬品的隐语。盗墓不是中国特有的行业现象,但以为中国最为严重,“从业人数”最多,自古至今,历朝不绝。为什么?原因当然很多,而最主要的是因为中国人死后喜欢将生前使用物品、生前在意的金银珠宝、人世间的贵重品一起下葬,谓之“随葬品”。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42:18000019岁藩王墓随葬梅瓶,内盛王妃喝特殊药酒,估计网友知道会恶心
广西桂林温裕王墓发掘记本文作者倪方六靖江王墓是明太祖朱元璋侄孙朱守谦一系封王墓地,位于桂林市区七星区东郊尧山西南麓,整个墓区很大,南北15公里,东西7公里,有300多座王亲藩戚墓葬。墓区已发现的墓葬,几乎全被盗墓者光顾过了。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要说的温裕王墓,便是其中一座,考古清理中,还有非常意外的发现。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46:160000田凯:看中华文明探源的中原方位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遍布了众多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河南又是中国考古的摇篮。1921年瑞典人安特森在仰韶村的发掘,开启了中国现代考古学。这100年来,河南的考古事业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形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35:2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