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
玉璧,是我国古代不可或缺的玉器种类。由于我国历代玉璧皆有不同的时代特色,因而鉴定的方法也是各异。
一、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玉璧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器物最具有代表性。玉材的颜色多为青灰色,部分玉璧受沁后的颜色呈灰白色,而不是红色或者黑色。
玉璧的内缘较厚,外缘略薄,表面厚薄不均,玉璧中间的孔一般不在正中间,大部分为光素之器,制作工艺不精。
二、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商代
考古发现的商代早期和中期玉璧的数量不多,而商代晚期才开始有一些。商代玉璧大多都是光素无纹的。
三、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西周
西周时期,玉璧开始大量出现。既有光素器,也有带有纹饰的玉璧,如龙纹、凤纹、鸟纹、云纹、弦纹等,其中龙凤纹玉璧上多饰有重环纹。龙纹玉璧带脊齿的较多。
此时的玉璧多为青白玉制成,表面十分光润,有褐色斑。玉璧的形制有厚薄两种,而且壁孔较为规整。装饰技法主要是采用阴刻线和阳刻线相结合的方法。
四、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春秋
春秋时期出土的玉璧数量较商周时期更多。既有大玉璧,也有小玉璧,多为光素之器,还有部分玉璧上雕琢有精美的龙纹、云纹、弦纹、斜格纹、绳纹、圆圈纹等,尤其是圆圈纹在其他时代较为少见。

五、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战国
战国时期是玉璧发展的兴盛期。此时的玉璧选材优良,形制丰富,抛光精良,璧身厚薄均匀,最为典型的是“出廓玉璧”。
此时的龙纹、鸟纹玉璧基本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弦纹、谷纹、蒲纹、龙纹、蛇纹、凤鸟纹、螭虎纹、兽面纹、绞丝纹、勾云纹、卧蚕纹玉璧。

六、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汉代
汉代玉璧数量多,选材精良,壁身较大,较厚,边沿较战国时更宽。
谷纹、蒲纹、勾云纹、龙纹为流行纹饰,其中谷纹和蒲纹排列较为稀疏。
此时十分流行出廓玉璧和透雕玉璧,而且玉璧上的文字内容寓意美好。

七、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土的玉璧数量不多,出土的器物大多带有东汉时期的特色。传世器物有一面是谷纹,一面是螭纹的玉璧,其中螭的姿态非常雄健。还有一些玉璧为一面是蒲纹,一面是螭纹和云纹。
八、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唐代
考古发现的唐代玉璧数量较少。玉璧的两面一般都装饰有花纹,如谷纹、花卉纹、螭虎纹、龙纹为常见纹饰。
谷纹的谷钉十分细小。花卉纹上的花叶多刻有短小的阴刻线。螭虎纹一般为圆眼,鼻子用两道直线代替,其四肢有卷云纹装饰,尾巴细长。龙纹多为张口龙,丹凤眼,斜方格纹表示龙鳞,龙爪十分锋利,龙腿较长,龙尾好似蛇尾。
九、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宋代
宋代玉璧虽然多仿汉制,但是玉璧上多留有铊痕。谷纹、螭纹玉璧出现较多,其中谷纹的谷钉十分模糊,线条缺乏唐代的柔和感。
螭纹的眼睛眼珠多突起,螭嘴用粗阴刻线表示,螭腿还有腿毛。
十、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元代
元代玉璧比较有厚重感,一般多为小系璧。此时的玉璧大多用白玉制成,一面为光素之器,一面带有纹饰。谷纹、螭虎纹玉璧最为盛行,其中谷纹较为稀疏,而且谷钉大且凸起。
螭虎纹玉璧既有正面形象,也有侧面形象,甚至还有其他形制的。
此时的玉璧十分有立体感,制作工艺较为粗犷。
十一、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明代
明代玉璧既有白玉材质,也有青玉材质,而且多按照战汉时期样式仿制,如一面为浅浮雕螭虎纹,另一面为谷纹、云纹或者卧蚕纹等。
十二、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清代
清代玉璧不仅宫廷流行,民间也尚存,如民间流行的多为系璧和仿古玉璧。
此时比较多见一些白玉或者青白玉制成的小型玉璧,璧身较厚,孔较小。纹饰多为螭虎纹或者几何形纹。
关于举办2023年中国文化遗产公开课—全国博物馆讲解员线上培训班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行业主管部门关于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博物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推进博物馆讲解服务质量提升,作为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基地,中国文物报社拟面向全国博物馆讲解员、社教工作者、各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等人员,举办“2023年中国文化遗产公开课—全国博物馆讲解员线上培训班”。此次培训班为公益活动,具体安排如下:一、培训性质本次培训为线上社会公益性公开课。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4:32:080000郭静云:印纹硬陶技术与神纹母题
本文摘自郭静云《天神与天地之道:巫觋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五章第六节。(一)长江中下游三个区域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58:450000过年期间你讲错话没有?过去农村人有意新年里出去拾动物排泄物
新年禁忌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今天已是正月初六,明天又要上班,开始新一年的打拼——带着年的味道出发!回味过年几天的欢乐,还是很有意思的。(过年娱乐)过年在除夕和正月初一这两天,讲究最多,通称“禁忌”。如在山东等地,除夕晚上忌讳呼小孩子的乳名,怕不小心重了祖宗的名讳,冒犯祖宗,担心小孩被死者带走。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11:260002王仁湘: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原则与程序问题
考古发现的诸多史前遗存,有地域的不同,也有时代的区别,为了描述它们,研究它们,需要给它们进行命名,给一个合适的代号,这样就确立了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文化的命名纯粹是考古学家的主观行为,常常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而且还会引发许多争论。为了避免分岐,达成共识,需要确立考古学文化命名的根本原则,还要设计体现这些原则的关键程序。0000河南大学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的讲话思想深邃、深入人心、催人振奋,在河南大学引起强烈反响。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3:26:590000